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被譽為“宋文宗”。他的作品以豪放、慷慨、激昂著稱,尤其以《青玉案·元夕》、《水調歌頭·臨江仙·滁州西澗》等膾炙人口。
辛棄疾像
他是大宋第一猛男,一手握劍,一手執筆,從“金戈鐵馬”寫到“燈火闌珊”,他是一言不合就開幹的社會大佬。他是武功最高的文化人,卻為何命運多舛,鬱鬱而終?
1140年5月28日,辛棄疾出生於山東濟南,因祖父崇拜西漢名將霍去病,希望他也成為大將之才,於是為他取名棄疾,字幼安。 他出生時,山東早已淪陷,在金人的統治下,由於父母早逝,由祖父撫養長大,祖孫在金朝做官,卻一直等待時機歧義抗金。
霍去病像
辛棄疾從小就是為大宋崛起而讀書,為擊退金人而習武,祖父很重視對孫子武學方面的培養,還特地請名師劉瞻教授學業。年紀輕輕,辛棄疾已是文武全才,還有著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154年15歲的她前往金朝首都燕京,名為參加科考,實則勘查偵查,收集情報,深入了解金人統治區的山川地貌,部隊調用等情況。 1160年,祖父去世,他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道路。
燕京北上
首先他藉著趕考的機會去了燕京,當時的燕京是金國首都,辛棄疾考完試沒有像別的同學那樣瀟灑吃吃喝喝,而是滿城轉悠,把金國所有的高官住所、軍營位置、政府要員、制類情報摸了個門清,而且還繪製了地圖。
第二件事就是立志收復中原的辛棄疾聚集了2000人,加入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擔任掌書記,主管文書。跟金軍打游擊戰,還帶領士兵學習持久戰的精神,要跟金國死磕到底,這時他很像他的老鄉宋江。
第三是他21歲那年,有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把老大耿京給殺了,耿京死後,張安國溜回金國,並以此為功,封官領賞,。 他在得知情況之後,帶著50人就衝進了五萬人的金軍大營,硬是把張安國給綁了出來,這時他又是趙子榮。
辛棄疾經典書籍
總之,年輕時的辛棄疾一點也不像個寫歌詞的,當時南宋皇帝都驚呆了,當場表示來了就是大宋的人。然而,辛棄疾來到南宋,發現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當時的南宋分為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的口號延續了岳飛的夢想還我河山,主和派的口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強烈譴責。南宋皇帝只想歲月靜好,重用主和派,把主戰派都給排擠了。辛棄疾當時血氣方剛,每天的口頭禪就一個字“幹”。
所以,被別人幹到一邊去了。幾年裡,從江陰到廣德,從南京到滁州,屁股還沒坐熱就被調直大宋朝廷。不得志的人不會讓你在一個地方待著,一定是把你調來調去。比如說蘇東坡、晉生,顛沛流離失所,歷史一直在重演,英雄一直在落淚,但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 在最不得志的後半生裡,辛棄疾結識了範城、陸遊,他們都夢想的朝廷能夠雄起,去解救中原人民。
陸遊像
特別是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年老仍夢金戈鐵馬「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除此之外,還有陳亮、劉過、朱熹等等,跟辛棄疾成為好朋友,他們都是主張復仇的主戰派。史成時,復仇者聯盟辛棄疾64歲時,朝廷終於要打金國了。在辛棄疾回歸南宋的40多年裡,他不是在向前隱退,就是在被調來調去。男人有寶劍而不能出鞘,就像是女人有好包而不能出門會憋出內傷的辛棄疾,從有腹肌的帥哥變成了辛大爺,六塊腹肌也統一了六國。
第二年,也就是1205年的某個春日,65歲的辛切疾站在鎮江北固山的北固亭,身後草長鶯飛,腳下長江怒吼,而江北岸已經是清國的國土了。老夫到大宋,本來是要打江山的,結果打了個醬油。辛棄疾抹了一把眼淚,他想到了曾經在這裡成就霸業的孫權,想到了劉裕,想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
歷史沉入江面,靈感浮出腦海,一首千古絕唱就此誕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放否?”
辛棄疾紀念館
韓拖紂北伐大敗南宋,攢了多年的家當一舉被對手清光。戰敗的消息傳來,病中的楊萬里是痛哭流涕,大聲罵娘,第二天去世,辛棄疾在悲憤中撐到了第二年一天夜里大喊三聲殺賊後去世,陸游在悲痛中臥床三年後去世,留下一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明明是大將之才,最終卻以詩文無名。是如若上天賜予辛棄疾,我想他更希望世間多一個能征善戰、守土開疆的大將軍,而不是一個只能手持長劍獨飲孤寂詩人。我猜他一直想說的是,“我不是詩人,我想殺人。”
他的一生,是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傑出貢獻,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