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a陳嘉樺個人檔案:她天生反骨,但糖分超標

2023-09-20陳嘉樺

1998年,大街小巷到處都在傳唱:

「你不要這樣的看著我,我的臉會變成紅蘋果…」

那一年,年輕的徐懷缽高喊“我是女生”,闖進華語歌壇。

歌曲開頭,連續四個否定句,拉開了當代年輕女孩的「獨立宣言」:

你不要這樣的看著我,我的臉會變成紅蘋果

你不要像無尾熊纏著我,我還不想跟你當朋友

你不要學勞勃狄尼洛,裝酷站在巷子口那裡等我

你不要寫奇怪的詩給我,因為我們沒有萍水相逢過

就在前一年,華語樂壇誕生了另一首經典之作-《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兩首歌巧合般地穿越時空,相呼應和,構成了華語流行文化一道奇妙的性別景觀。

與之一同到來的,還有那個五光十色、萬物新生的千禧年。

台灣娛樂圈,作為千禧年後的娛樂重鎮,陸續誕生了一群個性迥異的女明星。 SHE、大小S、蔡依林、張韶涵、徐懷缽、林依晨……她們手捧美貌、驕矜和懵懂,誤打誤撞地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隨著流行文化的中心逐漸從香港向台灣轉移,她們的人生也跳脫出老一輩港台女星「鯉魚嫁龍門」的傳統模板,既有所重疊,又旁逸斜出。

如今,她們大多年過不惑,到了一個上「浪姐」的好年紀。回看這條演藝路,會發現她們留下的腳步竟無意間拓寬了華人世界有關性別文化的邊界。

她們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一代,也是與傳統性別觀纏鬥的一代。她們是時代的共謀者,亦是出走者。

這批台灣女明星精彩迥異的人生曾經啟蒙了許多年輕女孩,讓她們開始探索與思考:

我是什麼樣的女生?

我想要做什麼樣的女生?

我還可以是什麼樣的女生?

接下來,我們策劃了一期專題,準備好好聊聊這群千禧年台灣女星。站在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她們的人生選擇擁有了更多可能,也平添了更多困惑與掙扎。

也許從她們的故事中,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開題第一篇,我們來重新認識最近在「浪姐」發光發熱、曾經「最不像女生」的女生——

Ella陳嘉樺

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小時候逃過了《superstar》,眼看著要過三十歲卻沒逃過《叮叮噹噹》。

(是誰還沒看《叮叮噹噹》!被秋瓷炫指到的人都給我去看!)

年過40的Ella在三個年輕大美女的襯托下也毫不輸陣,像一顆混合著成熟、甜美與率性的獨特糖果。

而她對吳倩知心姊姊般的照顧與鼓勵,也讓許多網友嗑到上頭。

自從看《浪姐4》被Ella「下蠱」之後,我開始瘋狂考古SHE。這一考古,就挖出了陳嘉樺這個寶藏。

以前不了解Ella,對她的印象僅停留在「假小子結婚之後變回小女人」這種敘事套路裡。但真實的陳嘉樺,遠比刻板印像有趣又豐滿許多。

之前我們也寫過很多女明星,但寫Ella無疑是最快樂的一次體驗。幾乎所有的考古影片都會讓我笑出鵝叫,然後大呼:

這個女人怎麼可以真實還這麼快樂啊!

要知道,在演藝圈這種等級森嚴的叢林裡,保持真實和活得快樂,幾乎不可能兼得。

但Ella身上最讓我交換的一點是,她從出道開始就非常反傳統,可是外界的規訓和惡意幾乎沒有在她的人生留下任何痕跡。

可能大部分路人對Ella的印象還是那個唱《superstar》的短髮「小男生」(像我)。

那是SHE最火熱的時期。當時我在十八線開外的小城上小學,女孩子常常拿著校門口小店買來的明星卡片,「認領」自己最喜歡的女明星。

Selina和Hebe的人氣最高,小女孩往往能快速在她倆身上找到共鳴——愛美、愛哭、心思敏感、喜歡漂亮衣服……在那個閉塞的小城市,留著短髮、大大咧咧、舉止豪放的Ella沒那麼好理解,偶爾家長經過,也會對電視裡這個男孩子氣的女生頗有微詞:

哪有一點女孩的樣子!成何體統?

