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個月,關於諜報戲《懸崖之上》,就有兩大重磅消息接連曝出。
先是電視劇版《懸崖之上》被傳將要拍攝,導演是張黎,主演則是陳道明、孫紅雷。
緊接著,英皇電影又官宣張藝謀將要拍攝電影版《懸崖之上2》,顯然片方會按照系列電影的標準打造,之後也許還會有《懸崖之上3》。
優秀的諜報劇很多,但能做成一個「宇宙」的,目前看只有《懸崖》IP。
為什麼從電視劇,到電影,《懸崖》都能拍一部,火一部?
很多人把原因歸結於故事好,週乙的角色演得好,故事裡表現出的力量能夠打動人。
皮哥也認同這些因素,但許多人也忽略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懸崖》裡的反派。
一部諜報劇的成功不只是取決於主角,更取決於大反派,只有反派演得好,壓迫力夠強,整部劇的張力才能拉起來,故事才能真實、好看。
《懸崖》和《懸崖之上》的大反派都是特務科長高彬,在角色表現上都是老謀深算、姦詐狡猾{/ b},都為週乙的潛伏任務造成了極大障礙,很多時候那種生死只差一線的博弈讓觀眾緊張到窒息。
劇版和影版的角色,分別由程煜和倪大紅飾演,兩位都是老戲骨,關於兩人飾演高彬,誰更勝一籌的討論,一直以來也是網友熱議的話題。
兩人的表演都有什麼特色?到底又有何差別?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程煜的表演
我們先說程煜,他在《懸崖》裡飾演了一個絕對另類的大反派高彬。
一般諜報劇中的大反派是什麼樣子?
例如《潛伏》裡的天津站站長吳敬中,他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餘則成姓共姓蔣對他而言毫無意義,他一心想的就是斂財;
例如《黎明之前》的譚忠恕,他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即使知道了劉新傑的真實身份,還是像兄弟一樣對待他,讓人對這個「反派」肅然起敬。
而《懸崖》裡的高彬不一樣。
一方面,他的出身,決定了他的狠是刻在骨子裡的。
他是偽滿洲國的人,是封建制度的看門狗,偽滿洲國一旦被滅國他要麼被槍斃,要麼坐一輩子牢。
所以他仇視一切反滿抗日分子,對這類主義的恐懼和厭惡更是刻在骨子裡,這也是他做一切壞事兒的強大動因。
另一方面,高彬精通諜戰,醉心於此。
主角週乙在劇中不只一次提到他很害怕高科長,高彬幾乎無時無刻眼睛不在死盯著他,週乙每次遇到高科長都是如履薄冰,觀眾都會跟著他緊張。
特別是帶著假老婆顧秋妍去高家作客堪比是在鋼絲上行走{/b},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被高彬給捕捉到。
而且高彬在劇中總是能逃出生天。
鐵血鋤姦團多次想除掉高彬都被他化險為夷,可見他就是個不死的活閻王,你拿他沒有一點兒辦法。
所以他是個真狠人,既不貪財也無情,唯一的追求就是捉內鬼,為此他陰險毒辣,不惜手段,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如果光有這些,這個反派雖然狠,但還不夠立體,於是我們看到劇中程煜飾演的高彬除了詭謀心狠外,還有很多惡趣味{ /b}。
例如劇中他曾多次能揭穿週乙的身份,例如周乙和顧秋妍去山上發電報,高科長派人去搜山,最後因為暴風雪而作罷;比如周乙的妻子被刑訊逼供,週乙的身份隨時會被揭穿,他也是戛然而止放了周乙一馬。
許多人會說高科長也太差勁了吧,其實恰恰相反,像高彬這樣的人就喜歡以折磨人為樂,就像貓抓耗子一樣,抓了再放了,幾次過後把耗子活活累死。
劇中他常讓手下搞內訌,互相檢舉揭發,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下面鬥得越狠,他的位子就越穩,他不是懷疑週乙,他是把懷疑當成為自己的惡趣味開脫的藉口。
最經典的一幕是最後週乙被害,心狠手辣的他卻放走了顧秋妍,他完全可以殺顧秋妍滅口的,但仔細一分析週乙的叛變對他、對整個偽滿洲國都是個巨大的醜聞,他作為上司難辭其咎,而放走顧秋妍營造一個週乙因公殉職的假象卻能為自己的仕途加分。
所以高彬不只要做壞事,還要把壞事做得夠漂亮。
演員程煜為了詮釋這個陰鷙的角色,下了很足的功夫。
