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樊於期

樊於期,生年不詳,死於前227年。戰國末期秦國將領。前240年,秦國派蒙驁和張唐帶兵五萬攻打趙國,再派長安君成蟜和樊於期率兵五萬為後援,協助蒙驁和張唐。在攻打趙國過程中,樊於期鼓動長安君成蟜藉此手握重兵之際推翻秦王政,失敗後叛逃燕國,被燕太子丹收留。前227年,燕太子丹讓荊軻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荊軻把樊於期的腦袋作為敲門磚順利面見秦王。儘管刺殺行動失敗,但後人對樊於期這一壯舉多有敬佩。

{IMG}

仲父發兵

前241年,趙、韓、魏、楚、燕五國第五次合縱攻打秦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當時秦王政還沒有親政,朝政絕大部分由仲父呂不韋把持。前240年,秦王政親政前一年,仲父呂不韋對上年五國合縱攻秦恨得牙根直癢癢,開始對這事進行報復。仲父明白糾集五國第五次合縱攻秦的罪魁禍首就是趙國將領龐煖,便直接下令蒙驁和張唐帶兵五萬攻打趙國,三天后又下令長安君(秦王政弟弟)成蟜和樊於期率兵五萬為蒙、張二位將軍作後援。當時有手下賓客提醒仲父說長安君成蟜年僅十八歲,恐怕難以擔當將軍重任,仲父微微一笑回答說這個不是你這等人能夠明白的。從這句諱莫如深的話來看,長安君成蟜次年反叛,或許也是仲父如此安排的玄機。好了,放下這話題不管,只說秦軍動作。

蒙驁帶著前鋒出函谷關經上黨(今山西上黨地區)取道攻打慶都(今河北行唐附近),在都山(今河北順平西南)安營,長安君成蟜的大軍則在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扎寨,以做後援。這邊趙王派相國龐煖為大將,扈輒為副將帶兵十萬北上抗秦,並授予龐煖自行處置本次軍事行動權力。行軍中龐煖說慶都北面只有堯山最高,登上堯山看都山則一覽無遺,我們必須搶占堯山,於是派扈輒帶領兩萬兵馬先期趕往堯山。一到堯山,扈輒發現秦軍大約一萬兵馬已經佔據山頭,扈輒一看急了,不顧生死親自帶領手下強攻。經一頓廝殺,萬幸被扈輒衝上山頭,隨即在上頭迅速按下營寨,做好工事。蒙驁得到散兵報告堯山被趙軍佔領,趕緊派張唐也帶著兩萬兵馬前來搶山,沒想到這節骨眼上龐煖大軍也到了堯山腳下,一時間張唐、龐煖當即在山下擺開陣仗交戰。一來龐煖兵馬大大多於張唐,二來扈輒在堯山頂上鳥瞰山下,兩軍交戰情況一清二楚,於是用一面大大的紅旗為龐煖指引,張唐兵馬往東紅旗便往東指,張唐兵馬往西紅旗便往西指,趙軍只看紅旗指向哪裡,便一窩蜂的圍裹上來。這時龐煖下令說凡有活捉張唐者不管級別如何,一律獎賞封地一百里。趙軍將士一聽如此重賞,無不拼了命死戰,張唐使盡蠻荒之力也無法突出重圍。幸好蒙驁看張唐許久沒有消息傳來,親自帶人前來接應,好不容易幫張唐突出重圍,一塊逃回都山大寨去了。這邊慶都得知救兵一到,越發加強防守,蒙驁攻打慶都完全受阻,只得讓張唐趕緊前往屯留催促後援。

{IMG}

檄文效應

張唐使者來到營中求援,這長安君成蟜時年僅十八歲,可以說軍事政治遠不夠成熟,故趕緊找樊於期商議。這樊於期素來十分厭惡呂不韋盜國,只是沒有機會扭轉乾坤,眼下得知蒙驁進軍受阻,覺得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於是對軍事部署隻字不提,而是對成蟜說今王並非先王骨肉,因你是先王親生,呂不韋給你兵權用心險惡,實際是一石三鳥:鳥一,假如今王身世一旦洩露,你和今王將陷入兩難,故表面上是重用你,實際上就是將你外放;鳥二,這樣呂不韋出入后宮和太后放心勾搭,如此一來,他們實則是夫妻兒子相聚一塊,唯一忌憚的長安君你遠在前線,讓他更為方便加緊盜國行徑;鳥三,如果這次蒙驁無功而返,作為後援你必脫不了乾系,輕則削去你王族家籍,重則乾脆把你殺了。最終嬴氏之國便化為呂氏,這點破事舉國上下人人皆知,你絕不可不謀劃早定。成蟜一聽大驚失色,驚呼不是將軍明說,我還真對此事毫不知情,眼下該怎麼辦?樊於期說現在蒙驁兵困趙國一時難回,而你卻手握重兵,如果發一道檄文正本清源,公開呂不韋和太后的醜惡勾當,秦國臣民絕沒有不願奉嫡嗣以主社稷的!成蟜被激,突地站起按劍厲聲說大丈夫死就死吧!豈能屈膝於商人兒子之下?全憑將軍仔細謀劃!樊於期有了成蟜這句話,對張唐使者謊稱成蟜大軍即日移師接應,煩告蒙驁將軍用心準備。

