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小品公主」的金玉婷,憑藉著出色的表演技巧和親和力,贏得了大量觀眾的青睞,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金玉婷的謠言四起,各種花邊新聞向她襲來,最終導致她患上了精神上的疾病,從此在娛樂圈隱退。
而這一切到底是因為什麼?又是怎樣的謠言讓未來可期的她走進痛苦的漩渦?
成名之路
1973年金玉婷出生在黑龍江的一個平凡家庭。在金玉婷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身患重疾,幹不了什麼重活,自然是沒有什麼經濟來源。
父親作為家裡的支柱每天在外面奔波忙碌,忙起來的時候根本看不見人影,更別提照顧金玉婷了。
這讓金玉婷從小就養成了獨立和會察言觀色的本領,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了些,但是對於生活的熱情卻從來沒有消減。
金玉婷自幼喜歡相聲小品,在學校時就展現了非凡的表演才華。 13歲那年,有藝術院校到學校招生,她看見眼前的好機會,想著奮力一搏。
憑藉著對舞台的熱愛和努力,她順利的考取了花旦專業,這對金玉婷來說,是進入表演的敲門磚。
經過了兩年的學習,金玉婷又到了瀋陽軍區成為了一名文藝兵,她不斷的在各種機會中磨練自己的演技,這也為她後面她演藝事業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幾年的學習金玉婷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有系統的學習,於是她決定去考上海戲劇學院。由於前幾年的經歷,讓金玉婷的專業水平遠超同期的考生,並獲得了專業第一的好成績。
相較之下,金玉婷的文化課並沒有好的發揮,可是上戲就在眼前,她不想放棄。上戲的老師來信告訴金玉婷,她的專業課不錯,希望她來年再報爭取及格,並且十分看好她。
這對金玉婷來說像是有了一個定心丸,她還是想再爭取一下,於是隻身一人拿著幾百塊錢,坐著綠皮火車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上海。
到了上海之後的金玉婷還是希望老師給自己一個機會,許是專業基礎過於優秀,老師們也不捨得放棄這個好苗子,於是破格讓她參加複試。
幸運的是,金玉婷的表演並沒有讓老師失望並且被給予錄取。由於成績上的破例,她的學費比同期學生高出許多。
家裡本來就不同意她來到離家這麼遠的地方去學習虛無縹緲的表演,對於她的父母來說,找一份穩定踏實的工作比什麼都強。
金玉婷面對高昂的學費一下子犯了難,但好在上海的資源很多,她開始接一些小的廣告和拍攝去賺取自己的學費。
開學的時候,學費也湊齊了,可是因為連軸轉的工作,讓金玉婷在軍訓中體力不支,因此還磕傷了下巴。
金玉婷在班上是十分出色的存在,不僅專業知識過硬,就連長相也被評價為公認的班花,加上自身勤奮好學,讓她整個大學期間都是閃光般的存在。
越努力越幸運在金玉婷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成績優異的她在畢業後參加了影視作品《大裂谷》的拍攝,並且獲得了金鷹獎的提名。
拍攝這部劇的時候,金玉婷不僅要忍受高溫的拍攝環境,在角色扮演上更是有著從少女到中年的跨度挑戰。
但是對於金玉婷來說,這些都是一種鍛煉,她享受其中並且真情實感的認識到了這一行的不易。
還好無數次夜裡的流淚最後都換來了欣喜的笑容。金鷹獎的提名也讓金玉婷被大眾認識,她的資源和選擇也多了起來,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迷失自己。
在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角色選擇中,導演也表示可以給她一些單獨的指導。但是金玉婷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面對導演類似潛規則的條件,金玉婷選擇了拒絕。
她知道自己的追求從來不是名利,而是在自己喜愛的事業上努力奮鬥的感覺。她有著自己的尊嚴和底線,這也是後來的她能一直在影視上發光的原因。
輿論四起
在2003年的春晚,她搭檔郭冬臨出演的《我和爸爸換角色》受到了一致好評,但是人火了之後討論的聲音也會越來越大。
甚至有了一些不好的爭議,有的人說這個小品的角色本來應該是閔妮的,不知道金玉婷用了什麼手段能把比自己名氣大的前輩擠下去。
