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楚莊王大家都知道「三年不不鳴,一鳴驚人」的典故。
那麼楚莊王這吃喝玩樂的三年是他故意為之呢,還是年輕不懂事呢?
首先,楚莊王即位時還不足二十歲,年輕的他對朝堂之事還不太熟悉。對各方勢力還沒有摸透,根本無法辨識忠姦,也沒有自己的親信。王位之下,要嘛是他自己的長輩,要嘛世家大族,誰有會把一個毛頭小子當一回事?
其次,其他公子仍有覬覦王位之心,其中勢力比較大的有公子燮和公子儀,還有他兩位威望頗高的師傅。到底有多少大臣和將軍是向著他們的,有多少人是心懷不鬼的,他也沒有底。
最後,邦國之間的外交也錯綜複雜,是敵是友轉眼就會發生變化,處理不好就會帶了災難。與其盲目出擊不如坐觀其變。
身為一個剛剛即位的年輕少年,面對如此陰暗不明、盤根錯節的局勢,最好的辦法就是暴露自己的弱點,展現自己的無能。讓自己的敵人麻痺放鬆,讓他們的野心全部暴露出來。先讓各方勢力自己去爭鬥,給自己爭取時間。
同時也可以從中看出大臣們的忠姦,為自己以後的用人準備基礎。
果然,不久後發生公子叛亂,楚莊王透過對各方勢力的充分利用,不慌不忙地解決了叛亂。
三年後,他對國家的政局和朝堂的人物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該暴露的都暴露了,要叛亂的也叛亂了。
當所有人都輕視他的時候,他果斷行動重拳出擊,一下子將不法分子和奸佞之徒統統趕出朝堂,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大舉使用了忠臣伍舉和蘇從等人。
從此以後,楚國在他的帶領下,嚴明執法、整頓邊綱,內促生產發展經濟,重用賢臣孫叔敖,對外擴張領土兼併小國。一舉將楚國擴充至三千里疆域的中原大國。自己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上有許多記錄都認為楚莊王前面三年是真的昏聵,是他的老婆和他的忠臣喚醒他的。
但筆者認為,楚莊王三年的荒淫生活是大智若愚的行為。如果一個真正的昏聵之君,是不可能會遠小人而近忠臣,更不可能有能力飲馬黃河圖霸中原的。
一個人的本性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如果楚莊王是被勸諫成功的,那麼稍微有點成績之後是會犯老毛病的。是無論如何做不到勵精圖治幾十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