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以前春晚上觀眾最喜歡的喜劇演員,那一定有馮鞏的名字,馮鞏出身名門,他的曾祖父曾是權傾一時的著名人物馮國璋。
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之一,是當時有名的軍閥首領,也曾擔任民國代大總統。
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也就是馮鞏的爺爺馮家遇,後來也變成了響噹噹的人物。
一個家族的興起
1859年,馮國璋出生在河北河間,26歲時,為謀出路,前往大沽口投靠家族的叔叔,進入部隊成了一名普通軍人。
馮國璋自小讀書,識的字多,在軍隊時,士兵大多都是文盲,於是馮國璋便時常幫助士兵們寫家書,久而久之,就積攢了深厚的人脈。
洋務運動時,李鴻章在天津成立了武備學堂,馮國璋因為在軍中頗有威望,被保送到武備學堂學習。
畢業時,馮國璋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李鴻章稱讚他是不得多得的人才,力薦他留下來,做學堂的講師。
1893年,馮國璋投靠了當時清朝將領聶士成。 甲午戰爭中,馮國璋為聶士成出謀劃策,深得聶士成的信任。
聶士成有本著名的書《東遊紀程》,就是在馮國璋的幫助下完成的。
在甲午戰爭中,其他部隊都打了敗仗,只有聶士成依然有和敵人抗衡的實力,正是因為有馮國璋這個軍師,因為學問太好,馮國璋後來還受到過清朝廷的褒獎。
平壤之戰時,馮國璋跟隨聶士成出徵,與日軍惡戰,清軍潰敗,一路撤退逃亡,馮國璋九死一生,才撿回一條命。
甲午戰爭後,聶士成保舉他作為清國駐日本大使的陸員,讓他前往日本進行軍事考察。在日本考察期間,馮國璋編著了許多本兵書。
因為這些兵書,馮國璋的命運在後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回國之後,馮國璋在聶士成的舉薦下,跟隨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
為了討好上級,馮國璋將自己寫的兵書獻給袁世凱,袁世凱看完之後,拍案叫絕,誇讚馮國璋「軍界學子無逾公者」。
袁世凱將他提拔為督操營務處總辦,大力推舉他的兵書,馮國璋因此名聲大噪,和段祺瑞、王定興,合稱為「北洋陸軍三傑」。
1899年,清朝爆發義和團運動,馮國璋受命鎮壓義和團,此事過後,袁世凱對他更加重視,保舉他做了補用知府。
馮國璋運氣很好,遇到袁世凱之後一路扶搖直上,袁世凱創造學校,他便在袁世凱創辦的學校裡擔任老師。
從家徒四壁的窮小子到如今的地位,馮國璋用了12年,他不僅有了官職,還擠進了北洋軍閥的第一梯隊。
在袁世凱的示意下,北洋三傑編撰了《訓練操法詳晰圖說》,一起操練新兵。
1906年,馮國璋任陸軍貴冑學堂總辦,將學校的富家子弟收拾的服服帖帖,因此獲得了皇親國戚的讚許和人脈。
有了皇親國戚的幫助,馮國璋的仕途更加平順。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馮國璋跟隨袁世凱鎮壓革命黨,清朝廷任命他為第二軍總統,還親自為他授予爵位。
馮國璋就這樣稀里糊塗的被封了爵位,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紅人。 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時,他出任直隸都督兼民政長。
當孫中山先生發動二次革命時,馮國璋奉命南下鎮壓並成功攻克了南京,有了碩大的軍功,馮國璋出任江蘇都督,還晉升為陸軍上將。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出任總統,馮國璋為副總統。
一年後,張勳復闢,率5000辮子軍團攻入北京,想要恢復帝制,推溥儀上台。
黎元洪被趕下台,躲進了外國使館,馮國璋只能和段祺瑞聯名聲討張勳,在此期間,段祺瑞擁護馮國璋,做了中華民國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只做了一年三個月的民國代理大總統,之後馮國璋和段祺瑞內訌,被脅迫下台,之後辭官回鄉,一年後病逝。
