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
《楚世家》記載楚國先祖顓頊到周成王分封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再到楚武王自立為王,最後被秦國所滅(公元前25世紀—公元前223年),長達兩千多年楚民族的歷史。
熊繹艱辛開國
熊繹(生卒年不詳),羋姓,熊氏,名繹。楚國第一任君主。
楚人本是黃帝的後裔,祖先是顓頊帝。在帝嚳(kù)時擔任火正,被賜予祝融的稱號。祝融氏的子孫昆吾氏和彭祖氏先後在夏、商時期做過侯伯,後來都滅亡了,只有季連氏這一支傳下來,就是楚國王族的祖先。
季連的後代裡有一支叫鬻(yù)熊,曾經侍奉周文王。周成王即位後,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後代,將鬻熊的曾孫熊繹分封到南蠻之地,封地五十里,給予子爵,住在丹陽(今湖北省丹江口市)。
熊繹篳路藍縷
楚國立國初期十分窮困,修建了一個非常簡陋的祠堂,祭祀祖先找不到貢品,跑到(ruò)國偷了一頭還沒長角的小牛,害怕牛主人找來,連夜殺了祭祀。
熊繹進京述職,攜帶本地的特產進貢,也只有桃木弓、棗木箭而已。周成王會盟諸侯,熊繹被劃為蠻夷,不允許入席,只能與鮮卑酋長一起“守燎”。
熊繹忍氣吞聲,回國後帶領楚人拉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衣服開墾荊山。經過多年艱苦奮鬥,不斷往南擴展疆域,國力增強,逐漸成為江漢一帶的霸主。
周王室不把楚國當諸侯。楚國對週王室也就不那麼尊重,國力強盛之後,對週王室甚至開始有所冒犯。等到第六任君主熊渠在位,正值週夷王之時,週王室衰落,諸侯之間互相攻伐。
熊渠得到長江、漢水流域民眾的擁戴,攻佔了銅礦資源豐富的鄂地(今湖北省鄂州市)。熊渠說:「我是蠻夷,不必遵守中原的名號。」便自比天子,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暴虐的周厲王即位,熊渠擔心他討伐楚國,才取消王號。
熊通孿越稱王
熊通(?—公元前690年),羋姓,熊氏。楚國第十七位君主。公元前704年,僭越稱王,稱為楚武王。
熊通能徵善戰,剛即位就吞併了權國(今湖北省當陽市),之後入侵隨國(今湖北省隨州市)。隨國君主說:“我沒有罪過。”熊通說:“我是蠻夷。現在諸侯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我有軍隊,想參與中原的政事,請周王賜我尊號。”
隨國人把熊通的要求上報周王,週王室沒有答應。熊通憤怒地說:「我的祖先鬻熊曾是周文王的老師,因為早死,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然只賜予子爵,讓他住在楚地。我們已經收服了蠻夷部族,可是周王還不加封我爵位,我只能自稱尊號了!
楚武王稱王,開啟了諸侯僭越稱王的先例。
莊王問鼎中原
熊旅(?—西元前591年),羋姓,著名政治家,春秋五霸之一。死後諡號莊王,又稱荊莊王。
楚莊王即位時不到二十歲,剛即位就遇到權臣謀反。楚莊王面對不明朗的局勢,選擇了韜光養晦,前三年,沒有發布任何政令,每天尋歡作樂,還下令進諫者一律處死。
大臣伍舉入宮進諫,看見楚莊王一手抱著一個美女,坐著聽歌賞樂。伍舉說:「臣想問大王一個問題,有一隻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三年不叫,這是什麼鳥?」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更放縱享樂。大夫蘇從忍無可忍,入宮進諫。楚莊王說:“你沒有聽說進諫的人都會被處死嗎?”蘇從說:“如果捨棄生命能讓大王賢明,這是臣的夙願。”
於是楚莊王停止取樂,殺死幾百個罪人,擢(升了幾百個有功之臣,任用伍舉、蘇從管理政務,百姓都很高興。楚國大治。
當時,北方強國晉國已經稱霸多年,恰逢晉靈公在位,殘害臣民,虐待屬國,晉國的威望日益下降。
楚莊王滅亡庸國,討伐宋國、陸渾戎,兵鋒直抵週王室洛邑(今洛陽市)郊外。楚莊王在周王室邊境閱兵,展現兵力,週定王恐懼不安,派王孫滿犒勞楚軍。楚莊王趁機詢問九鼎的輕重大小。相傳,九鼎由大禹匯聚九州的青銅鑄造,代表天下九州,夏、商、週三代相傳,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象徵。
王孫滿說:「政權在道德不在鼎。」楚莊王很不高興地說:「熔掉楚國擁有的刀尖,足夠鑄成九鼎了。」王孫滿說:「九鼎,是用九州進貢的金屬鑄成的,代表的是天下臣服。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多小都動不了;如果道德敗壞,鼎多重都能被移走。這才撤軍回國。
西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率軍包圍鄭國。鄭國(位於今鄭州市)是當時的中心地區,也是晉國南下、楚國北上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兩國反覆爭奪的對象。鄭國沒有辦法,只好採取誰強服誰的策略。
楚莊王很快就攻下了鄭國,鄭伯袒胸露臂,牽羊求和,楚莊王答應了他。六月時,晉國前來救援鄭國,晉楚兩軍在(bì,今鄭州市境內)對峙。楚莊王派孫叔敖率軍出戰,大敗晉軍。這就是之戰。
之戰洗刷了楚國城濮之戰的恥辱,楚莊王由此掌控了主動權,取得霸主地位。
楚國滅亡
戰國中後期,秦國釋放出強勁的實力,東方六國為了應對秦國,以合縱之術對付秦國。位居東方的大國齊國,不願看見秦國步步東進,便積極拉攏南方大國楚國牽制秦國。
當時,楚懷王在位,對內任用屈原變法,對外交好齊國,局面一片大好。秦國用縱橫家張儀之計,欺騙楚懷王與齊斷交。懷王得知被騙,發兵進攻秦國,大敗,失去了許多土地。
不久,懷王又疏遠屈原,徹底向守舊派妥協。秦國趁楚國國力沒有恢復,與齊國的聯盟沒有結成,派名將白起進攻,楚國損兵折將,無力還擊。
後來,楚懷王又被秦昭襄王騙去秦國,脅迫他割讓土地,楚懷王斷然拒絕,客死咸陽(今咸陽市),楚國國勢迅速衰弱。楚懷王的悲慘遭遇,極大地刺痛了楚人,也引起了對秦國的仇恨,後來才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西元前263年,楚懷王的孫子楚考烈王即位,任用左徒黃歇為令尹,封為春申君。當時楚國已經很衰弱,春申君派兵解了趙國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之圍,又領兵滅了魯國,楚國一度復興。
後來,春申君組織了東方各國最後一次合縱,共同伐秦,聯軍一度打到函谷關(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秦國舉全國之兵出關應戰,聯軍戰敗逃亡。
楚考烈王死後,春申君也被殺,楚國國勢更衰敗,再也無力抵擋秦國。西元前223年,秦國名將王翦攻進楚都,滅亡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