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大家都十分熟悉吧,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三蘇,王安石,歐陽修加曾鞏。其他人大家都或多或少聽說過或學習過他們的作品,唯獨這個曾鞏,似乎名不見經傳,不僅作品未曾耳聞,每每背誦他們人名時總會忽略掉。難道曾鞏真的是憑歐陽修的關係進的唐宋八大家嗎?其實不然,首先我們要弄清“唐宋八大家”這個概念,唐宋八大家原本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而我們平時更加重視和學習的是詩詞等等,而恰巧曾鞏又是這些人中側重點完全偏重於策論文的人,所以我們大家對於他就會了解的頗少一些。而這唐宋八大家的說法也是來自於明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並且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可,遂唐宋八大家的名號得以流行。說完唐宋八大家稱號的由來,我們來介紹今天的主人翁——曾鞏。
曾鞏,北宋史學家,政治家,散文家。他幼時便以記憶超群而聞名天下,後歐陽修出守滁州,曾鞏從之學習古文。曾鞏現存散文上千篇,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情致較少 的一位,文章多為議論文和記敘文,很少有抒情作品。尤以策論文見長,文章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魄,大概是師從歐陽修的緣故罷。曾鞏一生為政廉潔奉公,關心民生百姓疾苦。根據王安石新法,致力於為百姓安居樂業服務,因此也深受百姓愛戴。
曾鞏也從事多年的史書編纂工作,對碑誌的寫作頗有研究。此外,曾鞏也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他治學嚴謹,親自訂定學規,推動學風發展,為當時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人才。
曾鞏名聲一度因「古文運動」而興起,卻又又一次因「新文化運動」而凋敗。現在再平淡看待他的行文,嚴肅認真,水平很高;但如今我們倒也不用去撰寫內容嚴肅,格式嚴謹的散文,由此看來,曾鞏文章未進高中必修科目裡是有一定原因的。但他被評為唐宋八大家確實是實實在在的靠實力而獲得,大家也可以從文學性的方向也可以去了解曾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