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廳9年華春瑩簡介(「學霸」華春瑩履新)

2022-10-31華春瑩

10月24日,外交部官網「主要官員」欄位顯示,華春瑩已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分管新聞、禮賓以及翻譯工作。 是現任外交部「主要官員」中唯一一位「70後」。

外交部官網截圖

華春瑩出生於1970年4月,江蘇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已婚,有一女。她是繼李金華、範慧娟、章啟月、姜瑜之後,外交部歷史上第五位女發言人

官方履歷顯示,華春瑩曾在外交部西歐司、駐新加坡大使館、駐歐盟使團等工作,2010年任外交部歐洲司參贊。 2012年,華春瑩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 2019年,華春瑩接棒陸崙,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直至本次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

2012年11月16日,華春瑩首次以外交部發言人身份,出現在外交部藍色新聞發布廳。當時,不少媒體用「端莊又親切」來形容她。時任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司長秦剛在介紹時說,華春瑩從事外交工作二十年,曾在外交部歐洲司以及歐洲和亞洲地區工作過,擁有較豐富的外交經驗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出任外交部女發言人非常適合的人選;相信她會和媒體記者相處融洽,合作愉快。

9年前亮相“藍廳”,秦剛向在場的記者介紹新任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外交部官網「主要官員」一欄最新資訊也顯示,鄧勵已任外交部副部長,分管西亞北非、非洲、歐洲地區、領事事務以及檔案工作。鄧勵曾任駐土耳其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2020年任外交部部長助理。

全縣第一名考入南大,因「笑」圈粉無數

華春瑩出生於淮安市淮陰區(原淮陰縣),18歲時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被南京大學錄取。其高中班主任高從平接受採訪時說:華春瑩雖然出生於幹部家庭,不過,華春瑩從沒流露出“優越感”,高中時代一直留著短髮,擔任過班級團支部書記、學校學生會主席。

“華春瑩給我印像很深,她性格安靜,很斯文,對人很有禮貌”,南京大學退休教師金築雲接受采訪時回憶說,任何時候看到華春瑩,她總是安安靜靜的,穿戴很樸素,笑起來也很恬靜。華春瑩的大學同學、室友週丹丹則回憶說,華春瑩是宿舍裡的「老二」。 “大家都喊她迎春花,因為她的名字倒過來正好是’瑩春華’嘛,而且她的生日正好在4月。”

大學時代的華春瑩(右二)。圖片由南京大學週丹丹提供(圖源:揚子晚報)

據媒體梳理,與華春瑩同期的幾位外交部發言人已先後擔任新的職位。秦剛在擔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禮賓司司長一年後,升任外交部副部長,現在為中國駐美特命全權大使;洪磊現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陸崙現任北美大洋洲司司長;耿爽現為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特命全權大使。目前,外交部的三位發言人為華春瑩、汪文斌、趙立堅。

在華春瑩任外交部發言人期間,媒體形容她的風格為「柔中帶剛」。她在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時,金句頻出,多次出圈。今年8月,新任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的目標是製造「讓中國感到恐懼」的超前技術。對此,華春瑩在8月2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肯德爾說要讓中國感到恐懼,我建議他去問問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同不同意。

而在2017年,一個因口音問題引發的誤解也讓華春瑩因「笑」圈粉。

當年12月19日,大熊貓「香香」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正式與遊客見面,一名日本記者用英語詢問發言人,對於大熊貓「香香」在東京上野動物園公開亮相有何評價。

因為發音問題,華春瑩把“香香”聽成了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杉山”,並嚴肅地回答了問題。

回答完後,一位中國記者解釋道:「剛那個日本記者提的問題是關於大熊貓香香的。」華春瑩恍然大悟,大笑道:「啊!那個香香,我以為你說… 」

華春瑩在回答日本記者關於大熊貓「香香」的問題時露出笑容

目前,外交部新聞司有4位副司長,分別是:汪文斌、趙立堅、胡鍵、蔣小燕(女)。外交部新聞司主要承擔發布中國重要外交活動資訊、闡述中國對外政策工作;承擔國家重要外事活動有關新聞工作;指導駐外外交機構新聞工作;承擔在華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事務;組織進行公共外交;收集分析重要資訊等。

寒冬總會過去,春天必將到來! 首開推特帳號

在外交舞台上,華春瑩用嚴謹的邏輯,和不卑不亢的態度為中國發聲,讓全世界看到一個日漸強大的中國。

2020年2月14日,華春瑩推特帳號正式啟用,這是第一個由中國新聞發言人開通的推特帳號。

在發布的首條推特中,華春瑩寫到,「寒冬總會過去,春天必將到來!」配圖是在寒冬中盛開的梅花。

首開推特所發佈的內容

華春瑩曾這樣說:「如同許多外國駐華外交官和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在中國使用微信和微博一樣,推特是中國外交官入鄉隨俗、與外國民眾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和平台。 」

身為使用推特的一員,華春瑩表示,中國外交官越來越多使用推特很正常。在她看來,一些外國媒體及社群平台充斥著大量針對中國的惡毒謊言、謠言。在黑暗、醜陋的假訊息世界裡,需要包括中國外交官在內的一些人發出真實、客觀、公正的聲音。 「如同在漆黑的夜裡擦亮一些火柴,發出一些光亮。」她比喻說,只要不是鐵了心、閉上眼、假裝叫不醒的人,就能看到一些事實和真相。