畢竟,現在哪個少女偶像敢在節目上這麼自然地架二郎腿?

因為音色較為渾厚,形像也頗為中性,Ella一直是團隊中的低音加搖滾擔當。

當時的媒體報道也很有趣。 《super star》是三人第一次嘗試搖滾曲風,豪放派的Ella演練得最順利,稱自己是“搖滾公雞”,而Hebe和Selina則分別是“搖滾老鼠」「搖滾螞蟻」

那會Ella身上最大的爭議是「變性人」。

多年後Ella在訪談中回憶當年的性別爭議,她坦言自己沒受過太大困擾,因為自己從小就知道「有人喜歡你,就一定有人討厭你」。

這話從陳嘉樺嘴巴說出來,還真不是句車遼輒話來回轉。

從她剛出道一直到生完孩子,身邊的朋友都可以拿「變性人」來開玩笑。

陶晶瑩給Ella的懷孕祝福如下▼▼▼‍‍‍‍‍‍‍‍‍‍‍‍‍‍‍‍‍‍

Hebe還曾因為在節目上開玩笑說Ella打“女性荷爾蒙”,引發了粉絲之間的口水仗。

Ella不僅配合大家玩梗,還常拿自己開涮,比如​​自爆被傳「變性人」的好處是可以大大方方談戀愛,被拍到就說是「好朋友」(這是Selina和Hebe都沒有的「特權」)。

多年後,記者誇Ella身材好,Ella還會大方自嘲▼▼▼‍‍‍‍‍‍‍‍‍‍‍‍‍‍‍‍‍‍

看這些十幾二十年前的訪談時,時不時就得感嘆一聲,那個年代的台娛包容太多了。

不是現在這種摳字眼式的“強制包容”,而是一種真正的娛樂精神,什麼樣的玩笑都能開,什麼樣的人都能走上舞台,只要你能讓觀眾開心,做什麼都行。

Ella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到大眾面前的。

節目上大家描述Ella,普遍都說她是「像男孩的女孩」。

放到現在,這句話肯定會被批不正確,畢竟,性別不該和特定的性格掛鉤嘛,這是現在網路上的政治正確。這幾年內娛綜藝裡一些女明星的言行也衍生出好幾次類似的討論,像於文文、苗苗這種外表女性化、性格卻大大咧咧彷彿直男的女生,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她們的擰巴被罵上熱搜。

其實對她們身上所謂的“厭女”,我不但不厭惡,反而覺得心疼。

即便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女明星,她們也沒能完全接納自己。

但神奇的是,二十年前的Ella儘管那麼不符合社會對女孩的期待,她卻幾乎沒有擰巴和懷疑過。

Ella對於「我是女生」的認同性別認同始終如一。

2000年,19歲的陳嘉樺參與選秀節目「宇宙2000實力美少女選拔大賽」。她是唯一留短髮抹頭油的女生,評審們一致認為這個女生非常有自信。殺進決賽圈後,主持人大家有沒有信心中選,所有女孩都害羞,只有她楞楞地舉手說,我。

當時的比賽冠軍是任家萱,也就是後來的Selina。但最後華妍公司決定找來被淘汰的陳嘉樺和田馥甄,組成一支叫「S·H·E」的女子組合。

順嘴提一句,不得不佩服華妍公司眼光之毒辣。 Ella在決賽時的表現並不算太好,可能是因為太過緊張,唱歌唱得有氣無力,明明長著一張可愛“美少年”的臉,卻偏偏選了一身巨老氣的黑色長裙,導致她在台上束手束腳。

但華研敢在她身上押寶,看中的就是她身上獨一無二的特質──

勇敢。

選擇陳嘉樺這個台南農家出身的假小子是個大膽的決定,畢竟甜美「小公主」任家萱才是那個年代的主流審美,沒人敢預測陳嘉樺未來的星途。

但趕巧不趕早,千禧年前後,台灣演藝圈蓄勢待發,一批後來引領風潮的影視、音樂、綜藝製作人銳意改革,觀眾沒見過的就是最好的。

所有大膽的、新潮的、中老年人群看不懂的娛樂產品在這一時期找到了自己的土壤,Ella也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野蠻」地成長起來。

當時三人的定位分別是:Selina代表“溫柔”,Hebe代表“自信”,而Ella代表“勇氣”。

這個團體彷彿天作之合。時間證明,她們真實的個性與最初的人設無比吻合,但又不限於此。

誰能想到,Selina最後變成了“勇氣”,而Ella越來越“溫柔”呢?

