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華簡介(用理性和浪漫築理想之城)

2022-10-27傅國華

建築是一座城市的年鑑,是記憶,也應是未來。當城市以一種前人難以想像的速度更新發展,建築師還會祈望自己的作品不朽嗎?怎樣的建築才能讓都會人詩意地棲居?

傅國華,一位剛收穫了2021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為上海設計了幾百棟高樓大廈的建築師,他將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傅國華

築於雲端之上的理想

從報業大樓43樓往東望,延安路高架川流不息,南側大片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紅瓦老洋房與50年代的中蘇友好大廈、90年代的上海商城以及2000年後的恆隆廣場比肩而立,呈現出非常上海的奇妙氛圍,百年光陰彷彿百川歸海般無痕交融。

自2000年從加拿大留學回到上海,二十年,幾百棟高層建築,面對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的殊榮,傅國華說:「可能是因為我為上海的天際線做了一些貢獻。堅定。

傅國華

上海徐匯濱江百匯苑

身為喜歡當高樓的建築師,當傅國華說出自己的偶像是約翰‧波特曼,一切便都有了答案。 1990年,這位大師為上海奉上了經典之作“上海商城”,儘管體量現在看起來可以用“緊湊”形容,那幾年,這座高152.1米的“山”形建築也曾是上海浦西高度的象徵。並且,正是透過“上海商城”,波特曼第一個將商業綜合體的概念介紹到了這座城市。上海商城籌建的時候,傅國華還在同濟讀博士,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這代建築師,畢業後面對的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城市更新的第一次浪潮,對約翰·波特曼這樣一位用自己的設計推動了二戰後美國衰敗城市的復興,重新定義了美國乃至全世界城市景觀的設計師自然有一種迫切地想要了解、學習的心情。那時,傅國華就被波特曼聞名於世的「中庭設計」深深打動,有了中庭,設計界第一次有了「共享空間」的概念,「例如之前只有密閉電梯,有了中庭,就有瞭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自動扶梯,在開放的空間裡,人們會更願意交談,精神也會舒展開來,這是由把人放在設計第一位的理念帶來的,在八十年代的課堂上,這是讓我們精神為之一振的案例。

傅國華

位於上海蘇河灣的蘇河一號

2000年,當傅國華用十年看完一圈世界,重新回到故鄉上海,他迫不及待地想參與其間,為這座城市做些什麼。在眾多案例中,傅國華經常樂於分享的,是位於上海蘇河灣的蘇河一號。因為緊鄰上海的母親河,傅國華採取的是一層一層後退的方案來展開設計,整個建築的形態,透過委婉的漂亮的曲線,又如同奏鳴曲一般,環抱著河流,讓人感受到建築對自然、對城市的母親河的愛和謙讓。 「外觀與周圍的環境和諧一體,內在的功能周到而妥帖。我心目中良好的建築是一個能讓特別的事情發生的空間,人們只要進入那裡,就會情不自禁地微笑。”

符合人性的都市更新

當人們執著於發展現代、保護傳統,有沒有想過傳統也可以創造成新的東西?

2018年,傅國華參與了愚園路改造的都市更新項目,提出的原則是:共建、共享、共富裕。都市更新,外在的東西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有什麼辦法能讓所有居住在房子裡的人都參與到專案更新中來,使得大家都能在都市更新中受益?愚園路曾是舊上海的名流匯聚之地,一磚一瓦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條弄堂都是傳奇。要在愚園路最精華的弄堂深處和建築做文章,傅國華希望愚園路的升級改造能走出一條新路子​​。

當時,傅國華組織了具有120年歷史的麥吉爾大學傅國華建築學院學生、院長和教授協同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教授及學生展開了一次田野調查,兩三人為一組,深入愚園路的每一棟老建築進行實地考察,傾聽居民的建議和心聲。方案的核心在於這些老建築目前的商業利用價值。透過實地排摸,弄清楚每一棟老建築的住戶狀況,由金融顧問分別為每一棟老建築設立一個類似管理基金的金融方案。待老建築完成升級改造之後,所獲得的租金依規則分給有物業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居民。 “簡單地說,這個方案符合‘人性’,所以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傅國華

加拿大KFS國際建築事務所、KFS演藝工作室

傅國華曾經目睹了加拿大蒙特利爾,一個原本的經濟重鎮,經歷企業撤退、社會蕭條,而後隨著高科技工業崛起,重新發展海濱和老港口地區,社區也在現代化和保護計劃中得到更新。 「這座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城市的新生,讓我意識到,更新的方向取決於政治、社會、經濟三個維度內涵的價值導向,因此也對應著公共利益、經濟利益、產權利益。」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在遵循更快、更強的現代主義城市發展觀,當社會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需要包括經濟、文化、社區、產業等方面融合的更新。這種更新,才是城市軟實力的展現,是符合人性、貼合人心的更新。

成為大建築師的野心

正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的《曉東和露西》已經是傅國華擔任製作人、導演、編劇的第四部建築師系列音樂劇了。之前的三個是《河谷3號的故事》《尋找安貝爾》《交換生》,分別對應他在上海設計的三個項目,而《曉東和露西》對應的是珠海橫琴島的文化地標「東西匯」。你可以說,這是一個成功的建築師自戀的表達,也可以被理解為傅國華藏在內心浪漫的一面。

「東西匯」是橫琴島最新建成的文化藝術標誌性建築群,作為一個會做音樂劇的建築師,最先浮現在傅國華腦海中的設計構思,就是一大群快樂的演藝人、跳舞的人。最後形成的方案是兩個超高層,如同兩個人摟在一起跳舞,另外三個高層建築如同配舞的三個小人,5棟高層、超高層建築呈現出歡快的節奏,從功能上說,整個基地包括4個演藝場所和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

傅國華

傅國華

位於珠海橫琴的東西匯項目

看起來,傅國華似乎是將自己的嚴謹務實留在了上海,而將平日深藏不露的激情澎湃獻給了正備受關注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傅國華承認“東西匯”的設計方案實施起來很難,“但當下的橫琴需要驚喜,需要展現它自信、熱情的一面。”

在“東西匯”之前,傅國華已主持了橫琴綜合開發項目最大的分項工程“天沐琴台”,這是一個集總部辦公、會議展示、精品酒店、體驗式商業和科技館為一體的巨型綜合體,「我們在科技館部分的設計中重點考慮了實驗室的部分,我相信,這是對橫琴整體定位的一個補充,它不僅具有經濟轉化效益,更具有啟示未來的意義。同時,我們希望將來橫琴科技館會比'迪士尼'更有吸引力。

傅國華

位於珠海橫琴島天沐河中央人工島的天沐琴台

「你不能想像我是多麼『勞碌』的一個人。」身為一位商業建築師,傅國華的「野心」並不像他的外表那麼樸素低調。為了與偶像“無限接近”,傅國華曾經以開發商的身份設計了“人人住得起的90平方米的別墅”河谷三號,因為他認同波特曼的理念:只有作為開發商的建築師才最能將理想的設計轉化為現實。 “建築最偉大的地方是,它看起來只是一個物化的呈現,但是它能解決問題,具體的,觀念的”,傅國華說,這是身為一個建築師的驕傲所在,也是波特曼給予自己這麼多年源源不絕精神力量的泉源。 (吳南瑤)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