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8,碩士研究生畢業,點擊右上方“關注”,每天分享[生活智慧]與[個人精進]乾貨。
身高只有1.55公尺的鄧亞萍,先天條件一般,卻拿了18個世界冠軍;
24歲以前,大多時間從事乒乓球練習,很少花時間學習文化課,所以,在24歲才開始從英文字母學起,到清華大學英語系讀本科,獲得學士學位後,27歲時去往諾丁漢大學讀研,專業是中國當代研究,接著又拿下了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
身價50億的她,博士畢業以後,並沒有躺平,而是參加公益,寫書《心力》······在2021年7月,為河南暴雨災情捐款50萬元。
如今,為了改變大家對電競的看法,消除對競技運動的誤解,鄧亞萍成立了運動產業基金。以自己的影響力,帶動並鼓勵更多人投入全民健身活動。
她覺得自己身為打工人,責無旁貸,應該以自己的影響力,帶動並鼓勵更多人投入全民健身活動。
此時的她已經完全能夠勝任國內外的各項工作,她沒有因此而停止學習的腳步,又考入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她也載入劍橋大學的史冊。
身邊人不解地問她:“你這麼成功了,還需要學歷來證明自己嗎?”鄧亞萍說:“我想透過閱讀看到更大的世界,擁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
曾經打乒乓球的時候因為個子矮小,還被省隊拒絕過。所以鄧亞萍在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經歷過不少坎坷的,即使進入了國家隊也依然如此。 鄧亞萍認為笨鳥就該先飛呀,條件不如別人不重要,只要努力就夠了。
她的奧林匹克精神、優秀的基因要求她在每一個領域都要努力做到極致,不管是體育還是學習,她說:“任何領域都要做到極致,你就是冠軍!”
鄧亞萍受訪被問到去劍橋大學讀博士的原因,她直言是因為在國際奧運組委會工作時遇到許多困難,包括因語言不通、不了解國際的遊戲規則。
鄧亞萍說:“在乒乓球桌上的時候,我可以沒有對手,可以藐視所有的對手;但是到了國際會議桌上,到了製定規則的地方,我卻被藐視了。”
她認為自己不僅代表個人,更是代表中國的運動員、亞洲的運動員、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運動員,所以她必須透過不斷地學習去提升自己。
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位女性,透過自己的努力,在國際上爭取到了更多的話語權;看到了中國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品德。
鄧亞萍的丈夫林志剛是原國家乒乓球隊的男子主力,而在退休之後,他也開始了新的生活。現在成為了北京燃氣集團公司的工會副主席。
由於鄧亞萍和林志剛都曾是專業的乒乓球運動員,在他們兩人的努力之下,他們的兒子林瀚銘也在北京市的青少年乒乓球比賽當中,拿下了單打冠軍。
如今的鄧亞萍也在培養自己的孩子學乒乓球,同時也不反對他喜歡電競等行業,非常尊重孩子的選擇,甚至親自去一些電競俱樂部進行考察。
但鄧亞萍明確表示不希望孩子只是玩玩、淺嚐輒止,而是希望他能付出努力來做出一番成就,這樣的教育態度也令人肅然起敬。
如今的鄧亞萍雖然已經49歲,但仍勇於去嘗試許多新鮮產業的事物,真是應了那句「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我們身為一個普通人,只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實現一個個小目標,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看到鄧亞萍一個個成功標籤的背後,無不是汗水與淚水的鋪墊,也讓我們看到了,透過努力,一個人真的可以做成好多事,實現好多願望。
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願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也能撒下汗水的種子,收割人生的果實。
自我介紹:
我是來自西安的少女,碩士研究生畢業。
喜歡閱讀、寫作、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在2028年之前實現財務自由、讀哲學博士、考上市公務員。
喜歡我,請「按讚」+「留言」哦,我們不見不散。
注意:本文參考「搜狐」搜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