說回Ella。

她的人生算是比較順遂的。

作為從小被經紀公司打造包裝的少女偶像,她的成長和蛻變格外自然,沒有像很多同行那樣必須褪一層皮方能涅槃重生(比如好姐妹Selina、賈靜雯),也不像很多步入婚姻的台灣女星那樣,夾在現代和傳統之間一言難盡。

Ella從來沒有刻意去反抗過什麼,她似乎只是最大限度地忠於自己,卻讓許多傳統糟粕不攻自破。

小時候,她喜歡穿著褲衩跟男生們在外面撒野。成名很久後,弟弟吐槽為什麼穿女裝,她故作誇張地反問:

我為什麼不可以穿女裝?

對啊,why not?

一個留過短髮、性格豪邁、酷愛搞笑的女生,怎麼就不能是女生呢?

這個問句對很多人來說,需要累積很多年、鼓足全身的勇氣才問的出。

但對Ella來說,why not是天經地義的回答。

這可能與她從小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有關。

她出生在台南的務農家庭,上面兩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小時候家裡條件不算好,養過豬,也做過一些小生意。 Ella當初參加選秀,是為了給家裡換個新沙發。

不過,雖然家境貧寒,但好在自由自在。

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嫌麻煩,帶她去剪了短髮。從此,Ella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突然發現自己超愛耍帥。

在Ella的敘述中,辛勤工作、賺錢養家又心直口快的媽媽出現頻率很高。大概可以推測,Ella的母親很有可能是家裡更拿主意的。

她生命中最親近的女性長輩是以一種要強、勤勞、頂樑柱,與丈夫恩愛但又不伏低做小的姿態存在的。這對她日後形成有別於傳統的性別觀、婚姻觀一定起到了正面作用。

這與Selina的原生家庭幾乎完全相反。 Selina也出生於恩愛家庭,但父母的相處十分傳統,男人在外賺錢、保護家人,女人守在家裡相夫教子,對外口徑凡事都以丈夫為準。

兩種家庭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女兒,果然走出了截然不同(但也許是殊途同歸)的人生(個中原委如果各位有興趣,我們下次專門聊聊Selina和她的父母)。

總之,受家庭影響,Ella是SHE中最務實的。一次在《康熙》上被問到SHE迄今為止賣出過多少張唱片,有多少收益,每回都是Ella回答得最準確。

在最如日中天的時候,被問到不火了怎麼辦,她大大咧咧地搶答:開早餐店。

演藝生涯受傷最嚴重的時候,Ella的媽媽安慰女兒:

不行就回來養豬,另外兩個女孩子也一起來。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薰陶下,她拿得起放得下,沒什麼不可以的,因為「生命自有出路」。

她在自己的婚禮上大跳熱舞,原因是想讓來賓都玩得盡興,乾脆自己上陣▼▼▼‍‍‍‍‍‍‍‍‍‍‍‍‍‍‍‍‍‍‍‍‍‍‍‍‍‍‍‍‍‍‍‍‍‍‍‍‍‍‍‍‍‍‍‍‍‍‍‍‍‍‍‍‍‍‍‍

解敷笑得好享受

Ella丈夫賴斯翔平日里斯文內斂,但那天跳起熱舞來格外賣力。張小燕採訪Ella時忍不住感嘆,難得找到願意這麼配合你的老公。

同樣在婚禮上大放異彩,小S老公的肢體僵硬和滿臉不配合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組。

與其說Ella是運氣好,不如說是她對社會陳規天然的不在乎,幫她主動篩選掉那些被大男子主義洗腦的人。能夠愛上她的人,也一定更熱愛自由,懂得尊重和包容人性的多元。

一生要強的純e人,婚禮必須親自上陣

果不其然,婚後,賴斯翔甘願為了放棄自己的事業,默默做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

連魯豫聽後都感慨,一個華人男子能做到這個份上實在太罕見了。

更能難得的是,她雖然一身反骨,但骨子裡很溫暖、感性。

有的人一旦強硬起來,就是一柄冷冷的利劍。

前段時間,我無意中刷到鞏俐的訪談。她也是拒絕社會時鐘的女性典範,但我相信普通女生看到她對傳統規範的不屑一顧只會心生敬畏,很難產生一種「如果她可以,那我也可以」的憧憬。