使者一走,樊於期便親自擬寫檄文一道,大意為長安君成蟜佈告所有臣民知悉:傳國要義正統為尊,篡宗之惡陰謀為最。文信侯呂不韋一個陽翟(今河南禹州)商人,覬覦主政咸陽(今陝西咸陽,秦國都城),今王嬴政非先王血脈,乃商人呂不韋親生,早在昭襄王時期始,便以懷孕之妾巧誘先王(秦莊襄王),繼又以姦生之兒蒙於正嗣,仗著黃金巧設奇謀,欲反國家倒為上功,兩位先君(孝文王和莊襄王)在位時間極短就駕崩,與呂不韋這番惡行不無關係,這萬難忍受!自孝文王算來至今王呂不韋已經三朝重權在握,無人可檔!朝廷現在豈有真王,暗中已經易嬴為呂,不韋安然尊居假父,最終必將以臣篡君。社稷危在旦夕,人神盡皆怒憤!我既為嫡嗣,欲請天誅,鎧甲刀槍將因承載道義而生色,子孫臣民唯念先德而同心。檄文到時,磨快刀準備著,兵馬來臨,市面無需驚慌。

一篇檄文正本清源,雖然劍鋒直指呂不韋,但秦王政也被扒得精光。秦國人原本就對呂不韋奸謀傳聞習以為常,現在看到檄文中披露的細節,更加深信不疑。儘管大家還是畏懼呂不韋之威,不敢公開組織軍隊跟隨成蟜起兵,卻也採取觀望態度,對成蟜兵馬大多不做任何阻攔。藉此良機,樊於期把屯留附屬各地壯丁編成軍隊,不久攻下長子(今山西長子縣)、壺關(今山西長治市北),兵威漸強。張唐得知成蟜已反,居然打鐵不顧伙計,未向蒙驁復命,便直接飛奔咸陽報告仲父和秦王政去了。

這邊蒙驁繼續和龐煖對峙,久等援兵不至,卻等到一紙檄文。蒙驁細看檄文,心想大事不好!本與成蟜共同伐趙,如今伐趙無功,成蟜卻已起兵造反,自己罪莫大焉。為自證清白,決定命令所有兵馬回頭找成蟜算賬。龐煖接到探子報告蒙驁大軍已經回頭,儘管尚不明確這是為何,卻當機立斷進行了周密部署。結果蒙驁中了龐煖埋伏,被亂箭射殺,龐煖肋間也中蒙驁一箭,得勝班師後箭傷發作而死。

{IMG}

兵臨城下

張唐回到咸陽,向秦王報告長安君反了。秦王政也正接檄文,不由怒火中燒,召呂不韋商議。呂不韋說成蟜閱歷太淺,這事定是樊於期所為,幸好這傢伙有勇無謀,兵出即擒不足為慮。隨即拜王翦為大將,桓齮、王賁為左右先鋒,出兵十萬前往征討成蟜,張唐隨軍。

轉眼到了前239年,張唐、王翦大軍已到屯留,成蟜嚇得魂不附體,樊於期安慰說王子如今成騎虎之勢,無法再下,我們屯留、長子和壺關三城兵力不下十五萬,背城一戰勝負難料,不必害怕!成蟜說這樣全靠將軍了。樊於期領屯留之兵出城列陣,王翦也列陣相對。見了樊於期,王翦力聲高叫國家沒有對不起你,何故引誘長安君反叛?樊於期在戰車上欠欠身說秦王政乃呂不韋姦生之子,無人不知!我等世代享受國恩,不忍嬴氏江山為呂氏所奪,長安君乃先王血脈,所以寧拼一死也要奉為正主,王將軍如果還念先王之嗣,該一同義舉殺向咸陽,誅殺奸人,廢除偽主,扶立長安君為王!王將軍若能如此,封侯位享富貴,名利雙收豈不美哉。王翦堅信秦王政為先王嫡子,大罵說樊於期,你這亂臣賊子,太后懷胎十月而生今王,絕為先君所出無疑!你如此造謠誹謗,坐實滅門之罪,居然還敢在這巧言詭辯,蠱惑軍心,待我把你拿下碎屍萬段!樊於期聽後氣得臉紅脖子粗,也不答話,一柄長刀舞地密不透風,驅車直接殺入王翦陣中。

