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唯!竇唯個人資料!一個充滿了東方文人風骨的藝術家

2023-12-07竇唯

最近,竇唯和朝簡樂團又低調發行了長篇氛圍器樂專輯《安神符》。自從《艷陽天》、《山河水》、《幻聽》等專輯之後,竇唯的其他音樂專輯可能大多數搖滾樂迷就沒有怎麼再聽過,這也給很多喜愛竇唯的樂迷朋友造成了一個錯覺:竇唯已經很少再出音樂作品了吧。但實際上,在某易雲APP上搜尋你會發現,竇唯的專輯竟然有102個之多,二十多年來,竇唯從來沒有停止過音樂作品的創作。

1969年出生的竇唯,如今已經54歲了。但如今許多的樂團和音樂人,依然對竇唯推崇備至甚至奉為偶像。在許多搖滾樂迷的心目當中,竇唯依舊是無可取代的。當然,還有一些人,覺得那些對竇唯推崇備至的人,只是藉由竇唯,把自己立於音樂欣賞鄙視鏈的頂端,或是跟風,或是裝13罷了。

無論是正面或是負面的評價,其實對於竇唯、對於很多真正喜歡竇唯的人來說並不重要,竇唯就是竇唯,一個儒雅淡泊充滿了東方文人風骨的藝術家,任東西南北風,自巋然不動。

1969年,竇唯出生於北京一個充滿了藝術氛圍的家庭,父親是民樂和管樂演奏家,母親是北京第一工具機廠的文藝骨幹。而竇唯更是從小就展現了很高的音樂天賦,尤其喜歡吹笛子,六、七歲就能在舞台上表演笛子獨奏,據說曾經還因為吹笛子吹出了肺炎。

中學時代的竇唯,在那個娛樂活動相對匱乏的年代,總是對新生事物充滿了興趣,聽英文歌、跳霹靂舞等等,可以說是走在了潮流的前列,同時,也是在這個時候,竇唯也對我國傳統的文言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竇唯後期的音樂風格奠定了基礎。

可能是因為興趣愛好太多,多少對學習有些影響,導致竇唯的數理化成績比較差,所以初中畢業後被調劑到一所中專學校的精神病護理專業學習。

1985年,在中專學習期間,竇唯還觀看了英國殿堂級樂隊威猛樂隊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的演出,或許,就是這次演出讓竇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之後,他開始自學架子鼓、鍵盤、吉他等樂器,因為其超高的音樂天賦,學習各種樂器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上手普遍都很快,其音樂水平甚至讓學校的音樂老師都難以望其項背。

出於對音樂的熱愛,再加上對精神科護理專業毫無興趣,在中專生了兩年後,竇唯便選擇了退學。 1988年,竇唯以其出色的音樂水準,很容易便加入了北京青年輕音樂團,之後便在團裡的安排下四處走穴演出,當時的北京火車站西大鐘旁邊,就是走穴隊伍的集合點。

說個題外話,當時和竇唯一起走穴的,就有唐朝樂團的已故貝斯手張炬。後來竇唯在張有待的一檔播客電台節目裡,也談到了和張炬的初識,就是在北京火車站西大鐘,那時候的張炬給竇唯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個還沒成熟的大孩子,1997年眾多搖滾樂團和音樂人參與創作的《紀念張炬》合輯裡,收錄的李傑、竇唯合作的作品《婉啼》,名稱也是由此而來。

除此之外,張炬給竇唯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醒目的大高個,在當時來說相當特立獨行的長發,直到一起走穴上了火車,張炬把頭套一摘,竇唯才知道原來張炬是戴的假髮。

言歸正傳,當時國內的演出市場,相對還是比較保守的,可是竇唯的演出卻總是充滿了先鋒氣息,什麼齊秦、鄧麗君、英文歌、霹靂舞啥的,總是能點燃現場觀眾的情緒,所以很快便有了一些名氣,有些人會慕名而來專門看竇唯演出。