實業救國的企業家
馮國璋膝下有5個兒子,1個女兒,馮家遇是他的第三個兒子。
在馮國璋的這幾個兒子中,屬馮家遇人丁最為興旺。
馮家遇有13個子女,他的三個兒子是馮海崗,馮海崗的子女各都是菁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馮鞏。
馮家遇出生在1888年,曾和蔣介石就讀於同一所學校,畢業之後,馮家遇得到了公派留學德國的機會,進入柏林工學院就讀。
馮家遇和馮國璋一樣,非常喜歡讀書,為了買書,馮家遇常常節衣縮食,省下錢來買書。
在德國閱讀時,他進入克虜伯工廠學習,學習國外的工業模式。
因為常年捨不得吃好的,導致馮家遇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因為病重沒錢醫治,而返回國內。病癒之後,馮家遇遵從父命便留在了國內。
在國內的這段時間,馮家遇遵從父命進入直隸兵工廠工作,工作期間,馮家遇深感救國無望,他覺得軍隊已經救不了病入膏肓的中國,於是便辭職回家。
馮家遇想要尋找一條能夠救國的道路,但他是矛盾的,和那些崇尚新思想的人不同,馮家遇骨子裡崇尚傳統舊思想,但同時又覺得舊思想救不了中國。
幾年後,袁世凱稱帝,想要恢復帝制,國內鬧得不可開交。
馮家遇的父親馮國璋,聯合其他人一起反對袁世凱稱帝,北洋政府因為此事也呈現分崩離析之態。
馮家遇一看,更加失望,中國都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他們還因為一張虛無的“餅”,而搶的頭破血流。
馮家遇不顧父親反對,脫離了北洋軍隊,自己闖天下去了。
馮家遇在德國留學期間,對國外的工業十分了解,他覺得如今能救中國的,只有工業,工業能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也是馮家遇創辦工業的初衷。
清朝的百姓是跪著的,而民國的百姓,正試圖重新站起來,馮家遇是典型的熱血青年,也是民國不可多得的精英。
馮家遇是實干家,他追求的是實業救國。 脫離北洋軍隊之後,馮家遇拿著僅有的積蓄,創辦了東方油漆工廠。
這是他最成功的產業,也是他花費最多心力的產業,同時也是最難的產業。
油漆廠投入大, 見效慢,馮家遇辦廠初期就遭遇了金錢危機。
他的資金嚴重不足,已經不足以支撐工廠的正常運行,就連最基本的設備,都沒錢買。
為了盤活企業,他找來陳菽良、孫潤甫合夥辦廠。
這是中國第一家純國產的油漆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打破了中國油漆完全依賴進口的格局。
不得不說,馮家遇很有商業眼光,由於是中國第一家油漆廠,工廠的銷售一直居高不下,馮家遇也因此致富。
之後馮家遇在保定地區購買田產,置辦工廠,創辦了保定電燈廠,之後又創辦了天津恆源紗廠,還有大陸銀行。
隨著這些產業逐漸穩定,馮家遇賺的盆滿缽滿,但馮家遇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商人,他辦實業,是為了救國,而不是為了賺錢。
馮家遇是留洋回來的學生,但他始終保留著那個時代青年人的氣節,他回國之後,再沒有穿過西裝,至死都是長袍馬褂。
他親眼目睹了國內內亂不止,外敵入侵,卻無能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實業救國的偉大理想。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馮家遇的油漆廠遭遇了二次危機,因為日本封鎖了馬六甲海峽,導致油漆廠的原料運不回來,為了維持油漆廠的正常運轉,他變賣家產苦苦支撐。
在他最艱難的時候,一個叫王克敏的人上門拜訪。
這個王克敏曾經是北洋政府的人,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王克敏脫離了北洋政府,成了為日本人效力的漢姦。
