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上,劉詩雯和許昕的混雙組合爆冷輸給日本選手,
最終只拿到了銀牌。
對於將乒乓球視為國球,
實力一直處於世界頂尖水準的我們,
這的確算得上一場意外。
賽後鄧亞萍發表了一篇混雙決賽複盤,
從技戰術層面和心理方面全方位分析了比賽的失利。
鄧亞萍認為這場失利的關鍵出在了第三局,
我國選手兩局領先後有所放鬆,
而日本選手拼死逆轉,最後改寫結局。
鄧亞萍的分析得到了網友的普遍認可,
她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外行人看懂了這場比賽,
不得不說果然還是「初代大魔王」厲害。
雖然女乒從鄧亞萍之後經歷了王楠,張怡寧,
郭躍、李曉霞,如今來到了陳夢時代,
但給國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年那個小個子冠軍。
1973年,鄧亞萍出生在河南鄭州,父親鄧大松是乒乓球運動員名,
但鄧父的職業生涯並沒有走太遠,
他曾經是河北省隊的運動員,退休後來到河南當教練。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體育事業還不夠受重視,
父親的工作也不穩定,後來他便辭職去了工廠打工。
但乒乓球一直是鄧大鬆心中的夢想,
鄧亞萍出生後,他便把這個夢想延續到了女兒身上。
在鄧亞萍還不會走路的時候,
鄧大鬆就抱著她去乒乓球館看球,
一邊看一邊跟她講,雖然那時的她聽不懂。
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鄧大松便給了鄧亞萍一個球拍,
讓她學著打球,最初她都是追著球跑。
在父親耳濡目染的教育下,鄧亞萍也愛上了乒乓,
她五歲開始就練球,父親就是她的專職教練,
她模仿父親打球的姿勢,觀察球的運動軌跡,
慢慢學會讓球按照自己想要的軌跡運動。
小時候的鄧亞萍不喜歡洋娃娃和其他玩具,
她愛的遊戲只有乒乓球。
在父親的嚴格訓練和鄧亞萍自己的努力下,
她在童年時期打遍同齡選手,
9歲的時候她便在體校的分區賽中拿到了第一個單打冠軍。
鄧亞萍的成績讓她對運動之路充滿了信心,
同時父親鄧大松也充滿了希望,
於是將她帶到河南省隊,想讓她接受專業訓練。
那時候的鄧亞萍才十歲,身高還不足一公尺三,
省隊教練看了一眼,覺得這個孩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都打不開,實在沒有培養價值,
直接讓鄧大松把孩子帶了回去。
被省隊退回,是鄧亞萍運動生涯上的第一個打擊,
父親問她打算怎麼辦,繼續打球還是讀書。
那時鄧亞萍的學習還不錯,是班長,
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專心閱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此前的她一直是球場上的佼佼者,
夢想是拿世界冠軍。
被退隊的打擊對她來說好比晴天霹靂,
那天她想了一宿,決定繼續打球。
但接下來鄧亞萍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克服身高劣勢,
打出自己的風格,在球場上走得更遠。
身高首先帶來的劣勢就是步伐,
如果被對手調動步伐的話,她非常吃虧。
鄧大松為了讓女兒在球場上更有彈性,
讓她進行負重訓練,每天穿上三十斤的沙袋,
手臂上,腿上,還有沙袋背心,
為的就是上場時能夠身輕如燕。
那時的鄧亞萍不過十歲,還是撒嬌吃糖的年紀,
但她毫無怨言,即便各關節都有傷,
腳底磨得都是血泡,她依舊晚上挑破血泡,
第二天爬起來繼續練習。
乒乓球的步法沒有什麼技巧可言,
只能苦練,身高吃虧的鄧亞萍更得苦上加苦。
然而即便鄧亞萍從靈活上趕超高位選手,
她的臂展依舊不是優勢,最好的方法就是壓制對手,
讓對方無力調動自己,將整場球控制在自己的節奏裡。