開通推特至今,她與網友互動頻繁。

當地時間9月29日,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會議決定,北京冬奧及冬殘奧會不面向境外觀眾售票,僅面向境內符合疫情防治相關要求的觀眾售票。隔天,日本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拜託中國觀眾為日本運動員加油。日本花式滑冰男子單人滑選手羽生結弦的粉絲也在社群媒體上稱「很想去北京」「有些遺憾」。

10月1日,華春瑩轉發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收到的一項「囑咐托」並寫道:「寫給羽生結弦粉絲們,我看到(有日本民眾)發聲:『現場加油,就拜託中國觀眾了'。國新冠防疫措施的理解。北京冬奧成功舉辦而努力。

華春瑩回覆羽生結弦粉絲們

華春瑩也常在推特帳號中推廣中國文化。今年6月,她轉發河南衛視的水下中國風舞蹈影片《洛神水賦》。她寫道:Unbelievably beautiful!Dancing gracefully like a swan and agilely like a #Chinese dragon. “Rhapsody on the Luo River Goddess”, an underwater dance performance on #Henan TV.【「難以置信的美!舞蹈像天鵝一樣優雅,像中國龍一樣敏捷(引用《洛神賦》名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洛神水賦》,河南衛視的一支水下舞蹈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華春瑩還是個網球愛好者。中央國家機關2018「公僕盃」網球(小)團體賽在國家奧體中心舉辦時,華春瑩一身運動服出現在網球場上。

華春瑩打網球。圖片來源 中國體育報

賽後,華春瑩接受《中國體育報》採訪時表示,即使經過了一周的超負荷工作,仍會在周末的早上「掙扎」起床趕到訓練場。 「有時可能頭很暈,步伐很沉重,但到了球場上就能放空一切,專心致志打球的過程也是釋放壓力的過程,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要是十多天不打球,渾身跟生鏽了一樣,特別想打球。

她們都曾任外交部發言人

今年4月,曾擔任外交部發言人的章啟月剛從中國駐希臘大使職位離任。

中國駐希臘大使館微信公眾號在4月發布《章啟月大使致旅希僑胞的辭別公開信》,讓這位14歲時經毛主席批准派到美國學英語、當過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曾被譽為「北京美人」的外交官再次闖入人們視野。

章啟月,新華社圖

章啟月是從2018年8月出任中國駐希臘大使的。她在公開信中寫道:「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到希臘任職已有2年8個月。近日,我將離任回國。因為疫情的原因,我無法行前與大家見面,謹以此信與大家道別。

章啟月195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的外交官家庭,父親章曙是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官,曾出任中國駐比利時、駐日本大使,以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政務參贊,後來擔任外交學院院長。母親薛潤吾曾任職於外交部幹部司。 1973年,外交部報經毛主席批准,決定派遣4名中小學生到美國學習英語。當時這4名學生中,便有時年14歲的章啟月,同去的還有毛主席的英語教師章含之之女洪晃。

1999年初,章啟月首次主持外交部記者會,第一次亮相就被外媒譽為「北京美人」。在發表會的歷練中,章啟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有評論稱,她「反應敏捷,沉著坦然,答問簡潔自如,從不拖泥帶水」。在她主持的一百多場記者會中,從未出現過明顯失誤。她在卸任後回憶,印象較深的一次發布會是2001年“中美撞機那次”,“因為那次我們第一次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利用多媒體手段來說明中國的立場,拿出錄影帶和飛機受損的幻燈片給大家放,很有說服力。

姜瑜是外交部史上的第四位女性發言人。她目前是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

姜瑜 資料圖

姜瑜1964年6月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系。 1987年自外交學院畢業後,姜瑜即進入外交部門工作,擔任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中文秘書、助理翻譯,並於4年後進入外交部新聞司工作。 1992年,當時28歲的薑瑜首次獲得駐外機會,成為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隨員、三秘。

結束3年的駐紐約經歷後,姜瑜重回外交部新聞司,並在其後幾年中擔任新聞司三秘、副處長、處長。 2002年,姜瑜出任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參贊,3年後再次回到外交部新聞司任參贊,並於2006年起擔任新聞司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

《南方周末》曾於2006年刊文關注姜瑜成為外交部發言人這項任命,文章引用前APEC高官王嵎生對姜瑜的評價是「行伍出身,靠真才實學」。 《南方周末》文章也提到了新加坡《聯合早報》駐港記者戴慶成對姜瑜業務能力的評價——她記得見過的每一個記者的名字;會事先做很多功課,才會跟記者談話;主動參加一些外交論壇,認真聽,記筆記。而且,負責處理公署對外新聞的薑瑜“發稿的速度很快”,經常是駐港特派員剛發表完講話,新聞稿就已經傳真到了報社。

2015年,姜瑜獲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開啟其首段大使經驗。 2019年起,姜瑜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

10月14日,駐羅馬尼亞大使姜瑜在《人民日報》發表大使隨筆《汲取歷史智慧 傳承中羅友誼》,紀念中國重返聯合國50週年。她寫道:「在新中國成立5天后,羅馬尼亞就與新中國建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建交72年來,雙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譜寫了一段令人難忘的友誼佳話。

資料來源:外交部網站、中國新聞網、揚子晚報、政知道、澎湃新聞、政事兒、環球網、中國體育報、南方都市報等

欄位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外交部網站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上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