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他找到馮家遇,想拉攏馮家遇一起為日本人效力,馮家遇聽說之後,閉門謝客,不肯見王克敏。
後來王克敏三分五次上門,想邀請馮家遇出山做官。馮家遇無法躲避,索性拿黃膽水塗臉,裝成病入膏肓的樣子,哄騙王克敏。
當時馮家遇的公司十分危險,隨時都有倒閉的風險,如果他答應當官,至少不再會為了原料的運輸而煩惱。
但他沒有,馮家遇不只嚴格要求自己,他還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後世子孫。
馮家遇共有6個兒子,7個女兒,他對這些孩子要求極為嚴格。
他的幾個孩子懂事之後,馮家遇便安排老師教他們研讀四書五經,長大之後,他便讓幾個孩子進入燕京、輔仁、南開大學求學。
在馮家,有三個家規,用來約束後世子孫的言行,一:不能在租界購買房產尋求外國庇護;二:不允許出國留學,不能嫁或娶外國人;三:不能帶鑽石戒指。
之所以不讓帶鑽石戒指,是因為鑽石在民國時價格最昂貴,而且全是依賴進口,馮家遇用這樣的要求,來表達自己的愛國心。
1953年,馮家遇去世,雖然他實業報國的理想沒有實現,但他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看到了偉大民族的再一次復興。
歷經風霜的家族
古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馮家遇在世時,積攢的財力,並沒有為後世子孫帶來什麼實質的幫助。
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馮國璋的後代,光這一點,就受盡非議,馮鞏的父親馮海崗,在年輕時,還曾經在國民黨北京黨部工作過一段時間。
馮海崗從小熟讀四書五經,還是輔仁大學畢業,但馮家遇過世之後,馮海崗卻成了建築工地上的泥瓦匠。
後來因為他祖上的關係,馮海崗被發回原籍監督勞動,沒有工資,全家人全靠他妻子劉益素的工資過活,因此馮鞏的童年過得十分艱苦。
原本一家人還可以住在祖上留下的一套宅子裡,後來家人也將這套祖宅捐給了國家,一家人沒有了立身之地,只能搬進一個僅12平方的小屋子。
馮鞏是家裡第三個孩子,父親因為家庭因素被發回原籍,全家靠著母親的79塊薪水過活,這79塊錢,還要拆成幾份生活。
每個月母親要寄20塊給父親;家裡房租15塊;還要分出一部分給住在鄉下的幾個兄弟姊妹,家裡還有個癱瘓在床的叔叔,剩下的錢才是馮鞏和哥哥、母親的生活費。
後來馮鞏總想著早點出來工作,貼補家用,就是因為小時候過得太窮了。因為馮國璋的原因,馮鞏在上學期間,沒少受同學嘲笑。
最嚴重時,一家人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少年時的馮鞏想去當兵,但因為家庭成分的原因,最後不得不放棄,只能進入機械廠當一名鉗工{ /b}。
1973年,馮鞏師從馬季,開始學習相聲表演,逐漸積攢了名氣。
瀋陽軍區領導聽說後,想找馮鞏和劉偉,到軍區當文藝兵。
工廠不想放人,便拒絕了瀋陽軍區,馮鞏的當兵夢再次破滅。
雖然沒當成兵,但名氣卻是越來越大,侯耀文聽說之後,專門跑到天津看他的演出。
回去之後,侯耀文便想方設法的把馮鞏調到鐵路文工局,經過談判,工廠最後答應了侯耀文的請求,於是馮鞏便跟著侯耀文,來到了北京。
馮鞏是天生的喜劇表演家,他跟著鐵路文工局四處演出,空閒時,就是一心寫段子。
他寫出的段子都是貼近生活的,再加上馮鞏天生的喜劇臉,不管到哪裡都非常受歡迎。
1986年,春晚總導演黃一鶴在全國各地看表演,搜羅人才,看完馮鞏的表演後,黃一鶴當時就決定要讓馮鞏上春晚表演節目。
他和搭檔劉偉,排了一個相聲節目《虎年說虎》,節目表演完之後,全國觀眾從此記住了這個長相討喜的大高個馮鞏。
這一年,馮鞏30歲。
此後32年的春晚,幾乎每一年都能看到馮鞏的身影,以及他那句話:我想死你們啦!
從馮國璋再到馮鞏,是一個家族的百年興衰史,曾經煊赫一時的軍閥家族,早已成為史書上的一張老照片,馮氏家族最終還是回歸了普通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