樊於期果然驍勇,在秦軍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秦軍見了無不避之不及,四下潰散。王翦見狀慌忙組織多次合圍,但均被樊於期殺得七零八落,秦軍死傷無數。眼看天色已暗,樊於期越戰越勇,王翦看看不妙,三十六計走為上,趕緊鳴金收兵回傘蓋山大本營。王翦回到營中,心想樊於期這傢伙太過驍勇確實難纏,硬打估計一時無法拿下,必須使計謀對付。於是便在手下尋找有否和長安君熟悉者,不想還真有,一個名叫楊端和的小頭領說末將原本屯留人,又曾經在長安君門下做過門客。王翦一聽如獲至寶,趕緊拉著楊端和在身邊坐下,對他說我馬上寫封信,請你送給長安君,勸他及早歸順,不要自尋死路。楊端和說大將軍有令末將自該領命,只是怎麼能混進屯留城?王翦說這個容易得很,過兩天我攻打屯留,等到我收兵時,你換上敵軍服裝趁機混進城去,先不要找長安君,只等我方發起總攻時,你立馬找長安君遞上我的信,到時必有變故發生。楊端和藏好信,按王翦計劃行事。這邊王翦安排桓齮帶一支兵馬出發攻打長子城,王賁帶一支兵馬攻打壺關城,自己親自攻打屯留城,來了過三箭齊發,意使樊於期無法招架。

樊於期見王翦分兵,趕緊請示成蟜說王翦分兵,機會難得,我們立馬集中兵力和王翦決一勝負,要是等長子和壺關失守,秦兵集中兵力對付屯留,我們更難對付。成蟜畢竟太嫩,哭著說造反這事原本就是樊將軍你提議和謀劃,但憑做主,別誤我大事就行。樊於期挑選精兵一萬,出城迎戰。王翦則假裝完全不敵,一陣下來退兵十里。樊於期得勝回城,楊端和也已混入城中。成蟜見王翦僅僅退兵十里在伏龍山安營扎寨,對樊於期說王翦兵馬不退,如何是好?樊於期說這個無妨,今日一戰已挫其銳氣,明天我屯留之兵悉數出戰,生擒王翦,直入咸陽扶立王子為君,方遂我願!

{IMG}

為燕捐頭

轉眼到了前227年,荊軻願為燕太子丹隻身入秦刺殺秦王,只是不知如何取得秦王信任,以便近秦王身。絞盡腦汁想了數十天,對太子丹說要近秦王身,必須有兩樣東西讓我帶去獻給秦王,一樣是樊於期將軍的腦袋,一樣是督亢(今河北涿州一帶)富庶之地地圖。太子丹一聽連連搖頭說督亢地圖我不足惜,但樊將軍腦袋萬萬不能!荊軻無奈只得私下找到樊於期說將軍被秦國加禍可謂深得不能再深,父母宗族皆為秦王政所滅,如今又聽說秦王許下黃金千金,食邑萬戶買將軍的頭,如此深仇大恨,將軍如何得雪?樊於期一聽仰天流淚說俺每每想到這事便痛徹心肺,恨不得與秦王政同歸於盡,只是沒有這等機會!荊軻說我有幾句話既可以報將軍之仇,又能消燕國之患,不知將軍願不願聽?

樊於期說先生有這等好事,請快快說來。荊軻卻躊躇再三閉口不言。樊於期急了,催促說先生為何不說話了?荊軻說實在難以開口。樊於期說俺為報此仇,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有什麼說不出口的?荊軻仍舊憋了好一會才說是這樣,我就要到秦國刺殺秦王,但只是擔心到了秦國不能近其身,只有把將軍的頭獻給秦王,他一高興必定讓我近身,到時我左手抓其手,右手刺其胸,將軍之仇得報,燕國之亡可免,將軍意下如何?樊於期聽後騰地站起來,拍著胸脯說區區一顆頭顱小事一樁!一來我十幾年來得到太子丹盡心關照,二來秦王政滅我全族還不罷休,還要黃金千斤食邑萬戶買我之頭,既如此,俺這顆頭捐給太子丹所用,值啦!說罷抽出寶劍盡力一輝,頭隨劍落。

人算不如天算,雖然荊軻帶著兩樣東西到了秦王身邊,但最終刺殺沒有成功,荊軻送了性命,真正應了他自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千古絕唱。但樊於期的壯舉數千年來,十分敬佩者大有人在。

延伸閱讀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