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生年不詳,卒於西元前五九一年(週定王一六年),春秋時楚國國君,姓羋(mǐ音米),名情侶。西元前六一三一前五九一年在位。
春秋時期,周室衰微,大國爭霸,可是楚莊王即位的頭三年,卻日夜宴飲,不問政事。大臣伍舉勸諫他說:「山上有隻鳥,三年不飛也不叫,請問這是什麼鳥?」莊王說:「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後來經過大臣們多次勸諫,莊王才停止淫樂,開始處理國政。他廢黜庸官,舉用賢才,整頓吏治,使政治很快上了軌道。西元前六一一年,莊王舉兵攻滅庸國(今湖北竹山西南);西元前六〇八年又打敗宋國,獲戰車五百乘,國勢大盛。
西元前六〇六年,楚莊王舉兵攻打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抵達雒水,在周王境內陳兵示威。當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軍時,莊王又向王孫滿問起九鼎(王權的象徵)的輕重來了。孫滿看出莊王有代週之心,便委婉地對他說,治國在於德,而不在於鼎。楚莊王卻輕蔑地說:「把我們楚國的戟鉤尖兒拆下來,也足夠鑄造九鼎呢!」這是在誇大楚國的國力,以向周朝示威。
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藉口陳國大夫夏徵舒殺了陳靈公,舉兵討伐,一舉滅陳,殺了夏徵舒,並把陳國合併為楚國的一個縣。楚大夫申叔時怕這樣會引起諸侯的眾憤,勸諫楚王說道:“一個人牽著牛踐踏了別人的莊稼,這固然是錯的,但因此就奪走他的牛,懲罰不是太重了嗎?夏徵舒殺死他的國君,因此舉兵討伐,這是可以的,但把陳國設置為縣,這就有貪財之嫌了。我們為申張正義而討伐他們,結果卻把陳國據為己有,貪圖人家的土地,那麼以後拿什麼去號令天下、讓天下人服氣呢!”莊王采納了申叔時的意見,重新封立陳國,但新建的陳國,實際上成了楚國的附庸。
公元前五九七年春天,楚莊王率兵包圍了鄭國十七天,未能攻下;後來又圍攻三個月,終於將鄭國的都城攻破。鄭伯脫去上衣,牽著羊迎接楚王,並哀求說:“我辜負了天意,沒有事奉好君王,使君王帶著怒氣來到下國,這是我的罪過。您現在把我俘虜到江南,放在海邊,我也聽君王的吩咐;您要滅亡鄭國,把鄭國的土地分賜給諸侯,讓鄭國人作為臣妾,也聽君王的處置。如果承君王顧念以前的友好,不絕滅下國,讓下國改而事奉君王,等同於楚國的一個縣,這是君王的恩惠,我的心願,但又不是我敢指望的,謹請君王考慮”。
楚莊王聽了這番話,決定將鄭伯赦免,卻遇到大臣們的阻攔。楚莊王對大臣們說:「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幾乎?」意思是說,他的國君能夠自下於人,必然能夠取信和使用他的民眾,恐怕他還是有希望的吧。於是退兵三十里,答應與鄭國媾和。鄭襄公派他的弟弟子良到楚國當人質,鄭國其實也成了楚國的附庸。
這年六月,晉國派兵救鄭,當得知楚軍已攻破鄭都後,晉軍將領萄林父、士會、趙朔等對是否繼續向楚進軍意見分歧,步調不一,遲疑不進,結果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被楚軍打敗。邲之戰以後,楚莊王夥馬黃河,雄視北方。
又隔了兩年,楚軍圍攻宋都,使宋都“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最後終於逼著宋國屈服,宋國的執政大臣華元到楚國做了人質。
公元前五九一年,楚莊王卒。楚莊王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先後統一了二十多個小國,使楚國由弱變強,達到鼎盛,竟一時做了中原的盟主;但大國的爭霸,特別是楚莊王時與晉國的爭霸,給中原各國人民也帶來莫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