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書房,四周全是被翻得捲翹的書籍,中間坐著一個穿著短袖短褲,腳上拖著涼鞋的瘦高個兒。
裝束很清爽,但能忍住悶熱夏天,坐在電腦前一動也不動,也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事。
周圍散亂各種報紙雜誌和研究報告,方舟一個一個比對著,生怕出一點差錯。
額頭的汗一滴滴滑落,卻無法停下他的動作,看上去好像是發現什麼藏寶圖。
再嚴密的造假事件也逃不過約櫃子的眼睛,他最終還是找到細微的漏洞,再次向大眾證明他對「真」的追求。
2010年7月,方舟在微博上質疑「打工皇帝」唐駿的學歷,並提出具體證據。
2009年,有人為新語絲網站投稿,表示唐駿加州理工留學經歷造假。
方舟子收到稿件後,立刻進行多方查實,利用自己在美國留學時的人脈得到答案。
他將做好備註的貼文發到網站上,很快又將關注轉回了熟悉的醫學保健、生物學上,所以沒有掀起風浪,只是有一點小水花在湖中蕩漾。
直到2010年,方舟將所有的證據公佈出來,直接在微博向唐駿提出對於他的學歷的疑問。
唐駿學歷造假事件立刻發酵,團隊來不及壓下去,就有記者找上門對唐駿助理進行訪問。
助理直言,對於方舟子的偏執她很無奈,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駿。
根據這篇採訪,方舟很快就反應過來,當時貼文發出去之後就已經被唐駿團隊發現。
7月,一位網友問方舟子如何看待唐駿《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他沒有做出過多評價,只是基於自己的調查,告知那位網友,唐駿博士學歷造假,複製的也許不是成功,而是他的假學歷。
當然網路即使再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也依舊有大量理智客觀的看客,不可能僅憑方舟子一句話就對一個青年導師進行口誅筆伐。
方舟子應網友要求,深入調查下去,買了這本書進行閱讀。
方舟子書中又發現許多破綻,立刻向唐駿發問,希望得到合理解釋。
方舟曾在美國留學,對於美國生活十分熟悉,找到許多唐駿在書中無法自洽的段落。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卡拉OK打分、大頭貼照相機」專利都是方舟提出質疑的事情。
唐駿不但沒有正面回應,在輿論壓力下,甚至說出「自己從未說過在加州理工上學的話。」
唐駿「學歷門」事件愈演愈烈,他公開回應,表示自己是美國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
很快方舟子再次對這所學校的權威性提出質疑,該校並沒有得到美國認證機構的認證。
最終考慮到社會輿論,並且沒有辦法回應方舟子和網友的質疑,唐駿在北京大學的一場講座中為「學歷門」事件道歉。
唐駿又在新書中寫道,“學歷是真的,只是沒有那麼好罷了。”
至此,「學歷門」事件告一段落,方舟子的打假事業又上一層樓。
他的出現剛好符合時代需求,當時國內並沒有出現著名的「打假人物」。
他的走紅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紅利,迎合國內打假的人才缺口,一時風頭無兩。
他的打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揭露各行各業的腐敗現象。
尤其以中國科學界和教育界為主,有時還會揭露一些明星的醜聞,更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
方舟很快就被媒體報道為“打假鬥士”,在網友心中他更是“中國打假第一人”,被冠以“科學界照妖鏡”之名。
也許這些名號存在誇張和戲稱,但也足以看出他的人氣和熱度不輸一些大牌明星和專家。
