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個人資料:曾祖父馮國璋當過民國大總統,祖父名氣不大卻更牛氣

2024-04-29馮鞏

要說誰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馮鞏絕對是當仁不讓,連續32年登台表演,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演員。每年的開場白:「我想死你們了」也是逗得人哈哈大笑。

馮鞏憑藉著自己精湛的演技,還有高尚的藝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其實馮鞏之所以能有今天,跟他背後的家庭是分不開的。

他們馮家過去是個大家族,馮鞏的曾祖父是馮國璋,在民國可是北洋三傑之一。

馮鞏的祖父馮家遇雖然名氣趕不上馮國璋,但興辦了許多實業,曾被日本人極力拉攏,絕對算得上一位人物。馮氏父子,透過多年的奮鬥,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大筆財富,也造就了今日的馮鞏。

馮國璋的發跡之路

馮國璋的行伍生涯是從北洋武備學堂開始的,這所由李鴻章一手創辦的軍事學堂,當時國內很多人擠破了腦袋也要進去,馮國璋憑藉自己的手段,成功弄到了一個入學名額。

幾年後,馮國璋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畢業,連李鴻章都對這個年輕人高看一眼。北洋武備學堂,成了馮國璋的人生第一個跳台,他將憑藉這個跳台,開創一個屬於他們馮家的輝煌。

畢業沒多久,就碰上了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此時的馮國璋還不知道,自己走的這步棋,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

隨後馮國璋跟著袁世凱一路南徵北戰,成為了袁世凱的左膀右臂。跟了袁世凱二十多年後,馮國璋成了北洋派系的核心人物。

在袁世凱死後,他成了直系的首腦,又擔任副總統,一時間手握重兵,權高位重。

1917年,張勳復闢,馮國璋出兵抵制,事後他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成了中華民國地位最顯赫的人。

這個從河北農村走出來的窮小子,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奇蹟,他的成功也意味著,從此他們馮家站起來了。

馮國璋一生有三子一女,其中第三個兒子馮家遇最受他的器重。

馮家遇的傳奇

馮家遇出生於1888年,他的成長伴隨著大清帝國的衰落,也見證著父親事業的起飛。

當年馮國璋曾經參與創辦了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馮國璋的崛起正是得益於武備學堂,所以他知道能到這裡鍍金有多重要。

馮家遇就在父親的安排下,成了其中的學員。馮家遇本以為自己會跟隨父親的步伐,自此步入軍政界,以武報國。

1906年,馮家遇拿到公派留學的名額,到德國柏林工學院學習冶金。彼時清朝的現代工業並未起步,而德國經過工業革命,工業實力已經相當雄厚。

馮家遇在德國學習期間,見到了太多他未曾見過的東西。

回國以後,看到破敗的大清國,他覺得參軍救不了中國,只有興辦實業,才能力挽狂瀾。

對於兒子的選擇,馮國璋也沒有太多干涉,兒子要錢他就給錢,別的就隨他去了。

馮家遇雖然出身豪門,但絕不是一般的富家子弟,他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他先是創辦了東方油漆廠,一舉做到了國內第一,不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名列前茅。

但馮家遇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區區一個油漆廠,可實現不了他實業救國的抱負。

但就在這時,馮國璋意外病逝。馮國璋生前為子孫攢下了豐厚的家產,但這些家產卻被別有用心的管家給侵吞了。馮家子弟平常也不過問家裡的產業,一時間想不出應對的辦法。

這時候,馮家遇挺身而出,他雖然年紀最小,卻最懂得擔當。他先安排了一下家裡的各項事務,讓大哥馮家遂負責父親的葬禮,他則連夜趕到南京查帳。

馮國璋生前置辦了多處房產、金礦、煤礦、銀行等產業,這些帳目加起來異常複雜。馮家遇一項一項過,足足幹了七天七夜,才摸清楚了帳目的來龍去脈,查出了很多假帳。雖然辛苦,卻保住了他們馮家最後的資產。

幹完這件事,馮家遇有了更充裕的資金來創辦實業,他又先後創辦了保定電燈廠、天津恆源紗廠、天津大陸銀行、大城銀行等企業,為中國撒下了工業復興的種子。

後來抗戰爆發,大漢姦王克敏前來拉攏他,希望馮家遇能一起為日本人做事。

可馮家遇心裡裝的是整個國家,他又豈能允許自己與倭寇同行,做這些賣國通敵的勾當。他用黃膽汁抹在臉上,假裝身體不好,拒絕了王克敏的拉攏。

馮家遇不僅自己熱愛國家,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嚴格要求。

他總共6個兒子7個女兒,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傳統文化,專門為他們請老師,教他們學習《四書五經》。用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他們打好基礎以後,再送他們到輔仁大學、南開大學等學校學習西方學術。

馮家遇心裡清楚,光靠言傳無法讓孩子們對這個國家有強烈的熱愛,如果沒有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只接受西方知識,只會讓他們淪為數典忘祖的西式精英。

馮家遇對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馮家雖然人口多,但家庭氛圍特別好。外人常說,一到馮家,就感受到了父慈子孝、兄友恭弟、家庭和睦的家風。

他的大兒子馮海崙熟讀中國傳統文化,也通曉德語和英語,雖然因為父親的原因,屢次受到衝擊,但仍不卑不亢。

晚年的時候,他常跟自己的後輩講述中國的傳統文化,教導他們如何做人做事。在馮家後人的眼中,正是有了長輩們的言教,才讓他們不管身處何種境況,都能保持定力。

馮鞏自然也是從小在馮家長輩的這些薰陶長大的,他一步一腳印,成為了中國目前不可多得的藝術家。這中間吃過多少苦頭,受過多少挫折,恐怕只有馮鞏清楚。

雖然從大家庭中走出來,但馮鞏這麼多年來的作品,一直都秉承著接地氣的風格,始終沒有和老百姓的真實生活脫節。也因為如此,他才獲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讚譽。

百年光陰,轉瞬即逝。馮國璋軍閥與總統的身份,馮家遇實業報國的理想,早已湮沒在歷史中。 這也是歷史的規律,家族因一人而盛,歷經滄海,最後只剩下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而馮家後人卻也是幸運的,雖然沒有從祖輩那裡得到豐厚的物質財富,但家族基因中秉承的精神品質,卻足以滋養他們一生。

對馮家來說,馮家遇造就了這個家族的靈魂,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我們外人的眼中,馮家遇要更牛一點。畢竟只有精神與品德,才能永遠傳承下去,物質與榮耀,不過是曇花一現。

馮鞏父親臨終前對他說道:“你好好做事,只要你們做好了,有出息,咱馮家有光彩,我就心滿意足了。”

於我們個人而言,亦是如此,只有依靠個人不屈服於命運的奮鬥,才能有一個家族出頭的希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