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家風豐子愷簡介(豐子愷)

2022-10-06豐子愷

人物簡介: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豐潤,又稱仁、仍, 號子覬,後改為子愷,堂號緣緣堂,筆名「TK」 (FONG TSE KA ),法國號嬰行。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鼻祖」。 他的作品詩意清雅,很有哲理性,而大師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很獨特。

豐子愷

內容:

l 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餵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也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豐子愷

l 重視細節教育

豐子愷不放過生活中的小細節,不失時機地教育子女,讓子女從小養成好習慣。他性情寬容,但在學習上卻是極為嚴格的,他要求子女們對古文及詩詞,不僅會誦讀還要背下來。這種強制性教育,令子女們對古典文學有了很深的造詣。

幼女豐一吟對古詩詞不感興趣,每次背誦古詩詞,豐一吟都很痛苦。那年夏天,豐一吟看見父親坐在書房裡,戴著老花鏡伏在桌上寫小字,成群的蚊子嗡嗡地圍著他轉,父親卻認真地寫著。豐一吟問父親在寫什麼,父親邊寫邊回答她:「屈原的《離騷》,我給你寫在扇面上,揮扇的時候讀它幾遍,今年夏天就可以把它背出來」。豐一吟看到扇面上寫著許多細小的鋼筆字,心裡湧起一陣感動。

豐子愷

l 珍惜時間,認真做事

「一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是極其偶然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不只是為了吃飯。」這是豐子愷常教導子女和後輩的兩句話,{ b}他要求後輩珍惜時間,努力多做點有意義的事。 文革期間,豐子愷被命令打掃上海中國畫院的環境衛生。只見他手持長柄掃帚,仔細清掃地上的落葉敗草,連磚頭縫裡的垃圾也不放過。身為古稀老人,掃地並不輕鬆,單位裡好心的同仁悄悄對他說:「馬馬虎虎做做樣子算了,何必這樣認真!」豐子愷答道:「謝謝你的好意,不過,『搭漿'事體吾儂做勿來。

豐子愷

(圖為豐子愷全家福)

豐子愷是我國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在他的細節教育下,豐子愷的七位子女及其後代,各有專長,分別繼承了豐子愷在詩歌、音樂、外語等方面的才華。

(圖文整理:張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