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簡介(生前作品遭嫌棄,死後聲名大噪,沒等到春暖花開)

2022-10-06海子

“面向大海,春暖花開”,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很難想像寫出這句話的海子,會在25歲時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短暫的一生,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孤獨北上,死後卻名聲大振,被人們奉為詩壇的神話。

海子

1964年,海子出生在安徽懷寧一個農村家庭,原名査海生。在那個扼殺物慾,只講究精神的年代,他4歲就開始參加背誦主席語錄的比賽。不得不說,海子非常聰明,年僅15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可以說他是個天才。大學期間,他開始創作詩歌。 1983年,他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學室工作。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海子是幸運地,分配到了一個“鐵飯碗”,令人羨慕不已。

1984年,海子創作了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用「海子」當筆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他寫的詩歌,並不被文學界的人看好,作品常被業內人士貶得一文不值。甚至被圍攻,有人在詩會上公開表示他的長詩是一種災難。海子曾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一個詩人,並把他當成知己,向他吐露了自己內心的想法,那人一直傾聽著。但等到海子回北京後,發現那人在民間詩刊上嘲諷自己:我遇到了一個從北方來的痛苦詩人,從包裡掏出上萬行詩稿,但人類只有一個但丁就夠了,這人現在是我的朋友,將來是我的敵人。看完這些話,令海子非常痛苦。

海子

除此之外,海子經常把自己的作品投稿給報社,通常都會被拒絕,甚至招來一頓痛批。他一直把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希望別人能尊重和理解自己的詩。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人們給他的只有嘲諷、批判,這讓海子非常痛苦和鬱悶,一點一點地蠶食他脆弱的內心。在海子的詩歌中,有很多都表達了他對幸福的嚮往,但始終沒能如願。為了緩和內心的苦悶,他曾先後兩次遠遊青海、西藏等地。

面對殘酷的現實,身為理想主義者的海子,希望破滅了,便選擇了自殺。 1989年3月26日,他在河北山海關臥軌自殺,身邊有4本書,分別是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說選》、梭羅的《瓦爾登湖》以及《新舊約全書》。他留下遺言: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

關於海子自殺的原因,他生前的摯友西川說:「想要探究海子自殺的原因,不得不談他的性格。海子單純、簡單、敏感而又倔強,最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愛情生活。 「海子在自殺前的那個星期五,遇見了初戀女友,那個讓他深愛一生的女子。她是海子的學妹,學生時非常喜歡海子的詩。海子曾為她寫過許多愛情詩,兩人分手的原因西川表示不知道。

當時,那位女孩子已經結婚,準備移居海外,見到海子時,對他非常冷淡。那天晚上,他和同事喝了很多酒,講了很多關於兩人的事。隔天,他問同事們自己昨晚是不是說了不該說的話。同事回答說他什麼都沒說,但他始終認為自己說了很多傷害女孩子的話。海子感到非常自責,覺得對不起自己所愛的人,不能原諒自己。沒過幾天,他就自殺了。

海子

海子過世後,他的作品才得到文學界和人們的認可,這到底是海子的悲哀,還是整個文壇的悲哀?最終,他在生前還是沒能等來屬於自己的「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