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莊王一次大宴群臣,直喝到日落西山,又點起燈燭繼續喝。忽然,刮起一陣大風,把宮中的燈燭全部吹滅。這時,一個喝得半醉的將軍忽然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妃子大驚,摸著這個人的頭盔,折斷了他頭盔上的帽纓,大喊:“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我已經折斷了他的帽纓, 拿在手上,請一會兒點燈後看誰的頭上沒帽纓,問他的罪!”
楚莊王馬上說:“且慢! 我今天請大家喝酒,使有的人喝醉了。酒後失禮不能責怪。我不能為了顯示你的貞節而傷害我的大臣。”莊王又說:“今天痛飲, 不拔掉盔纓不算盡歡,大家都把盔纓拔掉!”參加宴會的有一百多人有盔纓,全部拔掉了,然後才重新點燈。君臣直喝得盡歡而散。
三年以後,楚晉大戰。有一位將軍總是奮不顧身沖在前面。他首先沖進敵陣,擊潰晉軍。莊王把那位將軍召到跟前,對他說:“我平日並沒有特殊優待你,你為什麼這麼舍生忘死地戰鬥呢?”那個人回答說:“三年前宴會上被折纓的就是我。蒙大王不殺不辱,我決心肝腦塗地,以報大王之恩。”由於楚國將領個個效忠,終於打敗了晉軍,楚國從此更加強盛起來。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可以減少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紛爭。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原文: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 」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懽。餘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懽而罷。居三年,晉與楚戰,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奮,首卻敵,卒得勝之,莊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失禮,王隱忍不加誅也;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願肝腦塗地,用頸血湔敵久矣,臣乃夜絕纓者。得以強,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