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真的練就金鐘罩、刀槍不入嗎?歷史上鰲拜真面目究竟如何?

2024-12-23鰲拜

鰲拜

鰲拜到底是影視人物,還是在歷史中真實存在?

最初了解鰲拜,是從一些熱播的影視劇中,特別是星爺的電影,影片中鰲拜刀槍不入,刀砍一條線,槍扎一個點,真的是鋼筋鐵骨之軀,讓人望而生畏,總覺這個人天下無敵、不可戰勝。

而且,在影視劇中,鰲拜還是一個十足的功高震主的奸臣形象,這就是我兒時以來對鰲拜的所有印象。

鰲拜

歷史上的鰲拜,他並沒有那麼神的武功,那種金鐘罩、鐵布衫一類的,也都是影視劇需要杜撰出來的。

鰲拜

但在他一生中,誓死追隨皇太極,戰功赫赫,威名赫赫;曾在皇太極、順治、康熙三帝(太宗、世祖、聖祖)殿下稱臣,可謂功高震世。

鰲拜,出生年月不詳,卒於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滿洲鑲黃旗人。早年,鰲拜隨皇太極南徵北戰,是皇太極的死忠之臣;皇太極去世,鰲拜力挺順治,仍舊是大大的忠臣形象;順治去世,遺詔命鰲、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為輔政大臣,當時康熙8歲。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權被拘禁於幽所,不久便死了。

這就是鰲拜的一生,可謂是起伏、大起大落,既充滿爭鬥又充滿幸運的一生。


鰲拜憑什麼成為紅極一時的權臣?

鰲拜

鰲拜出身將門,叔父費英東追隨努爾哈赤起兵,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之一。鰲拜自幼習武,精通騎射,青年時便開始從軍,特別是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攻察哈爾部、徵戰朝鮮,都有他參與其中。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大戰役」:

1.皮島海戰

皮島,位於朝鮮北部,鴨綠江口以東,原是一片無人區,明軍當時將之作為抗金基地,明將毛文龍將之改名為「皮島」。

鰲拜

皮島海戰,是鰲拜所立下的第一大功。天啟年間,遼東失陷於後金之手後,明將毛文龍退守皮島,與寧錦線明軍遙相呼應,成為後金的一大心腹之患。努爾哈赤一直想要拔掉這顆釘子,但始終未能如願。

鰲拜

崇德二年,也就是1637年,皇太極下令攻打皮島。前期久攻不下,皇太極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接手,鰲拜就在軍中。

戰鬥期間,鰲拜主動請纓:“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鰲拜與準塔率部渡海進攻,遭遇明軍強烈抵抗。情勢危急之下,鰲拜大聲疾呼,第一個衝向明軍陣地,與明軍展開殊死肉搏,最後皮島被攻克。

鰲拜

捷報傳回,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撰文祭告努爾哈赤,並給鰲拜記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2.松錦會戰

錦州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從地理位置來看,錦州以南為松山城,錦州之西南為杏山城,杏山之西南為塔山城,錦州以西為寧遠城,這些城鎮便構成了明軍防禦體系。

鰲拜

因此,對於錦州,皇太極勢在必得。

崇德6年,也就是1641年,皇太極命鄭親王濟爾哈朗進軍錦州,鰲拜隨行。

8月初,明總督洪承疇率13萬大軍應援,與錦州守軍祖大壽遙相呼應。

在明軍前後夾擊下,濟爾哈朗部受挫。武英郡王阿濟格派兵增援。

增援途中與明軍遭遇,鰲拜率領鑲黃旗護衛軍纛,擊敗明軍,並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明軍步兵陣地前,再敗明軍。

鰲拜

此次戰役中,鰲拜五戰五捷,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8月中旬,皇太極親率部隊增援,洪承疇部敗退,清軍一路追殺,鰲拜於途中截殺明軍,又立大功,升護軍統領,這個官爵已經比較高了。

3.西充之戰

鰲拜

松錦會戰,為清軍入關奠定堅實基礎。順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贏親王阿濟格奔赴陝北,圍剿退守西安的李自成農民軍。

從內蒙直取陝北途中,鰲拜身先士卒,領兵攻陷4城,降38城,可謂大獲全勝。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退往胡廣,最後死於湖北九宮山。

順治3年,也就是1646年,鰲拜又隨軍開始對付大西軍。大西軍乃張獻忠部,當時其部隊已經退守西充一帶,鰲拜率兵阻擊,大西軍主將張獻忠被殺,部隊大敗而逃。

此戰,清軍破大西軍營壘130餘處,殺數萬人,繳獲戰馬1萬多頭。鰲拜居首功。


皇太極死後,鰲拜又為何能得順治賞識?