但是Ella的叛逆更像是陽光,或是大樹,能給人溫暖和蔭蔽。她的勇氣極具感染力,總是傳遞給別人「如果我可以,那你也可以」的訊號。

Ella演藝生涯受傷最嚴重的一次是在2003年。當時SHE在第一檔綜藝裡要扮演消防員,從三樓跳下逃生。另外兩小只不敢跳,Ella為了鼓勵她們率先跳了下去,結果忘了規則,腳先落地,摔成了腰椎骨折,差點癱瘓。

Ella似乎永遠都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

挑戰高空項目,她第一個上;

排練消防演習,她第一個跳;

Selina因為懼高而嚇到大哭,她笑著安慰▼▼▼‍‍‍‍‍‍‍‍‍‍‍‍‍‍‍‍‍‍

Selina康復出院的記者會,她牽著Selina走上舞台▼▼▼‍‍‍‍‍‍‍‍‍‍‍‍‍‍‍‍‍‍

這畫面讓人想起多年前的高空遊戲,Selina跟在Ella身後喊道:

“陳嘉樺,你離我太遠!”

Selina是公認的“團寵”,Ella則是預設的“團魂”。

她是開心果,是頂樑柱,也是黏合劑。

她“渾身是勁”,她義無反顧,連她的孩子都叫“勁寶”——渾身是勁的寶寶。

但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是,Ella也是個哭包,感性起來甚至不亞於Selina。

Selina受傷復出之後的第一場演唱會期間,Ella突然遭遇生涯最嚴重的精神危機。她親眼看著Selina忍受著身心上的巨大痛苦再一次站到了舞台上,突然感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這不僅是Selina的重生,也是SHE的重生。 Ella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責任之重大,也前所未有地懷疑起自己的能力。

還好,演唱會前所未有的成功。

Ella在演唱會現場又哭崩了。

她說自己壓力很大,害怕演砸,害怕唱不好,害怕辜負Selina的勇敢。

Hebe和Selina看到她哭,笑得前仰後合。

Ella表示太委屈▼▼▼‍‍‍‍‍‍‍‍‍‍‍‍‍‍‍‍‍‍

而Selina給了答案▼▼▼‍‍‍‍‍‍‍‍‍‍‍‍‍‍‍‍‍‍

這些年,Ella越來越愛哭,前幾天一個普通採訪,記者提到Selina和Hebe,她都差點淚灑當場。

有網友覺得她矯情。

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善良又勇敢的人,在年紀漸長之後愈發體悟到老天對她的偏愛,因此格外感激。

SHE三姊妹擁有迥異的人生軌跡。而Ella的人生課題是,如何在與時代共舞的同時保有自己的天性。

在Ella身上,我看到一種理想化的人生,其底色是堅定的自我實現和強大的共感能力。

她從小就意識到自己熱愛表演、享受掌聲。於是,更大的舞台、更響亮的掌聲成為人生的指向性標誌。任何流言、規訓都不足以讓她改變方向。

這是天賦。

當天賦遇到相對寬鬆的環境,自然就「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可以說,今年的33位“浪姐”,Ella是點題之人——

乘風。

她讓我們看到一個女人可以活得真實、精彩、快樂。

當然,她的「非主流」婚姻也證明了一件事——

人其實很難平衡事業與家庭,不論男人或女人。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Ella在事業上的成功,在婚育上的坦然,並不是當代獨立女性的「神話」。

如果沒有“非典型”男性賴斯翔捨棄“面子”,成為她的“賢內助”,這個“神話”是否還能成立,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專題第一篇寫Ella的原因,不僅因為她的人生看上去十分“理想”,我們還希望讀者能夠注意到:

對女性而言,這種「理想人生」的產生條件是很苛刻的,天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睦的原生家庭,以及闖蕩江湖的好運氣缺一不可。

接下來我們會寫到的台灣女星幾乎都沒有Ella那麼灑脫討喜。她們擁有的星途坦蕩但受困於傳統觀念,有的命途多舛但始終不肯放棄。

在她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女性在理想範本之外的許多可能性,也許不夠體面,不夠合乎理想,但卻有超越標準答案的力量。

那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