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黨研
2014年3月18日,習主席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講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國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唸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多次泣不成聲。講話中指出: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 「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人民公僕焦裕祿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的貧苦家庭。 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2年,焦裕祿調到河南省蘭考縣,先後任縣委會第二書記、秘書。
焦裕祿帶領蘭考除「三害」調查隊勘察沙丘
當年的蘭考有「三害」——鹽鹼、風沙、內澇。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準。在焦裕祿同志的帶領下,蘭考縣委組建了「三害調查隊」120人,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帶隊走訪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行程2500公里,記錄全縣84個風口、 1600座沙丘,把縣內所有的窪地、淤塞河道繪圖編號,取得了戰勝「三害」的第一手資料,制定了切合實際的植樹造林、翻淤壓沙、挖河排澇、改變鹽鹼等一系列改變蘭考面貌的規劃。調查工作非常艱辛,焦裕祿同志身先士卒,有同志擔心他的病情,勸他不要參加調研,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焦裕祿在蘭考下鄉時騎的腳踏車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的辦公室
焦裕祿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1964年春天,當蘭考除「三害」鬥爭進入關鍵階段,焦裕祿的肝病也惡化了。講話時,他常常用右手按住肝部;在辦公室寫文件時,他就用刷衣服的刷子一頭頂著肝一頭頂著藤椅工作。時間長了,藤椅上就被頂出個窟窿。
焦裕祿生前所使用的藤椅和衣物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過世後,蘭考人民在根治「三害」的道路上接續奮鬥,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南部戰區權威發布
監製:梁啟英 田軍裡 編審:劉道付 姜博西
編輯:孫炳祥 責任編輯:汪尚建
刊期:第 1074 期 投稿信箱:nbqjh_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