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舌頭」華少個人資料,從名嘴變成帶貨主播,他經歷了什麼?

2023-10-23華少

從電台到電視台,從主持人到帶貨主播,華少的終極目的也許就是當個成功的商人。

賺錢,賺很多的錢。

那一年,朱丹還沒有被周一圍迷住。

她美艷活潑,在舞台上就像一朵搖曳生姿的玫瑰,又香又甜。

可就算如此,她的旁邊華少的風頭也沒有被搶走。

那時候,華少還很年輕。

穿著西裝,在沒有提詞器的情況下,45秒能說完500個字的廣告詞。

說完之後,還能有餘力地微笑著拍起手鼓掌暖場。

有種絕世高手出招完,寶劍回鞘的爽利。

又像是勝者歸來,於氣定神閒中帶著不易覺察的傲氣。

是啊,那時候的他,在主持界風頭無兩。

節目紅得發紫,自己也扶搖直上。

他何嘗會知道,後來的一切會變得那麼快。

01、蟄伏6年

1981年,華少出生在杭州,原名胡喬華。

因為喜歡四大天王裡的劉德華在《孤男寡女》裡扮演的“華少”,他也就給自己起了這個藝名。

雖然名字起得響,但華少本人的路卻沒那麼順利。

他自幼父母離異,跟著父親長大。

3歲還不會說話,一度被人當成「小啞巴」。

好不容易會說話了,6歲的時候父母又離婚了。

本來就不太會說話的他,就又開始了漫長的緘默。

幸好電視拯救了他。

90年代,大專辯論賽大行其道。

各大名牌學校的學生在辯論賽中侃侃而談,意氣風發,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偶像。

也成就了不少學生。

《最強大腦》的主持人蔣昌建就是脫胎於此。

華少也不例外,他抱著父親送他的《決戰獅城》看得心潮澎湃。

他終於打開了自己,不僅變得愛說話,還愛上了辯論。

國中當了學校廣播站的廣播員,高中又被選入浙江台當了小主持。

大學他順理成章地就報考了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前又去參加了主持人大賽。

取得了前10的成績後,學校將他作為優秀畢業生推薦給了杭州廣播電台。

一切都非常完美。

但之後的路就沒那麼幸運了。

台領導一看,覺得他其貌不揚,不適合當成主力推出。

但又是學校推薦來的尖子生,就給了檔普通音樂節目讓他主持。

這項主持就是六年。

電台電視台的主持人都是流動的。

他也獲得幾次去電視台主持節目的機會。

例如2003年的《星夢工場》、2004年的《娛樂財富》。

但都被投訴笑容僵硬,眼神空洞,沒了下文。

但同時,他在電台主持的《交通快活人》卻成為了收視率同時段的杭州第一。

節目也獲得了2005年杭州十大品牌欄位。

明眼人都看得出,華少的節目策劃和主持能力都已經不錯了。

差的就是風度氣質。

但那時候,他也才20出頭。

氣質和風度都可以後天養成。

2007年,他的機會來了。

02、走紅之路

2007年,浙江衛視準備開一檔新節目《我愛記歌詞》。

華少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當了6年的音樂節目主持人,簡直可以說是「中華曲庫了」。

從聽到消息那天開始,他就躍躍欲試,主動找領導請纓。

但領導表示,有合適的主持人了。

領導者覺得他的風格有些犀利,不適合當娛樂主持人。

但對這檔節目實在感興趣的華少並不甘心。

他盤算了一下,決定要努力。

他知道自己的三個優點:人緣好,勤快聰明、音樂儲備和知識非常豐富。

於是,在節目組籌備的時候,他就常常跟著一起開會。

人家10點開會,他九點半就在會議室忙著佈置。

都是同事,真開會了,他坐著旁聽,大家也覺得沒啥。

他一邊開會,一邊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

慢慢在調整自己的風格。

另一方面,他又運用自己的音樂知識,和在電台的節目經驗,給節目組提了很多建議。

包含歌曲的選取,應該用什麼形式播放,長度多少,如何與觀眾互動,怎麼製造爆點。

甚至舞台的流程和設計他都全部參與。

他的熱情程度不亞於籌備組的任何組員。

就這樣,熬了幾個月。

等到節目試運行的時候,大家發現他已經深度參與了很多。

不讓他進來工作似乎少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時間的籌備加磨合,他與節目已經融為一體了。