其中,包括剛剛組建了黑豹樂隊的郭傳林,郭傳林當時滾圈人稱“四哥”,既是黑豹樂隊的創始人,同時也是黑豹樂隊最早的吉他手,後來又退居幕後成了黑豹樂隊的經紀人。

起初,黑豹的主唱是後來唐朝樂隊的丁武,但是因為丁武和郭傳林多有不和所以分道揚鑣,一個剛剛組建的樂隊沒有主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郭傳林正四處尋找適合的主唱,恰好此時,聲名漸起的竇唯進入了他的視野。

有一次竇唯去石景山演出,郭傳林便專程來看竇唯不是能勝任黑豹主唱。演出結束,竇唯的演出讓郭傳林驚艷不已,遂盛情邀請竇唯擔任黑豹樂團主唱。竇唯與郭傳林一拍即合,於是不顧團裡反對,毫不猶豫的加入了黑豹樂隊。

之後的故事,許多搖滾樂迷多少都有一些了解,黑豹一飛沖天,與崔健、唐朝樂隊、張楚、何勇、眼鏡蛇樂隊、面孔樂隊、指南針樂隊、超載樂隊等眾多優秀的搖滾樂隊和搖滾音樂人,一同開啟了中國搖滾樂的大時代。

1991年,黑豹樂團在當時王菲、beyond的經紀人陳健添的牽線搭橋下,簽約了滾石唱片旗下的香港勁石唱片,同年8月,在香港發行了被無數搖滾樂迷奉為經典的首張同名專輯《黑豹》,專輯一發行便引發轟動,專輯中《無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臉譜》等金曲在香港商業電台音樂排行榜霸榜數週,成為了1991年香港十佳唱片之一,那一年,竇唯才21歲。

就在人們以為黑豹樂團將要踏足巔峰的時候,1991年底,主唱竇唯卻毅然決然的退出了黑豹樂團。離隊時,竇唯還和郭傳林口頭約定,以後不再演唱黑豹樂隊的歌曲,正如大眾所知,此後三十餘年,竇唯信守承諾,再也沒有演唱過黑豹樂隊的歌曲。至於竇唯退出黑豹的原因,說理念不合的有,說內部矛盾情感糾紛的也有。  

不過,1994年,張有待在一次採訪竇唯時,問到竇唯是否還會再聽自己在黑豹時期的作品,竇唯表示自己偶爾也會去聽一聽,而且聽得時候,總會有些讓他感到不安的東西,包括作品的水準、錄音、自己的演唱總有些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不能說竇唯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當時多少會有些悲觀傾向吧,那次採訪,竇唯還談到,他會擔心樂隊獲得成功後因享受榮光而駐足不前,他需要有一個新的開始,做一個新的嘗試。由此可見,竇唯因為理念不合退出黑豹也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而2005年,《魯豫有約》有一期對黑豹樂團的專訪中,鼓手趙明義又明確肯定了,竇唯的退出就是因為與王菲、欒樹的情感糾葛。所以無論是理念不合,還是情感糾紛,可能都是竇唯離隊的原因。不過,對於眾多的搖滾樂迷來說,竇唯、王菲、欒樹、姜昕的情感糾紛可能或有耳聞,但大多應該也不會太過關心,所以這裡關於竇唯的私人情感生活就不再贅述了。

1992年12月,《黑豹》在內地發行,銷量達到了驚人的150萬張,讓黑豹樂隊成為史上唱片發行量最大的華語搖滾樂隊,其盜版銷量甚至達到了上千萬張,不過,這一切跟竇唯已經沒有關係了。

1991年底離開黑豹後,竇唯又和陳勁、陳小虎、吳珂一起組了做夢樂隊,開始玩自己喜歡的音樂,後續又加入了鍵盤白方林、鼓手餘偉民,後來鼓王趙牧陽又替換了余偉民。 1992年,張元導演、崔健主演了電影《北京雜種》,崔健又邀請了做夢樂隊參拍了一段視頻,於是這部電影裡,留下了做夢樂隊為數不多的現場演出。

