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簡直有點迷信韓寒了!”
自從韓寒當了導演,果麥文化的老闆路金波就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事實上,18年前,路金波還是一個小出版商時,就預感到韓寒會是他的「搖錢樹」。
那是2003年的一個冬夜,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的一家寵物店內,路金波塞到了韓寒。他攥著兜裡的5000塊,告訴韓寒,他想要《像少年啦飛馳》的漫畫改編權。韓寒同意了,雖然錢不多,但他正缺錢。
這是韓寒退學在家的第4年,正著迷玩賽車,花錢如流水。 《像少年啦飛馳》這本書就是他實在缺錢,倉促寫就的。
聽說是這本書的漫畫改編權,韓寒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還給路金波留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招呼著有機會再合作。
彼時,21歲的韓寒還不知道,這個緊握著5000塊的男人,有一天會成為他財務自由的領路人。
甚至連媽媽周巧蓉(為韓寒代持股份),半個月前,也在路金波的帶領下,一夜之間身價過億。
△ 2021年8月30日,果麥文化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一夕之間,果麥文化老闆路金波身價過10億
韓寒媽媽周巧蓉持有4.53%的股份,身價過億
這可是比韓寒寫書和賽車都高出幾個數量級的財富。
從“公民韓寒”到“商人韓寒”,韓寒這些年字越寫越少,錢卻越賺越多。
{不}01{/否}
1999年,韓寒橫空出世。
憑藉《杯中窺人》,韓寒奪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一時備受矚目。但在學校,他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已經被留級兩次。
韓寒思來想去決定主動申請退學:“這樣起碼有點面子。”
但辦理退學手續那天,松江二中的校長和老師一點面子沒給他留。
那天父親領著韓寒來到校長室。校長沒急著簽字,而是叫來一位品學兼優即將代表學校出國交流的學生促膝長談,父子倆就在一旁等。
直到校長談完心,才給韓寒簽了字。
老師們也對韓寒的選擇很不理解,他們問韓寒:「你退學了,以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
韓寒回答:「稿費啊!」
老師們都笑了,整個辦公室都在笑,韓寒就在這一片笑聲中離開了松江二中。
2000年5月,韓寒第一本長篇小說《三重門》出版,首印3萬冊,沒幾天就全部售罄。
此後加印一次便是10萬冊起,《三重門》的總銷量接近200萬冊。韓寒當年也一下子賺到50萬多的版稅。
出版社的老師們擔心18歲的韓寒拿到巨額稿費後會走偏,建議按照月工資形式每月支付一萬元給他,理性投資。
韓寒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把屬於自己的錢一次性全都領走。
錢落入口袋的感覺,真爽!
韓寒感覺到了人生在起飛:「如果不算遺產繼承的人,我應該是80後首富。」
這話確實有幾分道理。 2000年,80後最大才20歲,讀書的剛上大學,不讀書的也剛步入社會,少有人的第一桶金比韓寒多。
但韓寒並沒有因此變成一個吃穿不愁的有錢人,他甚至差點兒被一個會吞錢的無底洞給吸進去。
{不}02{/否}
這個無底洞就是賽車。退學後韓寒迷上了賽車,揮金如土。
他把自己的第一桶金直接裝進麻袋,背著20萬現金就去了4S店。買車花出一筆,改裝車又花出一筆,還有日常訓練場地500元/天,比賽一場自掏腰包贊助10萬…
很快,生活捉襟見肘。
有幾次夜深人靜,韓寒總想起他在央視《對話》專欄說過的大話。
那天,他被一群專家學者圍獵:“要是有一天你的版稅花完了呢?”