就這樣,他靠著自己「搶來」了這個項目。

華少能進入我愛記歌詞,離不開他的犀利和功利心,但這種特質是把雙面刃。

進入我愛記歌詞之後,他和朱丹成了搭檔。

兩人配合無間。

讓這檔節目成了王牌。

他們兩人的組合也成了名副其實「黃金搭檔」。

兩人關係非常好,他也曾經給自己的父親介紹過朱丹,想讓朱丹當自己的繼母,被朱丹拒絕了。

在高強度、快節奏的主持中,兩人有來有往,讓節目始終保持了沸騰的熱度。

他和朱丹也成了台裡的一哥一姐。

只要他們同時出現的節目,收視總是很好。

只要缺了一個人,就總讓觀眾覺得少了什麼。

這也讓他們沒辦法拆開和別人組合,兩人在一個節目裡連軸轉。

成了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磚。

他們不僅要主持,還要配合綜藝表演才藝,還要進行訪談類節目。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之下,朱丹崩潰了。

一次她發燒了三天,依舊沒有時間休假,最後只能在後台崩潰大哭。

狀態不好,也影響了她的主持。

原本神采奕奕的她開始常說錯話,精神恍惚。

最後,她果斷選擇了離職。

朱丹走了,獨自在台上的華少十分孤單,沒有了朱丹,人們覺得華少的光彩也少了很多。

《我愛記歌詞》也走向沒落。

此時,一個新的節目又來了,那就是《中國好聲音》

但這檔節目主持人很難有風頭。

03、從高峰到低谷再到跨界

好聲音這檔節目的設定重頭戲是導師。

四位音樂大咖背對選手,盲聽。

聽到心儀的歌聲時,轉身。

和《我愛記歌詞》以素人為主,全靠主持人掌控節奏不同。

《中國好聲音》的幾位導師都是在娛樂圈浸淫已久的老人了,非常有娛樂精神,自帶娛樂效果。

且不說他們之間互相爭論的高潮迭起。

就是他們和學員的對話也是趣味十足。

汪峰的「你有什麼夢想。」更是一再出圈。

固定的流程,搶鏡的導師,才華洋溢的學員,讓主持人徹底淪為了背景板。

然而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華少居然又突圍了。

作為一檔大牌雲集的節目, 贊助商自然不可或缺。

在一次主持間隙,他只花了47秒就念完了350字。

且中氣十足,吐字清晰。

他一戰成名。

之後,隨著《中國好聲音》的崛起,他也成為國內主持人中的top。

相較於其他主持人,他的主持更具活力,衝擊力,也更激烈。

正如他初入這個行業時業內人士的判斷。

但相較之下,華少的信念感並不強。

他的商業意識很濃厚。

有個小插曲,2014年他當紅的時候,接受過一次訪問。

面對主持人提出的:「主人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為嘉賓負責,為平台負責」三個負責的說法,華少提出了否定意見。

他表示,自己沒有那麼強烈的使命感,他只為製作方、投資人和購買電視節目的(商家)負責。

也許正是這樣,他走紅後所做的一切都顯得有些功利了。

他在主持的《大牌駕到》時候,對嘉賓的態度與他闡述的一致。

面對唐嫣的時候,他直言不諱的提問:“年收入是多少?”

唐嫣為難的說:“沒算過。”

一般主持人到這裡就會算了,因為誰都知道,沒人會說答案。

但偏偏華少不依不饒,追問著房子買在哪,車子有幾輛在哪裡等等。

其實這些問題作為訪談類節目毫無深度。

追問這些真的毫無意義。

造訪張家輝的時候就更無厘頭。

明里暗裡都貶低對方,刻意的擺弄自己的名表。

當聽說對方只有一套房的時候,他的助手也不失時機的喊出了:“華少現在就有三套房,還都是豪宅。”

隨後,他又開始追問張家輝女兒的擇偶條件。

可張家輝的女兒只有10歲。

到最後,讓張家輝連續兩次說出了不滿。

直言主持人要注意分寸。

除此之外,在主持《追我吧》的節目時,多次多位參與的明星都曾表示了節目的強度有些大。

鐘楚曦直接在社交動態上表示“太累。”

