曹真是曹魏名將,也是曹魏宗族大將,諸葛亮北伐,曹真就是諸葛亮的勁敵,率軍抵擋諸葛亮,是魏軍的重要統帥。曹真勇武過人,但是,他的兒子卻軟弱無能,在高平陵政變中,放棄抵抗奪權的司馬懿,最終交出大權,被司馬懿滅了三族,因此,司馬懿撿了個大便宜。
都說虎父無犬子,曹真是那麼厲害,為何他的兒子曹爽是個窩囊廢呢?
曹真和曹爽早年的生活經歷其實差別不大,都是生活在曹魏宗室家族之中,不過,不同的是,曹真和曹爽兩個人後來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最終導致了父子兩人不同的性格和命運。
曹真本來不姓曹,姓秦,他的父親早年在為曹操募兵的時候遇害了,曹真成了孤兒,被曹操收養,曹操讓曹真和自己的幾個兒子一起生活,曹操經常帶領他們出去打獵,有一次,被老虎追趕,曹真表現的非常勇猛,一箭射去,老虎應聲而倒。曹操非常稱讚曹真的勇猛,便將最精銳的騎兵部隊虎豹騎交給他統領。此後,曹真便跟隨曹操徵戰天下。
《三國志 曹真傳》記載:太祖哀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使與文帝共止。常獵,為虎所逐,顧射虎,應聲而倒。太祖壯其鴇勇,使將虎豹騎。
曹真最主要的戰績是參加漢中之戰,統領徐晃等人擊敗劉備大將高翔,諸葛亮北伐時,抵抗諸葛亮,督張郃擊敗馬諦等。
《三國志 曹真傳》記載: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諦,大破之。
曹真後來與司馬懿一起受魏文帝託孤,輔佐魏明帝,曹真一直當到大將軍、大司馬,位高權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正史中的曹真,是名副其實的帥才,統兵打仗,英明神武,並非像演義中所說的那樣不會打仗。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去世。曹真在世時,司馬懿絕對是副手,是配角。然而,曹真死後,曹真的兒子曹爽,軟弱無能,雖然位居大將軍,權傾朝野,但是,是一個十足的窩囊廢,司馬懿隱忍多年,尋到時機,最終發動政變,奪了曹魏大權。
曹爽小時候也基本上生活在曹魏宗族之中,可以自由出入曹魏宮廷之中,少年的曹爽,謹慎持重,魏明帝曹叡非常喜歡他,即位之後,對曹爽非常器重和厚待。曹叡死前,託孤曹爽和司馬懿,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授予大權。
《三國志 曹爽傳》記載:少以宗室謹重,明帝在東宮,甚親愛之。及即位,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寵待有殊。帝寢疾,乃引爽入臥內,拜大將軍,假節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少主。
然而,曹爽大權在握,卻專權亂政,恣意妄為,最終被司馬懿奪取了兵權,並將他殺掉。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爽三兄弟隨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陵墓,司馬懿在洛陽發動高平陵政變。
在危急時刻,曹爽不但不起兵圍剿,反而放棄抵抗,交出兵權,幻想當一個富家翁。
《三國志 曹爽傳》記載:範說爽使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兄弟猶豫不決,範重謂羲曰:「當今日,卿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慾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說爽,使早自歸罪。爽於是遣允、泰詣宣王,歸罪請死,乃通宣王奏事。
陰險狡詐,老謀深算,凶狠毒辣的司馬懿怎麼會輕易放過他?下令以謀反罪誅殺曹爽等人,誅滅三族。
那麼,曹真如此神武,為何曹爽是窩囊廢呢?
這裡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曹真跟隨曹操一直四處徵戰,久經沙場,能力被鍛鍊出來了,而曹爽一直生活在宮廷之中,玩物喪志,生活腐化,最終成為了紈綔子弟,軟弱無能。
曹爽交出大權之後,被殺,很快,司馬懿父子掌握了大權,權傾朝野,曹魏江山,最終被司馬氏篡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