那麼鄧亞萍要突破的技巧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乒乓球同樣如此,
只有讓對方無暇判斷,自己才能處於主動。
於是鄧大松為她找了兩個男陪練,
左右開弓,進行壓迫式的訓練。
同時為了讓鄧亞萍走上職業化道路,
鄧大鬆又找到自己之前的隊友李鳳朝,
他當時在鄭州市乒乓球隊工作。
但李鳳朝同樣覺得鄧亞萍個子太矮了,
沒有練球的前途,鄧大松說還長個呢,
而且功底好,訓練可以彌補不足。
在鄧大鬆的極力勸說下,李鳳朝勉強收下了鄧亞萍。
這時的市乒乓球隊剛成立,
條件非常艱苦,而且隊員大多是被省隊淘汰的孩子。
李鳳朝租了一個廢舊的澡堂子做訓練場地,
所有的孩子都住在更衣室,條件非常簡陋。
鄧亞萍就是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
經過一年的努力訓練,
鄧亞萍開始代表鄭州市乒乓球隊參加比賽,
捧回了一座又一座獎杯,
又是一年後,鄧亞萍出現在全國比賽的賽場上,
拿下一個又一個全國冠軍。
這時候的河南省隊悔的腸子都青了,
將省隊隊員打敗的就是那個他們曾經淘汰的小女孩。
於是他們又跑來鄭州邀請鄧亞萍參加省隊,
但李鳳朝不願意放棄這樣一個好苗子,
而且曾經鄧亞萍被他們淘汰,重新交給他們不放心。
鄧亞萍和鄧大松也不願意去省隊訓練,
雙方僵持了很久。
雖然省隊不算是李鳳朝的上級單位,
但雙方在工作上有許多聯繫,一度關係非常僵。
直到後來省隊換了新的領導,雙方關係才有所緩和,
李鳳超才做出讓步,鄧亞萍來到省隊訓練,
從鄭州市的驕傲,變成河南省的驕傲。
1986年,13歲的鄧亞萍進入河南省隊,
隔年她在團體賽和個人賽中代表河南拿下冠軍,
1988年,15歲的鄧亞萍參加國家青年賽,
再次拿下全國冠軍,此刻她被國家隊教練張燮林相中。
關於鄧亞萍能否進國家隊,國乒隊的五名教練開了三次會議,
大家糾結的點還是她個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打不開,面對國際選手太吃力,
發展空間有限,職業道路有障礙。
但張燮林最後說服了大家,
他說鄧亞萍正因為個子矮,
所以她看到的球都是高球,
所有的球打過來對她來說都是機會。
這個將劣勢轉為優勢的說法讓鄧亞萍成功進入國家隊,
但還是沒有教練願意帶她,她只能跟著張燮林訓練。
同時國乒隊的哥哥姊姊們也不把她放在眼裡,
大家都叫她小個,都稱她為小孩兒。
鄧亞萍心裡憋著一股勁兒,要證明自己的實力,
入選國家隊那一年,她便捧回了亞洲盃冠軍。
隔年16歲的她首次參加世錦賽,
她和喬紅一起奪下了女雙冠軍,
成為最年輕的女乒世界冠軍。
鄧亞萍一戰成名。
從此之後鄧亞萍便是實力說明了一切,
只要她參加的比賽幾乎沒有懸念,
而且整個比賽過程酣暢淋漓,
基本上都是她掌握比賽節奏,吊打對手。
鄧亞萍的球風以快、狠著稱,讓對手無力還擊,
而且每次贏球後她都會大叫一聲,響徹場館,
身高一公尺五五的她,在場上如同洪水猛獸,
總之看鄧亞萍的比賽非常過癮。
從16歲開始,鄧亞萍便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和她同期的女乒選手只恨自己生錯了時代。
1991年鄧亞萍參加國際乒乓球錦標賽時,
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在現場,
對她說,如果明年你能在奧運奪冠,
我將親自為你頒獎。
一年後,鄧亞萍如約站在了巴塞隆納奧運的賽場上,
她拿下了女單、女雙兩塊金牌,薩馬蘭奇也如約為她頒獎。
這畫面成為經典,鄧亞萍親切得稱他為老薩,
而老薩則說,一個條件不好的女孩稱霸女子乒壇,
她就是奧林匹克精神。
兩人的友誼也成為一段佳話,
後來老薩還資助鄧亞萍出國留學。
當年的鄧亞萍幾乎打遍世界無敵手,
唯一曾經讓她折戟的對手就是日本的小山智麗,
曾經也是我國的國乒選手何智麗。
據說當年在一次世界比賽中,女單最大的對手是韓國隊,
何智麗已經殺到四強,並且對抗自己的隊友。
教練團為了確保最後的金牌,要求何智麗讓球,
讓對戰韓國選手更有把握的隊友勝出,
但何智麗沒有聽從教練安排,不只贏下了隊友,