17歲的韓寒還沒想過自己會沒錢,對著鏡頭,他瀟灑地說:「今日有酒今朝醉,那就等到還剩一萬塊錢再說。」
然而,錢這東西真不經花,沒錢的日子來的很快。
2005年,韓寒已經窮到連輪胎都買不起。
他的名聲也因為急功近利很快被消耗,為了錢攢出來的幾本書,《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通通叫座不叫好。
一發新書,就會有人批評他:看,這小子又沒錢玩賽車了。
連媒體也對他失去了興趣,南方報社只願意派一個實習記者去採訪韓寒的新書。
2005年的韓寒,面臨失寵,他不紅了,flop了。
但這對他來說並不打緊,讓他氣急敗壞的是,韓寒發現中國青年出版社竟然隱瞞他新書的發行印數,還私自偽造盜版。
「簡直是在搶劫。」
「他們這是在偷我的錢。」
正缺錢的韓寒一想起有人對他的錢袋子下手,就恨得牙癢癢,立刻宣布與中國青年出版社決裂。
正是這次決裂,給了還是小出版商的路金波一個機會。
不過,彼時的路金波還沒想好怎麼用韓寒搞錢,更想不到16年後,他會帶著韓寒全家暴富。
他的當務之急是簽下韓寒,並幫他翻紅。他要推韓寒一把…
{不}03{/否}
那天,路金波看到報紙上韓寒與中青社決裂的消息,立刻聯絡韓寒,約見面。
路金波也曾是網路文學大神級的人物──筆名李尋歡,寫過的《迷失在網路中的愛情》也紅極一時。
韓寒答應見面。
路金波也很珍惜這次機會,見面前,他開著自己的帕薩特先去了一趟辦公室,逐字逐句地擬好一份專屬韓寒的合同,才去赴約。
就像一幕偶像劇,兩人第二次見面,惺惺相惜。
韓寒還一高興把自己「賤賣」給了路金波。
2005年,路金波用8萬塊簽下了韓寒。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3年後,路金波簽下安妮寶貝時,可是花了他200萬。
△ 路金波一家 妻子是女明星趙子琪
但韓寒一點兒沒覺得自己吃虧,第二次見面當天,路金波就許諾給他200萬,簽下他 的新作《一座城池》,首印80萬冊,首付100萬元。
但這在日後看來都是小錢,因為遇見路金波後,韓寒真的翻紅了。
不過,推他一把的不是路金波,是白燁。
2006年3月,文壇前輩白燁發表了一篇博文評論《80後的現狀與未來》,文章提到了韓寒,說他“很極端”、“太過了”、“沒有文學性”
只是這位前輩批評的太不認真,批評韓寒時還把韓寒的書名寫錯了。
韓寒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大方回擊,他選擇了後者。
隨即,韓寒在部落格上發文《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逼》回應白燁:
別搞得多高深似的,每個作者都是獨特的,每部小說都是藝術的,文壇算個屁,矛盾文學獎算個屁,純文學期刊算個屁,也就是一百人手/淫,一百人看。
△ 截圖來源:韓寒《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
文章發出去半小時,便引爆了整個博客,但也招致一片「討韓」之聲。
雖然後來也有人說,這是路金波的策劃,不管真相如何,韓寒有了新流量、新粉絲和新關注。
尤其是在李敬澤、陸天明、陸川、高曉松等人加入這場辯論之後,看熱鬧的人就更多了。
△ 韓白之爭
幾個回合下來,韓寒和他的粉絲贏了個徹頭徹尾。
白燁被韓寒的讀者罵到關閉博客,連後來參與進去的高曉松也精疲力竭地對陸川說:「哥們,我盡力了。
經此一役,韓寒又成了作家裡的頂流,博客點擊量肉眼可見地日益飆升,很快就過億了。
有流量,代表有錢賺。現在是,當年也是。
只不過當年,韓寒和路金波都想著站著就把錢給賺了。
於是韓寒在他的部落格簡介裡寫下:
「不參加研討會,交流會,筆會,不簽售,不講座,不剪彩,不出席時尚聚會,不參加頒獎典禮,不參加演出,接受少量專訪,原則上不接受當面採訪,不寫約稿,不寫劇本,不演電視劇,不給別人寫序。
可惜,這年頭想站著賺錢太難了。撐不了幾年,韓寒和路金波都得低頭。
{不}04{/否}
那是2008年,又是一個冬夜,韓寒請路金波和幾個朋友在他家樓下的小飯館吃飯,喝酒吹牛,感慨一下這一年日子真快。
韓寒沒有別的好感慨,指著帳單說:「這可是我目前全部貨幣資產的一半啊。你們要記得飯輕情誼重!」
其實這頓飯一共才吃了300多塊,但韓寒那時真的窮得叮噹響,吃完飯,銀行卡里就只剩190塊。
韓寒不是沒錢,是入不敷出,揮金如土。
他花錢的地方主要有三個方向:賽車、女人和做雜誌。
但他賺錢的來源,主要寫書,靠版稅。
可寫書帶給他的錢越來越少。
