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簡介(1949年新中國確定國名,張治中提議減掉2個字,毛主席:同意)

2022-11-13張治中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在即,北京正積極做好建國的準備工作。建國是一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家名稱的確定。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因此,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共同商議新中國的命名議題。

張治中

就在大家各抒己見、爭論不休之際,特邀嘉賓張治中卻提出要刪掉兩個字。

毛主席思索片刻後,立刻表示同意,於是新中國的名稱就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那麼,究竟刪掉的是哪兩個字?張治中又是何等人物?他的建議為何能被毛主席欣然接受?

一國之名,需八方兼備

想回答以上問題,首先要了解國家的命名方式,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個合格的國家名稱,既要體現國家的地域、民族,又要凸顯國體、政體,還要強調該國的特殊性與獨立性,保證要素齊全的同時還要言簡意賅。

地域、民族問題上,「中華」二字一直深得人心。

「中」字源自秦朝記載,意為中央之國,後經唐、明、清朝推廣至周圍漢文化藩屬國;而「華」意為華夏,由於夏可指單一朝代與夏族,而華確實地域內多民族的集合體,所以取於華。

自腐朽的封建專制被推翻後,中華大地不再隸屬於個人,因此就沒有諸如「明」、「清」這樣的國號。

而在近代民主革命中,「民族」的觀念開始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因此不必強調新國家的個人屬性,用「中華」表明地域與民族即可。

張治中

在後面的修飾定語中,就需要各界人士仔細商討,共同決定了。

從國體來看,毛主席早在《新民主論》、《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多次提出,中國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是人口基數最大的工人與農民。

人民民主專政是新中國確立的國體,確定了領導階級屬於共和國體制範疇。

綜合以上考量,新中國的名稱初步確定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

張治中

看似刪除“民主”,實則弘揚民主

而張治中所建議刪除的兩個字,正是中間的「民主」二字,為何「民主」不應該納入新中國的名稱之中呢?

乍看之下好像漏掉了最重要的成分,但仔細思考後,就會發現這是張治中對新中國與新民主革命深刻理解的必然產物。

「民主」其實是個縮寫,它的全名是人民當家做主。

在近代社會以來,世界各地相繼推翻了代表落後生產力的封建王朝,轉向為大眾帶來更好生活的民主之路,生產力與權力的不匹配是封建王朝的普遍特徵。

張治中

不光是中國歷朝,歐亞大陸上的所有君主王朝都有類似的特徵: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握有生產資料的人開始逐漸登上歷史舞台,認為自己所在的階級應參與議政,應當決定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權利從中央集權回歸到資源擁有者手中。

縱觀世界近代史,西方所進行的是資產階級革命,頻繁的航海貿易與狹小的地域造就了生產資料最終流入少數資本家手中,他們需要擴張、需要殖民、需要在更多地方獲得廉價的生產原材料。

所以,在西方國家眼中,「民主」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其目的也是為了讓本國的產品更能傾銷至國外,讓資本家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

而中國的國情卻與率先革命的西方國家截然不同,中國的幅員遼闊,導致幾千年來都可以透過農業穩定發展,而不用依靠貿易左右國家財產。

生產資料掌握在農業人口手中,一切的利益衝突都離不開土地,從宏觀上看,便是地主兼併農民土地進而鞏固自己在當地的影響力。

張治中

城市生產資料掌握在外國資本家手中,民族工業起步艱難,無法與外國抗衡。

經過土地改革後,鄉紳與地主階級將土地歸還於農民,國家的決策者則從少數寡頭轉向人民。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也源自於馬克思主義,並在中國土地上進行深刻實踐與經驗累積後誕生出了嶄新的毛澤東思想。

在中國人眼中,「民主」的概念更貼合真正的民主,是馬克思思想中讓無產階級領導政權的實際體現。

中國與西方國情不同,如果一言以蔽之,都稱為“民主”,顯然會造成不小的語言歧義與文化分歧,西方國家會錯將中國的民主理解成他們的民主,很容易造成誤解。

張治中

首先,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會明白,中國的「民主」究竟是誰在領導?是否與自己國家一樣,生產資料都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亦或者中國根本不是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

其次,西方在階級利益上不可能認同中國的民主,一旦這種思想深得人心,將會在歐洲各地再次爆發無產階級革命,嚴重破壞資產階級統治地位。

所以,與其多費口舌爭論黑白,倒不如直接點明差異性,凸顯「人民」二字而非「民主」。

“人民民主專政”其內在意義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將權力真正歸還於人民,讓群眾決定未來的發展路線。

漢語中的「人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詞彙,它不同於「百姓」與「大眾」這類對於群眾的普通稱呼。

「人民」更能賦予中國人神聖的權利,保留了身為無產階級勤勞的驕傲與智慧,是本身就帶有「民主」意義的。

張治中

張治中認為,若能在國家名稱中去掉「民主」二字,一能彰顯於資本主義共和國的不同;二能明確中國的國體,不囉嗦也不小氣。 實屬兩全其美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這個名稱更能體現中國的特殊性,更能體現中國是切身實地為人民著想,人民真正可以參與到建設國家中,這在此前的國家命名中是絕無僅有的。

張治中

毛主席在聽完張治中同志的建議與理由後,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

於是,會議最終決定,新中國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時,問題也來了:

為什麼張治中同志能夠提出如此高瞻遠矚的建議?他的經歷與成就如何讓他對新中國有如此深刻的見解?