程煜是話劇演員出身,台詞功力深厚,看這部劇光聽他的台詞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而劇中程煜特意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沙皮狗」的神態,每次出場都耷拉著臉,將所有的城府與算計都藏進了自己褶皺的在皺紋裡,既符合高彬那種「看門狗」的身份,又將高彬皮笑肉不笑的「精髓」拿捏到位。
劇中周乙經常去高彬家做客,每次高彬都和妻子都熱情款待他,有一次高彬得知周乙的妻子生病了,他的狗鼻子立刻嗅到了這裡面有蹊蹺。
於是高彬表面上堆著笑意,祝福週乙並要求代他向妻子問好,可週乙一走他立刻拉下臉來,命令手下馬上調查週乙家。
這「川劇變臉」式的演技纖毫畢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高彬這個角色陡然生動豐滿起來。
可以說,程煜飾演的高彬在諜戰劇史上獨樹一格,是邪惡陰鷙的最佳代言人。
二、倪大紅的演出
我們再說說,電影版《懸崖之上》裡倪大紅的高彬。
倪大紅是張藝謀的愛將,在過去20多年裡,他出演過張藝謀的《活著》、《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懸崖之上》是兩人的第四次合作。
在合作之初,兩人就對高彬的表情處理做了深入探討,最後倪大紅呈現在銀幕上的高彬,平時面無表情,只有嘴角在不自覺地翕動,這和劇版《懸崖》裡搖頭晃腦的高彬截然不同,但其實分析劇本就能看出這樣的改動十分合理。
《懸崖》的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末,講述了周乙作為臥底和高彬鬥智斗勇最後走向犧牲的過程,整部劇中高彬是親自下場參加這場貓鼠遊戲的,因此豐富的表情與台詞是不可或缺的。
而《懸崖之上》的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初,可視為《懸崖》的前作。
影片中高彬主要做了兩件事,第一是阻止「烏蘇拉」行動,第二是揪內鬼。
整個過程中他並未真正下場戰鬥,而是作為boss在幕後運籌帷幄,所以保持低調與神秘感是必須的,這也是倪大紅和程煜表演最大的不同點。
倪大紅進組拍攝的第一場戲就是張譯受刑的戲,戲中張譯被五花大綁,遭受電刑的折磨,整個人血肉模糊,不停地抽搐,這一幕也是全片最大尺度的畫面。
而站在張譯旁邊的就是倪大紅,張譯這種「戲瘋子」式的表演徹底點燃了倪大紅,他迅速進入狀態,相比張譯賣力的表演,他做的只是冷眼旁觀,{ b}張譯越是釋放,他就越是克制,兩人一動一靜演出成就了這一名場面。
影片結尾,倪大紅還有一場戲令觀眾印象深刻。
這場戲中,週乙設計讓同事金志德成為了替罪羔羊,高彬對他的懷疑也因此解除。
但老辣的高彬其實能窺探出其中的端倪,他明白金志德或許就是個替死鬼,週乙依然有嫌疑,只是沒有證據。
拍攝這一幕時,倪大紅正沉浸在角色中。
一晃神的功夫,於和偉飾演的周乙突然走上前擁抱了他一下,這也是劇本中沒有的部分,但倪大紅心領神會,他立刻迎合了於和偉的擁抱,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一下子就用這個擁抱詮釋出來了。
在於和偉走開後,倪大紅又設計了一個小動作,他扶了扶自己的帽子,用這個極度克制的微動作向觀眾傳遞高彬複雜的心理狀態。
總而言之,電影不同於電視劇,它的篇幅有限,不能向觀眾展示角色完整的性格脈絡,只能透過一個個細微的瞬間來讓觀眾管中窺豹地看到角色的全貌,幸運的是倪大紅在這有限的瞬間為我們提供了關於高彬這個角色無限的遐想。
經過一番對比我們不難看出,程煜和倪大紅雖然飾演了同一個角色,但是因為兩人一個拍的是電視劇,一個拍的是電影,一個拍的是正傳,一個拍的是前傳,一個是絕對主角,一個是輔助的配角,所以造成了表演風格的極大不同。
程煜版高彬,豐富多變的表情處理和鏗鏘有力的台詞,帶我們領略了諜戰劇中最陰險狠辣的大反派;
而倪大紅版高彬,極簡克制的表演、人狠話不多的設計,在讓角色保持神秘感的同時,也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大反派該有的格局與氣場{/b }。
同一個角色,兩種差異化的表演處理,卻同樣精彩,沒有高下,我們為程煜和倪大紅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