從來身子不怕影子歪的金玉婷,聽到這個消息後自然是很氣憤,但是身為一個公眾人物她不能去找每一個人理論,於是只能將這些壓力轉移到工作上面。
之後她參演的《太平天國》和《大宅門》等影視作品都受到了極高的評價,不僅觀眾喜歡他的表演,業內許多知名的導演也都十分讚賞她。
然而,隨著金玉婷在演藝圈的紅火,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她從不斷的海報、電影廣告、代言等演藝活動中升級為公共人物,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她面臨著巨大的社會評價和媒體關注,這些都是足以讓她背負的沉重包袱。
承擔輿論成了她要面對的事情,於是她不斷的將情緒投入表演中,不給自己分心的機會。
在人物的刻畫和表演中,金玉婷會付出數十倍的認真和數百倍心血,可以說每個角色都是她孕育的新生命,珍貴且獨一無二。
有了這些知名度的基礎,在後來幾年的春晚舞台都能看到金玉婷的身影。因此她也獲得了「小品公主」的稱號。
但是和真正的小品演員不同,作為在螢幕中的演員卻能頻頻和小品界的前輩們搭檔。這讓一些人懷疑到了她和春晚導演有了不正當的關係。
加上之前的她能替換掉髕妮的說法,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傳的越發的離譜。當輿論的聲音到達了一種高度時,金玉婷再也不能選擇忽視了。
她行得正但不代表別人看的正,面對緋聞她做過否認,但很明顯並沒有人認賬,出於無奈,金玉婷在之後也再也沒有參加過春晚的任何表演。
但有了緋聞風波,讓她在之後的演藝道路上也變得困難了起來。同組的男演員離婚,輿論會議論到她的頭上,儘管她做出無數次聲明,但就像石頭落入大海,沒有任何用處。
時間久了,金玉婷的心理壓力開始變得很大,漸漸有了憂鬱的傾向。從開始的心理抑鬱到後面竟然有了軀體化的表現。
在拍攝期間,金玉婷的身體不堪重負暈倒了,在醫院清醒的那一瞬間,她意識到了,就算是死,也不能倒在劇組,她不想自己熱愛的事業最後成為了殺死她的屠弩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玉婷的境況進一步惡化。身為一個有著極大責任感的人,金玉婷還是堅持著把戲拍完,殺青後她推掉了所有的工作,準備積極治療自己的病。
金玉婷在嚴重的心理疾病下身體已經變得十分脆弱,於是在精神療養院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治療。
好在身邊的親人朋友都在鼓勵她,而她也開始意識到了擁有一個好的身體和能夠活下去的機會是多麼的重要。
在憂鬱症慢慢好轉的時候,她也慢慢看開了,面對那些網路謠言她也早已經不放在心上。不陷入無端的自證是自己給自己的最大和解。
治癒後的金玉婷開始逐漸脫離演藝圈,並且慢慢發現了生活中的各種美,許是自己之前太過忙碌,從來沒有停下來好好享受這世界。
如今的金玉婷偶爾會誦讀詩經和古書,這不僅讓她心裡變得寧靜,也從中悟到了許多人生的真諦。
她將這些傳統文化傳播,也會舉辦各種講座為大眾進行科普。 最近在社群平台出現的金玉婷活力滿滿,和之前憂鬱時期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有人會為她的演藝道路惋惜,但對她來說,如今的生活也十分幸福。她從不後悔當年的選擇,因為這些都是屬於她的成長印記。
因為愛而努力過,發光過,這就夠了。
結尾
隨著這個行業的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個過程中,演員的個人價值和人格價值不斷受到侵蝕。
演員們為了追求更高的演出效果和更廣泛的認可度,不僅要打磨演技還要磨練心智,因此必須要琢磨自己的角色和麵對觀眾的評價,這也就加重了許多演員的身心負擔,包括金玉婷。
很多時候,大眾只是在吃瓜,但是這些無端的惡意在演員身上就成了隱形的枷鎖,承載的多了,也許有一天就會天崩地裂。
而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很容易,可以僅是一句:「她被潛規則了」。
不只演員,在普通人受到無端的誹謗時都會憤怒且無助,更何況對於演員來說這些惡意只是來自人們閒時的討論呢。
但是學會跟自己和解,適時忽略外界的聲音有時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治愈,我們不能夠改變別人,那就轉換自己的心境。
就像金玉婷一樣,最後找到了最明媚的自己,也就是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