2006年韓寒還排在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三位,收入960萬,2007年、2008年都淪落到十名開外,分別是380萬和170萬。
而就在韓寒跌落時,從一開始就被拿來比較的郭敬明,已經蟬聯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每年收入都有上千萬。
因為在韓寒遇到路金波時,郭敬明也遇到了他的貴人,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
2006年,23歲的郭敬明拿著自己的完整計畫找到黎波談判。
他對黎波說:「我沒有抄襲;我可以包下我擅長的內容製作和策劃;我能讓你們賺錢。」
黎波心動了,幫郭敬明成立了公司,郭敬明操盤的第一個計畫《最小說》,第一個月就賣了快30萬本。
只收現錢,還不允許退款,第一年這公司就賺了。
要說韓寒和路金波看別人賺錢,不眼紅是假的,因為他們兩個也在搞雜誌。
2009年,韓寒辦了兩本雜誌,一本是與路金波合作的《合唱團》,一本是與盛大文學合作的《獨唱團》。前者是文摘,後者是原創。
為了做好這兩本雜誌,韓寒每個月要投進去10萬元,還給出2000元/千字的超高稿酬,甚至把自己賽車賺來的獎金和年薪用來養活團隊。
可謂有史以來第一回,賽車倒補寫作。
不過,人家郭敬明第一年就賺錢了,韓寒這邊投進去200萬還沒見到個水花兒,他只能在訪談裡說:
「郭敬明一定是最有錢的,他一個月的收入等於我一年的收入。當然,要比他有錢對我來說很容易,但是可能要犧牲一些自由和自我,我並不願意。
「幾年前有人請我拍戲、唱歌、做商演、做代言,都被我拒絕了。」
「我去年推掉的代言至少有500萬到1000萬,靠寫作和賽車,我一共賺了兩百萬,我認為自己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寫東西的人。」
△ 截圖來源:深圳《晶報》
然而,這話說完沒多久,韓寒自己就啪啪打臉。
為了維持《獨唱團》的運營,他在一篇部落格文章《太緊》裡寫下:
「我將在近期內接受一些我個人認可和喜歡的品牌的商業活動,那都是我個人名義的商業活動,我需要為雜誌預留足夠的營運資金……沒有辦法,一樣是為了維持經營,他們可以賣地,我只能賣身。
只不過,當時的韓寒以為自己只會短暫的“賣身”,根本沒想到他的“賣身之路”根本停不下來…
{不}05{/否}
2010年是分界點。
這一年,韓寒的《獨唱團》在將近兩年的籌備中終於出刊。
一個月內銷售150萬冊,半年內銷售500萬冊,定價16元,銷售8000萬。
韓寒賺到錢了,也重返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十名。然而,就在大家歡欣鼓舞,等待韓寒再創造一個奇蹟出來打敗郭敬明時,2010年12月28日,韓寒在部落格宣布:《獨唱團》團隊解散。
隨後,和路金波一起辦的那本《合唱團》也胎死腹中。
△ 截圖來源:韓寒新浪博客
靠雜誌賺錢這條路算是被堵死了,韓寒和路金波在還沒想到更好的法子前,選擇靠代言賺錢,先養活自己和團隊再說。
在路金波的悉心經營下,2010年,韓寒代言了凡客誠品,代言費500萬。
緊接著,他又代言了華碩電腦、帝王威士忌、Subaru汽車等等,代言費都逾百萬元。
這一年,韓寒也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他手握鋼筆,目光冷峻。這篇寫他的文章標題叫做《中國文壇的壞小子》。
雖然後來韓寒說,他是被「老美」下套兒了,但不能否認這次封面帶給他的商業加成。
△ 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人物—韓寒
2011年,韓寒代言雀巢咖啡,代言費超千萬,一時成為「中國代言費最高的明星作家」。
那兩年,韓寒確實嚐到了錢的滋味兒。但人紅到頂兒了,必然會走下坡。
賺到錢的韓寒又成為了一些人的靶。
{不}06{/否}
2012年初,韓寒在部落格發表《談革/命》、《說民/主》和《要自/由》三篇文章,因為話題敏感,爭議多。
其中,最針對韓寒的一篇名為《人造韓寒:一場關於「公民」的鬧劇》的部落格文章在網路上瘋傳。該文的作者名叫「麥田」。
麥田認為韓寒的作品是由路金波團隊“代筆”、“包裝”,甚至連他的博文也是請來“槍手”寫的。
此文就像一顆炸彈,引爆了社會輿論。
路金波氣得跳腳,發微博怒懟:這是一場陰謀。
韓寒更絕,直接懸賞2000萬徵集代筆證據。
大概是看韓寒硬剛的架勢怕了,麥田很快就發微博道歉。
但是「代筆門」並沒有因為麥田的道歉、退出而消停,他丟出的炸彈,餘波尚在。
