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誰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馮鞏絕對是當仁不讓,連續33年登台表演,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演員。每年的開場白:「我想死你們了」也是逗得人哈哈大笑。
馮鞏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演技,還有高尚的藝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在相聲之外,馮鞏還是個導演、影視演員。而馮鞏並不是玩票性質的,他很認真地做著每一份事業:做導演,他關註生活裡的小人物,並獲得了華表獎的專業肯定;當演員,馮鞏摘下了金雞男主、百花男配的榮譽。其實馮鞏之所以能有今天,跟他背後的家庭是分不開的。
他們馮家過去是個大家族,馮鞏的曾祖父是馮國璋,在民國可是北洋三傑之一。
馮國璋的發跡之路
馮國璋的行伍生涯是從北洋武備學堂開始的,這所由李鴻章一手創辦的軍事學堂,當時國內很多人擠破了腦袋也要進去,馮國璋憑藉自己的手段,成功弄到了一個入學名額。
幾年後,馮國璋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畢業,連李鴻章都對這個年輕人高看一眼。北洋武備學堂,成了馮國璋的人生第一個跳台,他將憑藉這個跳台,開創一個屬於他們馮家的輝煌。
畢業沒多久,就碰上了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此時的馮國璋還不知道,自己走的這步棋,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
隨後馮國璋跟著袁世凱一路南徵北戰,成為了袁世凱的左膀右臂。跟了袁世凱二十多年後,馮國璋成了北洋派系的核心人物。
在袁世凱死後,他成了直系的首腦,又擔任副總統,一時間手握重兵,權高位重。
1917年,張勳復闢,馮國璋出兵抵制,事後他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成了中華民國地位最顯赫的人。
這個從河北農村走出來的窮小子,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奇蹟,他的成功也意味著,從此他們馮家站起來了。
馮國璋的家族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祖父那代尚是坐擁數百畝田產的富裕之家,但隨著父親多年科舉不第而落下精神疾病,家道便中落了,到了馮國璋這裡,即便是閱讀都需要親人的資助。
馮國璋行四,上面三位兄長有經商的有讀書求仕的,他亦在家人的安排下在家鄉讀私塾,因聰慧機敏性情豪爽成績也好頗得師長愛護,也曾有堂叔資助到書院進修,可惜家貧無以為繼兩年後便不得不輟學了。
這次輟學,也讓馮國璋放棄了一直以來讀書然後走仕途的道路,轉而投筆從戎開始了軍旅生涯。入伍之後,他多年苦讀反倒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幫助,識字斷字既能幫人讀寫家書又能幫忙記賬,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長官的信任,並經由長官推薦到軍校進修。
在校四年,馮國璋的科目成績都是優秀,因而得到教官的賞識。有趣的是,這段期間,他還抽空回了原籍參加科考,中了秀才。
畢業的時候,馮國璋已經是而立之年了。老大不小的他一直想出人頭地,同時他也善於把握機會。在他隨同上司到東北考察之時,不怕吃苦和危險,用半年時間走了許多要塞,蒐集大量資料,並把它們以上司之名彙編成一本書,他本人則對內容進行註釋。
時運來了擋也擋不住,第二年,這本書就在實戰中發揮了作用,會來事兒又能幹的馮國璋得到了上司的重視,提拔他、舉薦他赴日考察軍事並把他介紹給袁世凱。
搭上了袁世凱這條順風船,忠心耿耿的馮國璋一路高升,他擅長練兵,除了主管練兵事務之外還負責幾所軍校事宜,他的門生畢業之後不少都成為手握一方勢力的軍官。
袁世凱篡位的時候,馮國璋在關鍵時刻立下大功,故而在袁世凱上位之後得到重用,但又因袁要稱帝而反目。在袁世凱死後,先後擔任副總統、代總統,不久在鬥爭中失敗辭官而去,第二年因病去世。
馮家遇的傳奇
馮家遇出生於1888年,他的成長伴隨著大清帝國的衰落,也見證著父親事業的起飛。
當年馮國璋曾經參與創辦了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馮國璋的崛起正是得益於武備學堂,所以他知道能到這裡鍍金有多重要。
