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公知女神柴靜個人資料

2023-10-23柴靜

1976年1月1日,柴靜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住的是祖上傳下來的大宅子。當時他的父親是從醫,母親是個教師,生活也還不錯。柴家在當地是個很大的家族,她的曾祖父還是個秀才,家學頗為淵源。她們整個家族居住在一座有300多年歷史的老宅子裡,古色古香的生活讓柴靜小時候的生活過得十分之充實。

1992年,16歲的柴靜考上了長沙鐵道學院,是今天中南大學的前身,學的是會計專業,也就是說她一開始的命運並沒有和新聞扯上關係。在校期間,她感嘆於校園廣播的魅力,因此常常寫稿投給廣播站,當自己的文章從廣播站傳出之時,她有了許多的滿足,這也讓她開始與傳媒有了聯繫。

3年後,柴靜給當地一位很著名的電台節目主持人寫信,她說:「尚能也曾有夢,可否幫我成就夢想?」這句話促使了這位名主持馬上給柴靜打了電話,要她去面試。幸運的是,面試通過了,柴靜正式進入了媒體人的隊伍,因為所學專業的不相適應​​性,柴靜得一點一點去學校,每天去聽CD、磁盤,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業務素養,很快柴靜便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傳媒業務。

依靠著優秀的個人能力,柴靜很快在電視台之上提升了自己的影響力,她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從一位普通的小主持人就升到了副主任,但這一切對於柴靜來說並不滿意,因為自己並非是傳媒專業出身,在理論知識素養以及方法之上其實還有一些漏洞,所以她想要進一步地提升。為此,她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選擇到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就讀。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大膽的舉動,如果繼續在長沙的這個電視台待下去,她的前途依舊是光明的。

而為了確保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同時也是更能迅速將自己的所學應用於實踐,她應聘了《三聯生活周刊》,做了兼職記者,這對她的影響其實是較為重要的,幫她確定了之後想要走的路。後來,湖南衛視改革,推出了一檔叫《新青年》的節目。製片人找到柴靜,於是柴靜開始一邊上學一邊在電視台做《新青年》的主持人。她採訪米丘、黃永玉、蔡琴、張朝陽、方興東、吳士宏。而柴靜的訪談確實讓人能看見她的魅力,說故事與人物往往錒刻得讓人難忘。

尤其是她採訪星爺,兩人的對話之中,讓人感受到人生的心酸和無奈,星爺明顯也說出了自己內心中的淒涼,尤其是談到愛情和婚姻的時候!圍著圍巾的她,面容清純語調頓挫,讓我想起了自己少年時期的心中倩影!我當時覺得,這樣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該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啊?她好像上天流下的一滴眼淚,化作了世間的一顆明珠,那麼璀璨奪目,讓人不敢直視!

2003年,柴靜參加了《北京「非典」狙擊戰》的拍攝,成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線採訪的記者之一。為了將真實的事件展現給大眾,尤其是希望更多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她7次前往重病區採訪,和非典病人直接交談,她展示了一個媒體該有的職業操守。

驚心動魄的現場氣氛、搖晃的鏡頭、柴靜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瘦弱身影和蒼白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柴靜的勇氣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尤其是她讓眾多人知道了非典背後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記者這個群體的偉大。 2003年,柴靜被評為「年度新聞人物」。這也正是她的封神時刻。

只不過,柴靜和許多那一代的新聞人一樣,是看著、學著西方新聞媒體的教材、報道起家的。正因為,西方媒體更人性化、更新穎的報道形式和理論知識,成為許多中國媒體人學習的榜樣,只不過,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一些西方的價值觀與方法論,開始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左右柴靜這樣的媒體記者們。

新聞學裡有一句名言,新聞報道要無限接近客觀真實。柴靜自認為正確的新聞觀,成就了那部當時頗具震撼力的《穹頂之下》。在電視節目中「拷問」丁院士,看起來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其實顯得很業餘、失水準。

柴靜至今想不明白的是,自己“無限接近真相”的做法,本來應該如以往一樣備受尊敬,到了現在卻飽受詬病,所謂的“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過是表面上的功夫而已。

因為思想上的先入為主,被西方價值觀深刻影響之下的柴靜,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舉動。被吃瓜群眾扒出來赴美生子、常住美國,並非柴靜的“原罪”,正因為思想歪了,屁股才歪了,這才是柴靜的“七寸”。

柴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