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不肯輔佐越國,裂土封王也不行,從墨家組織結構的特殊性講起

2024-12-26墨子

一、時間

這件事主要見於《墨子魯問》和《呂氏春秋·高義》。

具體來說,墨家弟子公尚過遊歷至越國時,向越王講解了墨家的學說與理念。

越王聽後十分高興,許諾道:

“先生苟能使子墨子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

於是公尚過帶著束車五十乘,大張旗鼓地回了中原。

按照道理,越國給出的條件看上去確實是很有誠意了,禮節上也十分隆重到位。

可是墨子聽完事情的原委後,態度卻十分冷淡。 批評:

“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雖子亦不知翟之意。”

這種話講出來,越國之行當然也就沒希望了。

當時影片發出來後,有人向我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墨子生平事蹟一向比較模糊。

墨子

比如這段記載,只有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卻沒有時間。

你憑什麼說,當時在位的就是越王朱勾?

第二,墨家不是一向講究「兼愛」、「非攻」嗎?越國雖然偏遠了些,應該不至於被歧視吧?

別人誠意滿滿,不去就算了,言語上何至於如此不客氣?

這裡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墨子生平大事的精確年份,如今確實很難考證。

不過大致推算還是沒問題的,《呂氏春秋》記載其批評完公尚過後,又強調:

“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於賓蔭,未敢求仕。”

所謂“未敢求仕”,就是不曾在各諸侯國任職。而根據《史記》記載,墨子在「止楚攻宋」後曾經在宋國出任大夫一職。

所以拒絕前往越國,應該發生在出仕宋國之前。

同時《呂氏春秋》又提到,公尚過前往越國的背景,是:

“子墨子遊公尚過於越。”

這裡一般認為,墨家很可能是「止楚攻宋」成功後,派人從楚地繼續前往越國。

墨子鬥法魯班,止楚攻宋

至於“止楚攻宋”,孫詒讓與錢穆先生考證,該事件大概發生於公元前444年至394年間。

時間跨度雖然比較大,不過好在同時期越王在位的起止年份,是比較清楚的。

按照《竹書紀年》推算,朱勾於公元前446年至410年在位。

因此在沒有新的、明確的證據出現前,一般認為邀請墨子的是越王朱勾。

二、誘餌

現在回答第二個問題,越國是如此的有誠意,墨子為何斷然拒絕?

道理很簡單,朱勾的價碼的確很高,不過想吃下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墨家的組織結構與力量來源,與諸子百家截然不同。

以法家、儒家為例,法家的力量從何而來?縱觀歷史,你可以說法家本身沒有力量。

類似商鞅、李悝、申不害等等,雖然個個滿腹經綸,全都是能臣幹吏。

墨子

但他們的定位更類似後世官僚,只有依附於君權,才能展現自己的強大與可怕。

所謂“得遇明主”,“學成文與武,賣於帝王家”。

不同的人,信奉同樣的法家學說,再為不同的君王效力,是很正常的事。

再比如儒家,儒家的力量又從何而來?

我在之前很多視頻中已經詳細講過了,儒家就是宗族,宗族就是儒家。

儒家,或者說宗族,就是以周禮為標準所建立的一系列地方基層組織。

這些遍布天下的基層組織體系,不依賴於官府,天然擁有強悍的動員能力。

孔子雖名滿天下,但本身更類似儒家的一個符號。

各諸侯國都有宗族,儒家弟子來這裡,或者去那兒,受歡迎,或者被驅逐,通常不會對國力造成太大影響。

總而言之,從學派的角度看,儒家、法家都是相對鬆散的。

各家弟子可能會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效忠不同的君主。

墨家則不同,其組織結構極為嚴密,完全不亞於一支軍隊!

墨子

首先,墨家有單獨的綱領法度,每一名弟子必須嚴格遵守,《呂氏春秋》曰:

“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一名墨者,就算走到天涯海角,個人行為都要受到組織的監管。

其次,墨家綱領原則高於國家法度,《墨子》記載:

“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

當時有一名墨者在齊國任職,墨子對其不滿意,直接派高孫子把他給換下來了。

相當於你就算當了官,也得歸組織管,讓你怎樣就得怎樣。

再次,《墨子》有言:

“有財者勉以分人。”

一旦加入墨家,財產全部歸組織所有,就算國君發給你的俸祿,也不例外。

最後,墨家擁有相當強大的武裝力量,從許多典故中就可以看出來。

墨子

例如“止楚攻宋”、“阻齊伐魯”等,墨子經常插手國際事務,以及諸侯國內政,連齊楚之類的大國,也不得不給他面子。

大家看出問題所在了吧?像墨家這樣體系嚴密,服從性高的組織。

任用其門下弟子,難以控制不說,還可能隨時走人。

但如果能把墨子綁定在越國,基本上等同於招攬了全部墨者,而且是連鍋端的那種。

相較於得到整個墨家,區區幾百里封地又算得了什麼?

墨子要是真的接受了封地,假以時日,牽絆日深,還能做到絕對中立,兼愛、非攻嗎?

再說了,越王許諾的封地,是“故吳之地”,雖然不清楚具體方位。

可是吳地與江淮相連,想站穩腳跟,大概率是要和楚國拼命的。怪不得墨子斷然拒絕越王后,又說道:

“越王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國,是以義翟也,義翟何必越,雖中國亦可。”

今天要是接受了越國的封地,那就是拿墨家的原則做交易。

真要是出賣原則,又何必去越國?中原哪個諸侯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