但僅僅不到一年,竇唯遇到了跟後來的鮑家街43號和汪峰一樣的問題,滾石唱片旗下的魔岩唱片想要簽約竇唯,但是不想簽整個做夢樂隊,而竇唯需要在兄弟情義和商業規則之間做出取捨。後來,在徵得了樂團成員的同意後,竇唯簽了魔岩唱片,並於1992年10月解散了做夢樂團。

樂團解散幾年後,1996年,曾經樂團的吉他手吳珂,在和張炬一樣24歲的年紀卻溘然離世,當然,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了解。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做夢樂團解​​散後,1993年發行的著名搖滾拼盤專輯《搖滾北京》裡,收錄了《希望之光》這首歌,詞曲署名均為做夢樂團。

1994年,竇唯簽約魔岩唱片後的個人專輯《黑夢》橫空出世,時至今日,《黑夢》依舊是許多搖滾樂迷心目中,內地搖滾唱片的NO.1,而這張至今被搖滾樂迷們津津樂道的專輯,很大程度來自於竇唯在做夢樂團時期的累積。

同年12月17日,「魔岩三傑」竇唯、張楚、何勇和唐朝樂團在香港紅磡體育場舉辦的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對於許多中國搖滾樂迷來說,是一場堪比1969年伍德斯托克之於世界搖滾樂迷的經典演出,是中國搖滾樂三十多年來的巔峰演出。以至於後來很多人認為,94紅磡以後,中國搖滾樂走入了低谷陷入了沉默。

不可否認紅磡演唱會的意義和影響力,但是在一些搖滾樂迷的心目中,94紅磡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被過度神化了。竇唯的前妻高原就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她認為,94紅磡演唱會的過度神化,反而讓它的價值變得更窄、更狹隘,讓人們更不願意把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和後來者做比較。

她認為94紅磡以後中國搖滾陷入沉寂的說法本來就是不對的。畢竟當時的媒體傳播途徑很有限,傳統媒體的傳播局限性也非常大,雖然當時的魔岩唱片公司一直致力於樂隊和搖滾文化的推廣和宣傳,但是能有機會見諸報端的搖滾樂隊和搖滾音樂人,也只限於魔岩三傑、黑豹、崔健、唐朝等極少數,再加上搖滾本來就偏小眾,所以樂迷也沒有太多途徑去了解其他的搖滾樂團和搖滾音樂人。

竇唯高原

而實際上,在這段期間和之後,反而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搖滾樂隊,如超載、地下嬰兒、戰斧、蒼蠅、布衣、鐵風箏、冷血動物、花兒、反光鏡、軍械所、窒息、春秋等等,可謂不勝枚舉,說是中國搖滾樂的爆發期也不為過,只是受限於國內搖滾樂的大環境,再加上缺乏正規的唱片公司去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做宣傳,所以很多樂迷才會覺得沉默。

而現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知名的搖滾樂隊,很多都是在那個階段成立的。所以對於94紅磡以後中國搖滾跌入谷底、陷入沉寂這種說法,我個人也是不認同的。

好吧,說的有點遠了,繼續說回竇唯。 1995年,竇唯又發行了個人專輯《艷陽天》,從這張專輯開始,竇唯的音樂開始漸漸地脫離了搖滾樂的範疇,更趨向於多元化,充滿了前衛性、獨特性、開放性。

而自從1998年發行了《山河水》,1999年發行了《幻聽》之後,竇唯便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除了2006年的竇唯燒車事件,各類媒體上已經極少看到關於竇唯的通報了。之後偶有見諸報端,也無非是竇唯外出,被路人拍到一些照片後發到網上,然後被媒體和部分大眾定性為“不修邊幅”、“窮困潦倒”、“落魄邋遢”。還有很多人認為竇唯正如曾經何勇所說,是真的「成仙」了。