馮家遇就在父親的安排下,成了其中的學員。馮家遇本以為自己會跟隨父親的步伐,自此步入軍政界,以武報國。
1906年,馮家遇拿到公派留學的名額,到德國柏林工學院學習冶金。彼時清朝的現代工業並未起步,而德國經過工業革命,工業實力已經相當雄厚。
馮家遇在德國學習期間,見到了太多他未曾見過的東西。
回國以後,看到破敗的大清國,他覺得參軍救不了中國,只有興辦實業,才能力挽狂瀾。
對於兒子的選擇,馮國璋也沒有太多干涉,兒子要錢他就給錢,別的就隨他去了。
馮家遇雖然出身豪門,但絕不是一般的富家子弟,他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他先是創辦了東方油漆廠,一舉做到了國內第一,不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名列前茅。
但就在這時,馮國璋意外病逝。馮國璋生前為子孫攢下了豐厚的家產,但這些家產卻被別有用心的管家給侵吞了。馮家子弟平常也不過問家裡的產業,一時間想不出應對的辦法。
這時候,馮家遇挺身而出,他雖然年紀最小,卻最懂得擔當。他先安排了一下家裡的各項事務,讓大哥馮家遂負責父親的葬禮,他則連夜趕到南京查帳。
馮國璋生前置辦了多處房產、金礦、煤礦、銀行等產業,這些帳目加起來異常複雜。馮家遇一項一項過,足足幹了七天七夜,才摸清楚了帳目的來龍去脈,查出了很多假帳。雖然辛苦,卻保住了他們馮家最後的資產。
幹完這件事,馮家遇有了更充裕的資金來創辦實業,他又先後創辦了保定電燈廠、天津恆源紗廠、天津大陸銀行、大城銀行等企業,為中國撒下了工業復興的種子。
後來抗戰爆發,大漢姦王克敏前來拉攏他,希望馮家遇能一起為日本人做事。
可馮家遇心裡裝的是整個國家,他又豈能允許自己與倭寇同行,做這些賣國通敵的勾當。他用黃膽汁抹在臉上,假裝身體不好,拒絕了王克敏的拉攏。
馮家遇不僅自己熱愛國家,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嚴格要求。
他總共6個兒子7個女兒,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傳統文化,專門為他們請老師,教他們學習《四書五經》。用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他們打好基礎以後,再送他們到輔仁大學、南開大學等學校學習西方學術。
馮家遇心裡清楚,光靠言傳無法讓孩子們對這個國家有強烈的熱愛,如果沒有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只接受西方知識,只會讓他們淪為數典忘祖的西式精英。
馮家遇對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馮家雖然人口多,但家庭氛圍特別好。
馮國璋兒女眾多,且為不同母親所生,其中原配所生的三兒子馮家遇是成就最高的,而他也正是馮鞏的祖父。
馮家遇是馮國璋即將邁入而立之年所得的兒子,此時他正在軍校中進修又中了秀才,雖然還沒有取得什麼權利,但不出意外前程是光明的。
隨著馮家遇的成長,父親的官位也越來越高。馮國璋希望後代能成才,馮家遇便也走了讀軍校之路,出國留學的時候選擇了冶金。
學成歸國後,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負責製造武器的兵工廠,原本以為可以學以致用,為追趕西方軍事力量發光發熱,但是彼時的這些工廠腐敗落後,馮家遇所學竟無用武之地,失望而去。
後來馮家遇徹底離開了軍隊,投身實業。那時候的中國各方面都極為落後,但對一個孱弱的國家來說如果能夠發展起一定規模的實業,提高經濟,便有機會慢慢富強起來。
馮家遇的身影分佈在油漆、電燈等領域,這些都是當年對國家發展、改善民生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馮家遇不但做了,還力爭做到最好,他持股最高的保定電燈曾經名列國民黨的發電廠目錄。
在抗戰中,馮家遇身為前總統後人又在商場上頗有名望,自然受到了各方的關注。王克敏數度遊說他投敵,馮家遇拒絕之後仍不肯放棄。無奈之下,馮家遇只得裝病推詞。
身為一個中國人,他年老體弱不能上戰場殺敵,但也絕不當漢姦,成為國家的罪人民族的敗類。為此,他約束後人,禁止他們尋求外來的庇佑。
馮家後人卻也是幸運的,雖然沒有從祖輩那裡得到豐厚的物質財富,但家族基因中秉承的精神品質,卻足以滋養他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