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康熙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二位皇帝,近年來受電視劇的美化和影響,康熙皇帝被很多人給與了千古聖君的評價,那麼真實的康熙皇帝到底能不能算一個千古聖君呢?

{IMG}

要說一個皇帝是不是千古聖君,得看這皇帝在位時候的對國家所做的功績都有哪些。要說千古聖君的皇帝,秦始皇,漢武帝,這兩位說是千古聖君基本上沒有太多人會反對,他們兩位的歷史功績也很明顯。

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掃滅六國,統一中華,修建萬里長城,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可以說是不世之功,不管後人在怎麼評價他殘暴,千古帝王第一人也得是秦始皇,這份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觀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為沒有一個人能比的了,所以秦始皇肯定是千古聖君。

{IMG}

漢武帝的功績也是家喻戶曉,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派遣衛青和霍去病征討匈奴,一直把匈奴趕出了漠北,讓當時漢王朝的邊境人民在也不被匈奴人所掠奪,也結束了漢王朝一直向匈奴和親的政策,可以說正是因為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漢民族,就這一點稱漢武帝為千古聖君毫不為過。

而我們在看看康熙皇帝他到底有什麼功績呢?康熙的功績說來說去就是除鰲拜,平三藩之亂,收復台灣,徵葛爾丹,抵禦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IMG}

而在這四件康熙的功績中,除鰲拜根本就是朝廷內部的事情,當時的鰲拜作為順治留下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手中的權利很大,所以親政兩年的康熙可能是為了加強自己手中的權利,所以才不得已剷除鰲拜,至於說鰲拜有謀反之心,這根本就是瞎扯,因為當時的清朝兵丁,都掌握在愛新覺羅的旗主手裡,鰲拜能拿什麼謀反,所以這根本就不能算做功績。

而至於平三藩之亂,這更是康熙自己咎由自取的,當時的三位藩王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人家都沒有謀反。而是康熙自己要違背當初自己老祖宗跟三位王爺的約定,收回人家的王位和封地,這結果三位王爺不干了,當初投降了滿清,他們三位可是身先士卒,一路打到了緬甸,才掙的這功勞封個王爺,結果康熙既然要把給人家的賞賜收回去,那給誰誰都不干啊,於是三藩之亂就開始了。

{IMG}

而三藩之亂開始以後,康熙也沒想到三位老王爺會這麼猛,一股勁的打下了南方的大片土地,吳三桂還在長沙直接給稱帝了,讓康熙直接難以招架,好就好在康熙這命好,三藩之亂持續了七八年,結果吳三桂最後倒在了成功的路上,還沒成功便去世了,這才導致了三藩之亂的失敗,要是吳三桂在堅持個幾年,說不定真有可能趁早結束清王朝的統治,康熙也可能就是個亡國之君了。

而收復台灣,這可以說是康熙的功勞,但是也只是個維護統一的功勞而已,不能算做像秦皇漢武的開疆拓土之功。因為在康熙收復台灣之前,台灣一直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當時的台灣打的還是明朝的旗號,本來就是中國的,所以清朝作為繼承了明朝正統的王朝,收復台灣本來就是他們這個朝代該做的事,是一件功勞,但是不是很大的功勞,由這個功勞還配不上千古聖君的名號。

{IMG}

而徵葛爾丹就更是一個笑話了,葛爾丹在當時也屬於草原部落,早在漢武帝時期,我們漢族就已經征服了草原上的部落,打的他們一直跑到了歐洲,而且當時的葛爾丹只能算是一個比較大點的草原部落而已,根本就沒多少人,就為了這麼點的一個草原部落,康熙自己御駕親征,才平定了葛爾丹,還打的是他們自己人,真不算多大的功勞。

至於最後一個抵禦沙俄,這更像是一個笑話,康熙朝的時候,清朝跟沙俄打了兩次,每次都是數倍於人的兵力,結果打完了以後,雖然收復了雅克薩城,但是康熙卻直接把這個城給毀了,這還不算,盡然還把尼布楚之地劃給了俄羅斯,差不多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啊,就這麼白白給人麼,這也是康熙朝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這不僅沒占到便宜,反而還白白損失了不少,所以這抵禦沙俄可以說是抵禦的很失敗,很窩囊。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康熙根本算不上一個千古聖君,對比秦皇漢武,康熙離千古二字還差的遠呢,就這個聖字他也配不上,頂多算一個明君把,要說千古聖君,唯有秦皇漢武二人而已。

延伸閱讀

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