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作家-方方(原創首發)
文/段海森
我在還沒發生疫情之前就讀過方方的作品,感覺方方的作品很真實、樸素、清新,她寫的故事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一樣親切。可能是我們的年齡相仿,經歷的那一段社會相同,對一些社會上發生的事情的看法和認識也比較相同。
春節前,武漢突發疫情,到武漢封城,全國人逼迫宅在家。全國人每天都關心武漢,讀方方的日記成了了解武漢的一個管道,因為大媒體大多報道都是大面上的,比如“武漢加油”等等口號和政策,很少看到武漢普通百姓的具體生活的報道,因為他們連續多日被封在一個小空間裡,到底怎么生活、怎麼想,外面的人很難想像。這時候,方方在網路上告訴了我們,讓我們了解了武漢人在封鎖期間的心理、生活等狀況。所以我們要感謝方方,讓我們了解了疫情期間的武漢、以及武漢人的生活和想法。她的日記將成為珍貴歷史紀實,為現在和以後了解這段歷史將留存下來。我要說的是:真實的是歷史的,歷史的是珍貴的,也是需要人珍藏、被了解的。
為了更了解作家方方,以下是她的基本簡歷:
方方,本名汪芳,女。漢族。 祖籍江西省彭澤縣,1955年5月生於江蘇南京,成長於湖北武漢。 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武漢當過裝卸工,1978年考上武漢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台工作。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省文學創作系列高評審委員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1955年5月生於南京。
1957年,隨父母遷至武漢。
1974年,高中畢業。
1975年元月在武漢運輸公司當裝卸工。
1978年,考上武漢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在校期間始發小說及詩歌。
198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北電視台,曾做過電視劇編劇、電視專題片撰稿人。
1989年,調入作協湖北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曾任《今日名流》雜誌總編輯。
2007年9月22日,在湖北省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作協主席。
2010年4月27日,任湖北省第二屆」長江盃」網路小說大賽評審。
2012年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湖北省作協主席。方方為華人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方方出生於純粹的知識分子家庭。方方以前就借住在
1982年,方方大學畢業分到電視台一個月隔壁的宗白華先生家。父親為三峽工程調來武漢,方方兩歲即隨父母也來了武漢。此後就一直住在這裡。
方方的曾外祖父楊趙笙是國民黨元老,」二次革命」的秘書長。當年的討袁檄文就是他寫的。
方方的外祖父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他過世得很早,所以母親一直隨曾外祖父生活。
方方的伯祖父汪闢疆,是南京大學的教授。
方方母親畢業於九江教會學校勵誌中,結婚後沒參加工作。
方方母親家族中的小舅公楊叔子是科學院院士,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方方父親193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
方方有三位兄長:
大哥1964年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進入清華大學,他是華中科大教授,研究天體物理。
二哥從華科大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東北大學教書,也是教授,研究自動控制。
三哥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在美國麥道公司工作幾年後,引進回武漢,現為武漢直升機公司CEO。
1975年,開始寫詩。
1982年,發表小說處女作《大篷車上》。
1987年,發表《風景》(《當代作家》1989年3期),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被批評界認為”拉開'新寫實主義'序幕”,並因此成為中國”新寫實」派代表作家之一。自此發表的《祖父在父親心中》、《行雲流水》、《白霧》、《桃花燦爛》、《落日》、《奔跑的火光》、《烏泥湖年譜》等一系列作品,均受好評。
已出版小說、散文集《大篷車上》、《十八歲進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嘆》、《行雲流水》、《水在時間之下》等60多部,早先的作品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為主。多部作品譯為英、法、日、意、葡
方方、韓等文字在國外出版。
新近出版有小說集《春天來到曇華林》,著重描寫底層人物的生存景狀,愛與生死,兩條線,交織著匯集,定格於一場宏大的死亡祭奠。
2011年推出長篇小說《武昌城》(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及中篇小說《民的1911》(載《上海文學》2011年7月號)。 《武昌城》以攻城和守城兩重不同角度回首1926年武昌城鮮為人知的一場圍城戰,《民的1911》全景式再現百年前辛亥革命第一槍武昌起義波瀾壯闊的經過。
2012年10月末,根據方方長篇小說《萬箭穿心》改編的同名電影上了院線。 《萬箭穿心》講述了武漢漢口一個平凡女人的半生。
主要著作有五卷本中短篇小說《方方文集》、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文化隨筆《漢口的滄桑往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