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是被董宇輝帶火的?
遲子建:董宇輝對《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解讀,令我感動。感覺他在情懷上,就像我書寫的那個部落的人率性真誠,雖居於城市,但有一顆鄉野的靈魂。宇輝未來的路還很長,他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董宇輝:
追星成功。期待一年終於見到遲子建老師,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網友:慚愧慚愧,一直以為遲老師是位男作家。
網友:靠近光,跟隨光,成為光,散發光,期待光,感受光,熱愛光!
網友:好書,寫的唯美傳神!
遲子建的文字功底與文學素養不可否認,畢竟百花獎和茅盾獎擺在那兒的。
毫無疑問,她是中國最棒的女作家!
我閱讀過賈平凹,閻連科,池莉,虹影,蘇通,韓寒,趙本夫,畢飛宇,莫言,等等,不是證明自己閱讀量大,而是說明所有看過的小說中,最打動我的還是遲子建老師。
讀遲子建,要像她撫摸她丈夫的眉骨那樣,有種柔荑撫面,指觸眉骨的溫馴感,要在北方人的棱角裡摸出南方人的婉約。
暖是遲子建文章的基調,故鄉東北的黑土是她靈感的泉源。
其早期的作品較於稚嫩,在藝術想像空間上,囹圄於自身生活體驗,無法得到更大的擴張。到中期後,大批量的作品都是在試筆,各種變換主題和敘述方式,這種磨練和試驗,讓其作品更加飽滿了,對比早期作品也已經走出了個人式的體驗,敘事空間被逐漸擴大。
直到後期作品,風格才得以確立,找到了自己的領域和技巧,有著非常個人化的意蘊空間。例如《白雪烏鴉》的片段式敘述,《偽滿洲國》的編年史,《額爾古納河右岸》裡單點切面的獨特技巧,都有著與主題相對應的成熟技巧敘事手法,且在風格確立後,筆法的成熟度非常高,而且都非常的穩定,這種穩定在高產作家裡是不常見的。
她的故事特別的特別,有一種年輕的活力。
看到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細節描寫,像清水洗塵中搖晃的水聲,別雅山谷掉到井中的木桶,再譬如丟丟母親黑暗中的舞蹈等等等等,比豐乳肥臀,透明胡蘿蔔中露骨腥臭的xx描寫不知道高明撩人調皮可愛豐富到哪裡去了!
畢竟文字是死的,聽故事的人是活的,還有女性特有的那種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投入,每每打開第一頁,便難以釋懷,直至卒讀,又不忍一目十行,每個字都要細細的品味,生怕錯過了「關鍵劇情」。總之,很喜歡就是了。
讀遲子建的書,文筆優美的讓人流連忘返,書中的篇章如流雲、波痕、潮起、春陽、迷霧、驚雷、風動、寒露,不僅非常有畫面感,而且是層層遞進的糾結與碰撞。
而遲子建對於死亡的敘事也充滿了神秘感,甚至有種非常唯美又十分令人驚懼的感受,連死都有著絕美。或許說遲子建筆下的死亡就是既充滿了自然而然,又充滿人性的神秘。
遲子建的丈夫是黃世君,1998年,黃世君與遲子建結婚,2002年黃世君因車禍過世。
遲子建遭遇人生重創,但她沒有在痛苦和追憶中沉淪,而是把深厚的感情注入筆端,寫就長篇力作《額爾古納河右岸》,以此告慰丈夫,寄託對他的深切懷念。
遲子建有繼女。
遲子建是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在所有這些獎項中,包括了散文獎、中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等。
她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向後退,退到最底層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負悲劇的邊緣者;向內轉,轉向人物最憂傷最脆弱的內心,甚至命運的背後;然後傾訴並控訴,這大概是遲子建近年來寫作的一種新的精神高度。
在盈滿淚水但又不失其冷靜的敘述中,在處處懸疑卻的文字間,在命運相濟而又態度迥異的女性人物裡,作者向我們推演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悲劇,而是在尋覓悲劇背後的原因。
天災、人禍以及它的難以逆料和無法克服的人生困境…
遲子建:寫不盡的愛與溫暖!
對日常生活的關注,貫穿遲子建數十年的寫作,既是潛在的,也是具象的。她樂意甚至陶醉於每一個凡常的日子。
遲子建坦言,自己是個熱愛庸常生活的人。常常是,早上九點多開始寫作的時候,她的爐上會煲一鍋湯或粥。到了下午五點,她會準時奔進廚房,一邊聽廣播邊做晚餐。
遲子建說,喜歡一個人,會「愛之深,責之切」;喜歡一個地方,同樣如此。 「因為深愛那片土地,它光明背後的一面,也越來越吸引我的注意。
遲子建沒有微信。她的老式翻蓋手機只能接打電話,收發短信,但她覺得「夠了」。她用微博,有時會在上面發一點心得,例如讀書的點滴心得、看足球的感悟、觀影感悟等。她使用微博頻率也不高,一年發不了幾條。
在她大氣凝重的文字背後,始終隱含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這憂傷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濃。
然而,讀者卻看不見她的哀傷,她總能從嚴酷冷漠苦澀甚至罪惡中尋見光亮和溫暖,有時候可能只是雲層裡透過的一隙陽光,卻能瞬間照亮蒼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