《幻聽》之後,竇唯的音樂徹底放棄了用歌詞來表達具體意象,而是著眼於器樂、古文字的韻律音高變化,將我國的傳統文化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出來。

竇唯現今的音樂風格,見仁見智,有很多人認為,竇唯的作品是電子樂和中國傳統音樂結合的實驗音樂,而百度百科介紹的竇唯頭銜,也是中國搖滾樂男歌手、實驗音樂人。不過,去年竇唯在張有待的九霄電台關於《山河水》專輯的訪談中卻明確表示,他自己從來沒有搞過電子樂和實驗音樂,並不是插了電的樂器就是電子樂,他是用合成器的音色模擬了貝斯、鼓等樂器的音色,使音樂的質感更強、音質更細,頂多算是使用了一些電聲。

不得不說,竇唯現今的音樂風格越來越偏小眾了,很多人覺得竇唯的音樂很好聽,但聽不懂,所以聽得人少。也正是因為聽不懂,所以也有些人認為竇唯就是在故弄玄虛,而聽竇唯的人,就是在跟風裝13。還有一些人很少聽竇唯後期的音樂作品,所以產生了竇唯已經成了「不再發聲的音樂人」這樣的誤解。

而實際上,竇唯後期的許多音樂專輯,都融入了大量我國傳統經典文章或是古文的念白,例如《樂毅論》、《出師表》、《琵琶行》、《後出師表》等等。去年在張有待的九霄電台訪談中,竇唯談到了在這些作品的創作上,他特別注重古代賢文名篇中古文讀音的韻律和音高變化,而在《麻姑符》、《天真君公》、《止止安》等專輯中,更是完全將古文的義去掉只留其音,所謂“舍義留音韻”,然後將文字化作音符,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一些影片平台,就有一些關於竇唯音樂作品歌詞的解析,比如《雨籲》,就有一些視頻博主專門解析其歌詞的含義,可事實上,竇唯創作這些作品的初衷,文字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他只是把一些韻律優美的古文字任意組合起來為音樂服務。話說回來,這種解析雖然和竇唯的創作初衷是背離的,不過也多是一樁雅事。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上述說法的可信度。這裡說明一下,上述其實提到了一些關於竇唯的訪談,而這些訪談都繞不開一個人:張有待。關於張有待有必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他是國內外業界公認最具影響力的中國DJ,是我國第一代致力於搖滾樂、爵士樂、電子樂傳播的電台DJ,張有待的節目被認為“影響了一代人”,是那個年代音樂引領潮流的標誌性人物,同時也是竇唯三十年的老朋友了。

張有待

他創立的九霄CLUB,除了是許多樂團、音樂人的live house聖地,也是望京的音樂文化打卡聖地。他的音樂播客電台節目九霄電台雖然很小眾,卻是關於許多音樂人的獨家深度訪談節目。在2022年,該節目曾多次訪談竇唯和他的朝簡樂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相關資料來了解一下。

回到正題,聽過竇唯後期作品的朋友,可能大多會注意到,很多作品的背景裡會有一些好像是黑膠唱片中那種噼裡啪啦的白噪音,這些白噪音可並不是錄音失誤,竇唯在訪談中就提到了,這些白噪音的靈感,其實是源自於老電影裡邊的底噪,他認為這些底噪會帶給作品真實的場景感,再結合樂音,則會營造出音樂的氛圍感。

在訪談裡,竇唯也談到了他後期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沒有固定的模板,沒有任何設計,完全是依靠自身和團隊的音樂素養,各種器樂演奏臨場相互呼應,然後在臨場即興演奏的過程中,看是哪些經典賢文或是古文字與音樂律動比較匹配,便將其放入音樂中。

前邊提到,竇唯如今的音樂風格,見仁見智,結合竇唯在訪談中的陳述,粗淺理解,竇唯如今的音樂,是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字韻律為音樂服務,至於是中國風還是古風還是其他什麼風格,不妨說說您的觀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