張治中-心系中華的“和平將軍”

張治中出生於1890年,也就是光緒16年,安徽巢縣人。他的祖父是樸實的農民,父親是當地手工藝業從業人員。

出身貧寒的張治中從小未能專心在私塾讀書,16歲時開始在外漂泊,在揚州的商舖裡做過學徒。

年輕的張治中親眼目睹了晚清的衰退與底層百姓的疾苦,孩童食不果腹,不能安心讀書認字,像他這樣年紀輕輕在外漂泊謀生的少年還有不少…

張治中

宏觀上,當時的中國遭到外國列強的多年欺辱,洋人在中國總是顯得高人一等,而清政府的消極政策與不作為更是讓群眾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剝削與壓迫。

可以說,張治中是當時最想改變中國的人之一。

在揚州學商的過程中,張治中成為了鹽務緝私的候補兵,後來進入警察學校學習,畢業後正式成為警察。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張治中積極參與了揚州城的反清起義,從此走向軍旅生涯。

張治中隨後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參加過1917年的護法運動,後入職於廣州黃埔軍校,同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參謀長。

張治中

張治中在黃埔軍校任職期間,與共產黨周恩來、惲代英交往密切。 身為窮苦人家的孩子,張治中非常認同共產黨的思想與理念。 同時,他也十分認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聯工農」的三大政策,並積極為此付出實踐。

隨後的北伐戰爭期間,張治中前往武漢黃浦分校任職,並赴美進行進修與考察。

張治中

張治中的愛國思想主要體現在抗日戰爭期間,1932年他率部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並對日軍給予沉重打擊,讓日軍推遲了全面入侵中國的計劃。

在西安事變中,張治中將軍顧大局,主動提出和平解決問題,並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滿腔熱血投入抗日戰爭。

在全面抗戰期間,張治中參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後擔任湖南省主席,積極號召湖南各界人民投入抗日救國當中。

張治中

然而在抗日中期,張治中因對蔣介石政府過於信任,帶頭髮動對“焦土政策”,間接導致千年古城長沙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隨後的張治中為人低調,謹言慎行,認真工作,這種兢兢業業、安分守己的工作態度深得蔣介石的喜歡,並開始逐步信任與提拔張治中。

與其他國軍將領不同的是,張治中是蔣政府麾下唯一沒有與共軍展開衝突的將軍,他在處理任何與共產黨有關的事務中,都抱持著和平與緩和的態度。

在他心裡,同為華夏同胞,共擊外敵才是頭等大事,於是被人們稱之為「和平將軍」。

這個頭銜的光輝也體現在和平解放新疆上,張治中在新疆的和平解放中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解放戰爭期間,張治中極力擁護國共兩黨和平解決問題。 1949年,張治中以國民黨代表前往北平參與和談,和談過程中,國民黨對共產黨所提出的各項條件悉數拒絕。

後經周恩來同志的再三請求下,張治中留在了北平,與全中國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商議建國之大事。

張治中

身為國民黨將領,張治中的身分是特別的,但是憑藉他半生的愛國表現,毛主席與周恩來都希望張治中同志可以作為特別代表,為新中國的各項事宜提出寶貴意見。

而貧苦的出身,讓他更清楚中國的本來面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人民當家作主的分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新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政府才能過長治久安。

張治中

所以,刪除國名中「民主」二字的建議,並不是張治中草草提出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寶貴建議。

因此,毛主席才會欣然接受張治中的建議,將新中國取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除了國名的建議,張治中也積極參與了新中國國旗的評選。他的語言樸素而誠懇,每個建議理由都如此充分與務實。

評選過程中,張治中再一次直言不諱地否定了毛主席青睞的「黃星黃槓旗」。

雖然國旗下方的黃槓象徵著黃河,但這條筆直的黃槓卻顯得十分生硬,讓左上的五角星倍感孤獨。

張治中

話鋒一轉,張治中卻非常欣賞曾聯松所設計的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和國名一樣,能夠清楚詮釋新中國國家與人民的關係:

四顆星代表中國各種階級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散發出新的光芒。

這項提案很快就被所有人一致認可。

新中國成立以後,張治中同志仍積極投入到國家的建設與發展當中,在促進兩岸關係與建國起步階段的發展上鞠躬盡瘁。

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張治中,說他是三次來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熱愛和平的人。

1969年,張治中病逝,享年89歲。

張治中

結語

張治中都盡心盡責地完成了屬於自己的工作,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珍貴且有益的,他心系的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大國,盼望的是新中國在擺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後能夠重振中華之榮光。

時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享譽世界各地,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今天的中華人民站了起來,一直挺直著腰板過日子,與世界各國平起平坐,共同書寫中國人民與人類歷史新的篇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