鰲拜,可說對皇太極忠心耿耿。 1643年,皇太極過世後,清內部出現帝位之爭,主要發生在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皇太極弟弟多爾袞之間。

鰲拜

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鑲黃旗擁立豪格,多爾袞親率的正白旗、鑲白旗擁立多爾袞,而當時鰲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手握重兵,舉足輕重。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讓人感動的大事。

鰲拜與兩黃旗索尼等8人聚會一處,發出“共立盟誓,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豪格上位。

同年8月中旬的一天,眾人在崇政殿繼續討論皇帝的人選。而鰲拜與兩黃旗已經全副武裝,包圍了崇政殿,武力脅迫多爾袞就範。鰲拜說:“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猶如天高海深,如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

多爾袞迫於壓力,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而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輔政。

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

鰲拜先是擁立豪格,繼而擁立福臨。順治皇帝自然知道鰲拜是自己人。


鰲拜就那麼一帆風順嗎?

不是的!多爾袞攝政之後,多次加害鰲拜,最主要的有三次:

1.順治元年

當年,鰲拜隨英親王阿濟格徵討李自成大軍,立有戰功。隔年,順治皇帝命阿濟格部班師回朝,阿濟格並未服從命令,因此受到處罰。

阿濟格暴躁異常,曾私下稱順治為“孺子”。清廷命正黃旗譚泰會同鰲拜將阿濟格稱皇帝為“孺子”一事告知全軍。譚泰念及舊情,未照辦。而鰲拜也因聽了譚泰之言,被罰沒軍功,罰銀100兩,幾乎被革職。

鰲拜

2. 順治五年

也就是打敗大西軍之年,豪格率軍回京。

鰲拜手下參領希爾良冒領軍功,鰲拜因勘察不實,又幾乎被革職。之後,更發生了一件令鰲拜幾乎無法翻身的大事。

鰲拜等人當年擁立豪格之事被人翻出,多爾袞藉機發難,欲致諸人於死罪,其中也包括鰲拜。

雖然最後免於一死,但所受到的打壓,也是巨大的。

鰲拜

3. 順治七年

這年,多爾袞生病,想請順治探望。隨後,又藉此事,想要治鰲拜「違令瀆請」之罪,差點被執行死刑,後改為降爵。

直至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死,順治親政,鰲拜才得以緩一口氣。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皇太極期間,還是在順治期間,鰲拜都是忠於帝主,雖有波折,但福大命大,最終熬到了順治親政,也就迎來了他官場上的新生。


鰲拜是怎麼死的?

順治皇帝在位18年,就去世了。順治死前,立三皇子玄燁繼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這四位輔政大臣,是有前後順序的,鰲拜排在最後。

雖然鰲拜排在最後,但他的蛻變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他漸漸成為了第二個多爾袞。

鰲拜

四大輔政之臣首位索尼,年老體弱又多病,幾乎不問朝政。

蘇克薩哈曾依附於多爾袞。多爾袞死後不久,蘇克薩哈便跳出來告發多爾袞而得玄燁也就是康熙重用。但因其是“反骨之臣”,所以其他輔政大臣都看不起蘇克薩哈。

遏止隆也是同鰲拜一樣出自鑲黃旗,為人沒有主見。

因此,鰲拜雖位列第四,但實際上權勢卻是強極一時。

鰲拜

鰲拜囂張到什麼程度呢?朝堂上當面頂撞小皇帝康熙;當著康熙的面,斥責殿內大臣,就像訓斥自己的兒徒一樣;朝賀新年時,鰲拜身著黃袍,與康熙皇帝僅差了一頂皇冠。

康熙6年,索尼死。這個老傢伙雖然庸碌無為,但死前卻做了一件令康熙感動的事,上書請小皇帝遵循先帝也就是順治皇帝14歲親政的先例,懇請康熙親政。

隨後,蘇克薩哈請命辭去輔政之臣,而鰲拜不想就此退出權力中心,遂羅列24款罪名,將蘇克薩哈致死。

康熙當然知道蘇克薩哈無罪,但也無法硬抗鰲拜,這也使得康熙恨極了鰲拜,必欲除之而後快。

鰲拜

蘇克薩哈死後,遏必隆無足輕重,鰲拜幾乎獨攬了六部實權,康熙已經感覺到了威脅。

14歲的少年康熙是如何做的呢?他召集了一批親貴子弟,在宮內練習布庫,就是類似摔跤的一種,鰲拜不以為意,以為少年皇帝貪於玩耍,他也樂得見之。

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5月,康熙將鰲拜親信派往各地,讓自己的親信掌管了京城防衛;之後,詔鰲拜入宮。

鰲拜並未察覺異常,進宮後,便被一眾親貴子弟摁倒在地,鰲拜被抓。

鰲拜

最終,少年康熙還是念在鰲拜侍奉皇太極、順治之功,免於死刑,但鰲拜不久之後,也就死在了自己的幽所。鰲拜的黨羽,也是死的死、亡的亡,樹倒猢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