尤其是以打假著稱的方舟子聞風而來,毫不猶豫地加入這場混戰之中。
約櫃也發出質疑:韓寒「代筆」、「包裝」、「僱水軍」。
他也三度剖析了韓寒在1999年創作的《求醫》一文,認為那是韓寒父親代筆所作所為。
韓寒倒是沒在怕的,整理了1997至2000年間的手稿等1000頁資料,將方舟子告上法庭,索賠10萬元。
再後來,這場「代筆門」混戰以韓寒撤訴而終止。
然而終止時,韓寒的口碑已經大不如前。
2012年春節,「倒韓」之風席捲整個網路。
像極了韓寒17歲時在央視面對的那場專家學者的圍獵,只不過這一次,圍獵他的人更多,還有一部分是他的粉絲和讀者。
因為韓寒在媒體的誘導下,說出了那句話:「希望太太與女友能和平共處…」
不少女粉絲聽了這話,揚淚而去,還有人粉轉黑,毫不留情地加入「倒韓派」。
韓寒再次陷入低谷。
也是從那時起,韓寒就越來越少在部落格上寫文章。
不過,雖然韓寒字越寫越少,但他的錢卻沒少賺。
因為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兒,路金波離開萬榕書業,他出資270萬,再加上韓寒母親周巧蓉出資30萬元共同成立了果麥文化。
很快,這家公司就拿到了聯德創投、普華資本、經緯中國、博納影業的數千萬元注資。
經過數年商業的洗禮,路金波早就不是那個緊攥著5000元的小出版商,這一次,他要幹票大的。
{不}07{/否}
2021年8月30日,果麥文化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根據招股書,IPO前路金波共持有果麥文化32.62%的股份。而除路金波之外的第二大自然人股東韓寒的母親周巧蓉,持有果麥文化4.53%的股份。
一夕之間,路金波和韓寒的財富又上了好幾個層級,路金波身價過10億,韓寒母親身價過億。
不知道,韓寒看到這個消息時,會不會想起2009年他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中國的大城市就是這樣,毀滅100萬個理想,用這100萬個理想誕生出1到2個新富。
那時的韓寒對賺錢還有些偏見,但這幾年,他早就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幾年前,韓寒在演講中換了一套說詞:
「站在這裡談錢,好像和我的形象特別不符。大家覺得我就應該永遠是一個翩翩少年,提著大寶劍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大寶劍不要錢嗎?」
沒錯,大寶劍要錢,而且韓寒現在手上的大寶劍要更多的錢,因為他已經不再寫書,改拍電影了。
當初做雜誌,他投入了200萬就窮得叮噹響,現在拍電影,動輒就是上億,韓寒在金錢面前沒有選擇。
談到電影投資人時,他會發自內心地感謝金主爸爸們的信任,“不是嘴上說說,他們是用真金白銀支持你。”
當然,支持韓寒的還有路金波。
2012年,韓寒陷入低潮時,萌生了拍電影的想法。於是,路金波穿針引線,先拉來了方勵,又找到於冬了。
為了讓韓寒拍滿意,他們一共出了5000萬。
△ 2014年,路金波(左)與韓寒(中)出席電影《後會無期》發表會
韓寒自己也重回微博,為自己的電影盡心盡力做宣傳。
2014年,電影《後會無期》上映,當年不簽賣、不開見面會的韓寒,為了電影四處跑宣傳,並主動曬起了女兒、父母、表妹、童年。
甚至還上了一次《快樂大本營》,盡責地搞笑,任人塗抹口紅。
《快樂大本營》播出那天,韓寒的粉絲痛心疾首地發微博說:“如果韓少再敢上一次無腦的《快樂大本營》,要燒掉他的書。”
韓寒看到了粉絲們的反應,但他說,他還會上去。
果然,第二部、第三部電影宣傳,韓寒都沒落下,能跑的綜藝都跑了,還在綜藝裡玩得不亦樂乎。
當然,他也賺到錢了。三部電影,總計票房超30億。
2015年,韓寒又創辦了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現在的亭東影業,已經先後經過了三輪億元的融資,市值估計到了20億。
商人韓寒越來越稱職。
奇怪的是,越來越商業化的韓寒並沒有發展成郭敬明那麼讓人討厭。
也許他真像多年前,自己在採訪中一遍遍強調的那:“我不是一個重視錢的人,如果只是為了錢,我早就走了其他的路。”
如今,韓寒已經很久沒出新書,部落格也早就不在更新。
韓寒變了,也沒變,他恰如其分地和整個80、90年代的人一起成長。
於是,這一代的人生大概也正應了塞林格那句著名的話:
也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