世界冠軍鄒市明那麼好的體力,在錄製節目時,也出現了狀況。

李汶翰也受過傷。

但在面對這些節目的時候,身為主持人的他並沒有體現出應有的控場能力。

最終,造成了悲劇。

而後,作為主持人的華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暫時淡出,事業一落千丈。

顯然,這也不是華少想要的結果。

他的心情同樣沉痛,為此他乾脆轉做了幕後。

但事情遠遠沒有完。

之前就對他主持風格不滿的觀眾否定了他的所有。

從工作到人品。

事實上,華少並非一無是處,但他用高傲毀了自己的觀眾緣。

後來,他生病了。

為了養病,人變得很胖,他停止了很久的工作。

2020年,他開始帶貨了。

2021年,他又出現在《寶藏般的鄉村》節目中,擔任主持人。

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又起了風波。

在節目現場,嘉賓孔雪兒因為沒吃過魚子醬,在現場一口就將有魚子醬的食品吃了下去。

華少見狀,又開啟了嘲諷模式。

“你在吃瓜子仁嗎?”

“給你搞碗泡飯好不好?”

一連串的嘲諷讓孔雪兒的臉紅了起來。

但華少這一波秀優越遭到了大家的反感。

而後,他又出現在現場的新聞報道裡。

他在風雨裡播報著颱風的狀況,看起來非常努力。

但依舊沒有換回當初的口碑。

總之,他的種種看似像是復出的舉動都沒有太大的動靜。

全都不了了之了。

華少現在更多的業務是直播。

他在直播間裡靈活無比,略有些肥胖的身體有如裝了馬達般的高效。

他的帶貨成績很好。

做過主持人的他,語言功底和控場能力依舊很強。

和其他明星相比,他已經把直播實實在當成了事業。

觀眾說他是胖子,肥仔,他不但不怒,反而很高興。

「沒別的!罵我,他們就高興」。

“我就是要和他們互動,把他們留下來,萬一就買東西了呢?”

為了讓觀眾高興,他甚至把直播間命名為「肥仔華百貨公司」。

他曾三天幾乎不休息的直播,嗓子啞了也不下播。

他也一直堅持站著直播,為的是看起來有活力。

因為敬業,他的成績很好,曾經創下一天帶貨1.8億的紀錄。

現在每場直播也都有幾十萬人觀看。

很多人惋惜他從主持一哥淪為帶貨主播。

也有人嘲笑他為了帶貨「醜態百出」。

這些他都知道,但他不在乎。

05、他本質上是個商人

華少並不是多麼惡劣的人。

只是人們對他的理解錯位了。

你以為他是主持人,事實上,他一直把自己當成了商品。

從一開始主動「搶」節目,他的心態就是生意人。

只做有「利」可圖的事。

你以為他在主持節目,但他以為自己在為投資者賺錢。

嘲諷嘉賓、挖人隱私、出言刻薄甚至炫富,這些事情,他未必覺得好。

但這樣做了,節目有爭議,有收視。

用他的話來說他負責的人裡面只有「製作方、投資人、節目的購買人」。

沒有嘉賓和觀眾。

雖然大眾不滿,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節目出售方,他的任務完成的很出色。

他曾經說過,自己的夢想一直在改變。

科學家、司機、運動員、主持人,現在則是當直播帶貨裡的大咖。

訪問過他的主持人田歌一語中的:「時代怎麼變,你就喜歡什麼。」

他也不避諱地說自己是個「機會主義者」。

尋找機會然後進攻,成名或賺錢,這就是他的人生理想。

這樣的心態,外人無法評價好不好。

2022的好聲音結束了。

但這屆冠軍和之前相比,聲勢弱了很多,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檔節目開播了,又結束了。

但對華少來說,他可能已經不在意了。

現在的他,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長在了直播間。

拿著毛巾,不時擦一下額頭上的汗珠。

然後接著賣力的吆喝。

成績斐然。

從高峰到低谷,再到跨界。

10年時間,華少嚴格實踐了自己的價值觀。

但如果當初,他不那麼功利,稍微關註一下他人的感受,稍微多一些同理心。

不要那麼殺伐果斷。

現在會不會好一些

但這些也都是也許了。

罔顧他人終究會被別人無視。

只是希望,這次,他面對觀眾的時候,多一些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