從他1999年從事打假事業一直到2010年這十年,他收穫一大批追隨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死忠粉」。
一時間「反偽鬥士」的話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金科玉律。
在他們眼中,方舟子科普專家的名號名不虛傳。
由於這群追隨者,也讓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看中了方舟子的潛在商業價值。
方舟成名以後,漸漸迷失在金錢與利益的慾望城堡中,深陷漩渦,一代打假宗師就此隕落。
還未冉冉升起,就徹底墜下,再無光亮。
他的打假事業走上下坡路,只要出現高熱度的事情,總會看見方舟子的「打假」身影。
他四處尋找攻擊對象,來維持自己的熱度,沒有做好充分的調查就發表一些不知真假的文章,給很多人帶來困擾。
那些攻擊對像一開始是知識分子,像是韓寒,蔣方舟,崔永元等等。
從韓寒《三重門》開始,方舟的所作所為讓許多人開始看清這位科普專家真正的嘴臉。
2012年麥田發表《人造韓寒》一文,主要是質疑韓寒新概念大賽作假,文章找代筆以及他背後是一個團隊在操作。
韓寒起初是生氣的回應,很多人只是觀望這場大戰的最後結果。
畢竟韓寒的「天才論」讓很多人都好奇,甚至可以說嫉妒,他的成名路太過隨便輕鬆。
直到方舟下場,開始混戰。他連夜辛苦工作,從韓寒所有發表過的文章採訪中尋找蛛絲馬跡,這篇裡摘一段,那個採訪接幾句,讓韓寒無從反駁。
等到韓寒徹底反應過來,針對每個問題回應。
方舟質疑他一邊懸賞找代筆的證據,一邊又刪掉文章,實際上是在賊喊捉賊。
這只是出於韓寒對書迷的尊重,將一些片段放在部落格上,但這傷害到出版商和他個人的商業利益,所以他刪除一些文章。
方舟又對韓寒對於鄭鈞的回應提出質疑,其實這只是因為新浪系統上的漏洞,以及韓寒少年輕狂時預判鄭鈞會發文內容,然後寫下回應。所以才會出現比鄭鈞更早發出來的事情。
即便事已至此,方舟子依舊不願意承認自己打假失敗。
他又從各個地方找證據,也印證了唐駿助理對方舟子的評價,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偏執狂。
方舟在網路上發表一些無厘頭的證據,說韓寒17歲不可能會拉丁文,他不記得自己作品《三重門》的含義,韓寒身後一定有很強大的團隊在運作。
韓寒後來沒有繼續回應,因為不管他有再多的證據作品沒有找槍手,方舟子都能找出更多的問題來質問。
他不願意與方舟子繼續糾纏,寧可讓大家覺得這一戰他輸了,也不願意繼續下去。
麥田那篇文章中很多細節都不屬實,還有很多斷章取義的內容。
方舟子並沒有確認真實性就荒謬地進行打假。
方舟子真的贏了嗎?並沒有,他的公信力開始流失。
對打假韓寒這件事,也可以與打假唐駿對比得出,方舟其實自己都不確定韓寒是否代筆。
甚至可以說,他也許已經確定韓寒沒有找代筆,但不願意放棄。
打假唐駿,基於事實,他查到很多資料和證據,對於唐駿的回應一個一個給出證據,將唐駿所有的回應都駁斥回去。
但在打假韓寒這件事上,他先是基於一篇不實文章隨意提出質疑,再根據正主的回答吹毛求疵。
韓寒在訪談中被問到,如果要去荒島,是和郭敬明還是方舟一起去。
他毫不猶豫的回答是郭敬明,沒有說方舟子哪裡不好,只是側面回應,至少郭敬明善良。
也許打假韓寒只是方舟子對於名利的追求,他不再那麼純粹,但是對於癌症女孩徐若晴,他就是徹底失去作為人應有的道德。
他在沒有近距離接觸徐若晴和家人的情況下,就認為她的微博募捐是有人暗箱操作,在媒體調查下,發現這純屬莫須有的罪名。
事情揭露後,方舟子並沒有向女孩和女孩家人道歉。
在他眼中好像很多事情都是為他的利益服務,成名前的方舟子以打假為目的,成名後的方舟子模樣漸漸醜陋,打假也只是為了名望。
女孩病逝後,方舟子沒有做出任何表示,不僅沒有道歉,連對女孩家人最基本的問候都沒有做到。
此時的他已經被媒體質疑,「科學界照妖鏡」是否破鏡難圓,「中國打假第一人」是否一去不復返,他還是一如既往走著自己的道路。