還贏下了韓國對手,拿到了最終冠軍。
但她的自作主張讓她遭到雪藏,
最後她出走日本,成為中國隊最大的勁敵。
鄧亞萍唯一的敗績就是在94年亞運會上輸給小山智麗。
當時張怡寧已經進入青年隊,
她被選入國家隊的理由就是像小山智麗,
之後鄧亞萍迅速調整狀態,重新殺回巔峰,
在一年後的世乒賽上狂攬女單、女雙、團體三項金牌。
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
鄧亞萍再次拿到女單、女雙冠軍,
這一年她才23歲,壟斷乒壇八年,
媒體稱這段時間是鄧亞萍時代。
在鄧亞萍14年的職業生涯中,一共拿到了18個世界冠軍。
但也是這一年,鄧亞萍被薩馬蘭奇提名為奧委會委員,
在她開會的過程中面對所有英文資料,
還有全程英文表達,她不得不帶著翻譯,參與感很低。
鄧亞萍早年為了轉型練球,十多歲便輟學,
她連26個英文字母都分不清,
這件事刺激她想要重新入校學習。
97年,鄧亞萍參加完世乒賽,
再次奪得女單、女雙、團體三項冠軍。
隨後,她進入清華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英語,
這時起她便淡出了國家隊。
98年鄧亞萍回國備戰曼谷亞運會,
這一年王楠20歲,已經成為國乒的領隊選手,
於是鄧亞萍放棄了機會,讓亞運會成為王楠的表演,
在曼谷王楠拿下女單、女雙、團體、混雙四項冠軍,
成為新一代的接班人,開啟王楠時代。
也是這一年,鄧亞萍宣布退役,她不過25歲,
今年東京奧運奪冠的陳夢已經27歲,
鄧亞萍當時還處在最黃金的年齡,但她放棄了。
退休後鄧亞萍拿下了清華大學的英語學士學位,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學位,
08年她再次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鄧亞萍是第一位獲得劍橋博士的頂尖運動員。
離開球場的鄧亞萍依舊是運動明星,
一舉一動備受矚目,同時也帶來不少爭議。
在鄧亞萍參加國外的畢業典禮時,
她下跪領取學位的照片受到國內網友的抨擊。
後來鄧亞萍專門到微博上解釋,
跪領只是校方的傳統,對方並非神職人員、政府官員,
只是學校的校長。
還有網友懷疑,鄧亞萍在國外出生的兒子是外籍,
對此她不得不貼出兒子的中國護照澄清。
有趣的是,鄧亞萍的老公也曾經是國乒隊的隊員林志剛,
教練怕鄧亞萍訓練分心,強行棒打鴛鴦,
並讓成績稍遜色的林志剛離隊。
結果林志剛離隊後便被美女球迷追求,深陷其中,
鄧亞萍得知後,立刻分手。
兩人幾年後在國外相遇,沒有了比賽的壓力,重拾初戀的美好。
2004年,兩個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33歲那年,鄧亞萍在法國巴黎生下一個兒子。
學成回國的鄧亞萍繼續投入體育界,
身上掛了不少職位,她表現出不俗的管理能力,
不少人期待她成為繼李寧之後又一個體商明星。
但從商的鄧亞萍也有翻車的時候,
她曾擔任即時搜尋的總經理,
然而這個備受矚目的項目卻以失敗告終,
即刻公司最後也倒閉。
據說這個計畫投資20億,當時的新聞標題都是,
隔行如隔山,鄧亞萍敗光20億,
讓她的口碑大打折扣。
後來鄧亞萍本人以及她的同事都出面澄清,
這個項目最初注資只有五千萬,並沒有獲得20億投資。
如今,48歲的鄧亞萍身家早已過億,
但她依舊活躍在公眾面前,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廣體育運動,
也出現在綜藝節目中帶領偶像明星開運動會,
當然時不時也會出現一些非議。
但這也說明了,鄧亞萍作為第一代大魔王,
她的冠軍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是永遠的明星。
雖然乒乓國團依舊稱霸世界,
女乒冠軍換了好多個,
孫穎莎成為到處被捏臉的新團寵,
但小個子鄧亞萍依然是永遠的女神。
文|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