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中的英雄人物雷鋒的簡介(雷鋒精神具有永恆魅力)

2022-10-31雷鋒

雷鋒的一生並不長,只有不到22年,但雷鋒精神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從小處做起,從身邊做起,一絲不苟而又持之以恆地燃燒自己,雷鋒的形象平凡而光輝。在離開雷鋒的日子,人們呼喚他的名字,追尋他的足跡,那「不生鏽」的精神總在歲月沉浮中閃耀,楔入時代的脈動,歷久而彌新。

雷鋒精神具有永恆魅力

統編《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裡》寫道:「沿著長長的小溪,

尋找雷鋒的足跡。

雷鋒叔叔,你在哪裡,

你在哪裡? //

小溪說,

昨天,他曾經經過這裡,

抱著迷路的孩子,

冒著濛濛的細雨。

瞧,那泥濘路上的腳窩,

就是他留下的足跡…”

統編《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雷鋒是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幹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他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標兵、紅旗手等光榮稱號。

1962年,雷鋒不幸因公殉職。他以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 1963年3月,毛澤東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學雷鋒運動。學雷鋒,做好事,蔚然成風。雷鋒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雷鋒精神根植於傳統美德

統編《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

雷鋒精神是革命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精神的延續與發展,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結晶,也是古老的中華傳統美德的延續。

《孟子》中說,“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若“與眾樂樂”,儒家先哲敏銳捕捉人性中分享快樂、助人為樂的善良因子,後經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式的憂樂思想融合,孕育出中華文化獨有的和樂風範。雷鋒精神便植根於此。

實踐與創新發展雷鋒精神

統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

美德的力量在於實踐。學習雷鋒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並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精神與思想擁抱生活、永不褪色。

統編新教材巧妙地將雷鋒事蹟融入具體日常生活情境,鼓勵青少年積極行動,從「獻愛心」「開辦跳蚤市場」等身邊小善做起,向雷鋒學習。

但現實中,不妥當的助人也許不僅無法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道德與法治教材發散思維,結合「重陽節老人遭遇愛心井噴,養老院老人一天內被志工們洗了7次腳」「山西常家祠堂戲樓,讓受災的鄉親有尊嚴地接受幫助」等鮮活案例,引導深入思考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生活中應如何善於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