韓寒,徐若晴只是說明方舟的道德問題,但他後面發表的言論漸漸開始妖魔化,上升到國家和傳統文化。
前者是在質疑我國的科技實力,後者是在挑戰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沒有一個是可以隨意原諒的。
他不是沒有道德,而是沒有底線,一個作為中國人最起碼的底線。
方舟子早年間在新語絲設立「中醫騙子」專欄,矛頭直指中醫界的浮誇虛假就罷了。
但他認為中醫理論體係不屬於科學的範疇,與現代科學思想、方法、理論、體系格格不入,他提議國人對中醫全盤否定。
2013年,方舟子對於基改食品的評估將自己的公信力耗盡,將基改食品神化,網友們開始從旁觀不語到抨擊方舟子。
他依舊不停下自己的腳步,又發布普洱茶致癌的文章。普洱茶的名聲也被損得一點不剩。
在各大專家紛紛下場進行打假方舟子,才讓輿論稍微平息,方舟子也因此面臨一些企業的高額索賠。
最嚴重的事情是,當屠呦呦院士獲得諾貝爾獎後,舉國歡慶,無疑是中國文化實力的另一個體現。
而方舟再次發出文章,認為青蒿素的研製和中醫毫無關係,未曾引起熱議就被群嘲的他又開始抨擊屠呦呦先生。
他自稱站在專業角度上看,屠呦呦先生的功勞根本沒有那麼偉大,她不只將功勞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也不把同事放在眼裡。
屠呦呦先生是個平易近人的科學家,對世界所做的貢獻不容人質疑。
除非方舟認為自己比諾貝爾獎那些專家還要具有權威性,無疑他就是個笑話。
不和諾貝爾獎那些評審專家比,就是和最普通的人比,他就已經失去最起碼的客觀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方舟子對於中醫的反對根本沒有道理可講,不僅貶低中醫還貶低真正的科學研究工作者。
這是最令人不齒的,曾幾何時,他也是一個科研工作者,他應該是最能明白科研工作者的艱辛的人,卻反而倒打一耙。
方舟子對鍾南山院士提出戴口罩感到很不屑,在他眼中我國的醫學根本比不上一些國家。
這些言論無異於「外面的月亮都更圓」的俗語,他至此已經失去中國人的愛國心,變成金錢和利益的走狗。
屠呦呦、鐘南山,還有中醫大師鄧鐵濤,這些都是德高望重的國醫大師,在方舟子的口中就變得一文不值。
毫無疑問,他對於鄧老的攻擊,這是他喪失公信力的根本原因。
方舟子的惡意中傷影響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社會。
當他被千夫所指時,悶聲前往美國發表更不愛國的言論。
他的人生宗旨是自由自在,是思想和生活的雙重自由,不希望有約束管教。
高中政治教材上,教導人們追求自由,但不能侵犯別人的合法權益。
如果方舟子的自由是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上,那他就該被萬人唾棄。
方舟已經忘記自己是為什麼開始打假事業,以前的他嚮往真相,現在的他為了打假而打假。
他不去調查不去走訪,就憑著一張嘴胡說八道,走在法律的邊緣,把國人的底線摁在地上摩擦,這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從打假鬥士變成如今被打假的過街老鼠,方舟子經歷的是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不會有人同情他,這都是他應該付出的代價。
身敗名裂對方舟子而言,已經是最輕的處罰。
現在的他是金錢利益的追求者,早就喪失身為科研工作者的底線,更失去身為中國人的骨氣,以及作為打假鬥士的風骨。
也許一開始的方舟子就是人們美化過後的形象,一開始就不是追求真相去打假,而是因為隨心所欲,不符合心意就去攻擊。
逢人就鬥,是方舟子的本性;苦大仇深,是他對這個社會的不滿。方舟子不是個例,只希望方舟子們可以迷途知返,走回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