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主持人中有“黃金搭檔”,那麼曾經的孟非和樂嘉絕對是其中一對。
但2012年,孟非打破了這種默契。
“留意一下身邊的人,你會發現所謂的犀利就是嘴賤,所謂的一針見血就是沒教養。”
動態一發,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將訊息轉發給了兩個人。
一個是郭德綱。
一個是樂嘉。
之後,他與郭德綱的合作依舊親密無間。
但樂嘉卻很快在他旁邊消失了。
只是不敏感的人們還沒意識到,此後,螢幕上的黃金搭檔又少了一對
01、兩個普通人的上半場
樂嘉1975年出生。
孟非1971年出生。
雖然出生在上海,但沒滿月樂嘉全家就遷徙到陝北鄉下了。
也許是背井離鄉,樂嘉的父母常吵架。
家貧父母又不和,他變得自卑又自負。
他唯一躲避父母爭吵的方式就是躲起來看書。
沒想到他也意外地獲得了遠超過年齡的知識儲備。
樂嘉不愛學習,但靠著機靈,成績還不錯。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這樣不好不壞的學生並不太能引起注意。
13歲的時候,他和同學打賭輸了,要剃光頭,他一氣之下將眉毛一起剃了。
結果不僅沒有受到嘲笑,反而在青春期的學生中引起了轟動,成了被大夥關注的對象。
那一刻,他忽然發現自己很喜歡這種感覺。
年紀還小的他感受到這種追捧能抵消掉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卑。
此後,他開始尋找一切機會讓自己被注目。
但家境不富裕的他很快就受到了一次暴擊。
那天,他拿著沉重的行李和媽媽走在路上。
正好媽媽單位的領導開車經過,停在他們旁邊等紅燈。
媽媽為了讓樂嘉輕鬆一些,就敲開領導的車窗,問領導能不能搭樂嘉一段。
因為他們知道,領導者要去的工作單位和樂嘉要去的地方完全順路。
但領導聽完,一言不發,直接搖上車窗揚長而去。
這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了人情冷暖,也堅定了他要出人頭地的理想。
但生活和他開了個玩笑。
16歲他中專畢業被分進了縣內的信用社當櫃員。
過起了最波瀾不驚的日子。
相比之下,比他幾歲的孟非日子要過得常規得多。
他在重慶出生,少年時代跟著家人來到南京。
高中畢業進入了廣電系統的印刷廠工作。
每天一身油污,但相對來說,工作穩定薪資並不低。
雖然經歷不同,但兩個人都有個特點,就是不甘平庸。
最終,嚮往自由的樂嘉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隻身去闖蕩花花世界了。
他找了份售樓的工作。
衝動、愛熱鬧,能說會道、膽子大。
19歲的樂嘉身上有一切優秀銷售的品質。
雖然沒有經驗,但業績很好。
談笑間別墅一套兩套就賣了。
但這種一對一的服務讓樂嘉覺得無法施展自己的優勢,他很快就辭職。
轉身進入化妝品公司,開始了半「宣講」式的銷售。
果然,面對更多群體,樂嘉的熱情和能力被激發了。
他很快就成了銷冠,還被公司提拔到總部成了講師。
收入頗豐,還有了一位白富美的女友。
後來,因為討厭公司的派系鬥爭,他主動離開了公司。
離開公司後,樂嘉事業有一陣空白期。
經濟上與以前相比不那麼寬裕了。
本來就不喜歡他的女友家人給了女友極大的壓力。
女友對他的態度也慢慢改變。
樂嘉當時沒車,和女友外出都用女友的車。
一次兩人在等紅燈時,女友毫無理由地發起了脾氣。
聲色俱厲的對樂嘉說:「會不會開車,不會開始就別開。」
個性火爆的他打開車門下車就走了。
多年後樂嘉回憶說:「其實那時候也是有裂痕了。」
自尊心很強的他看出了女友一家對他的嫌棄,也看出了女友的動搖。
最終兩人分手。
年少的經歷,現實的遭遇,讓樂嘉有了鬥志。
他愈發地想出人頭地。
他重新進入大學進修,開始為自己的事業累積力量。
孟非相較之下就傳統得多。
在印刷廠的他聽到電視台要招工,不甘心一輩子這樣的他一咬牙,打了辭職報考。
考上電視台臨時工之後,他一邊讀成人高校,一邊在電視台學習。
打雜,扛攝影機,寫稿子,只要有機會他什麼都乾。
台裡看小伙子勤快,話少,又聰明,慢慢就也給他一些機會。
他從打雜成了攝影助理。
02、一波三折成名路
這邊孟非在單位,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展現了自己的穩重可靠與才華。
深得領導的讚賞。
從攝影到編導再到帶團隊做節目,經過了整整10年。
2002年,進入電視台10年,當過攝影,文案、記者的孟非有了自己的欄位《南京零距離》。
這樣又過了10年。
雖然靠著《南京零距離》孟非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也僅限於在地方台。
但這時的他,總算可以說是給自己打了一片天。
樂嘉這十年也沒閒著。
他東奔西跑,結實了不少講師同行,吸取大家的演講經驗,口才和煽情能力也越發純熟。
他找到了滿足自己心願又能賺錢的方式「訓練」。
每次他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理念,台下的聽眾歡呼讚同時,他覺得滿足極了。
他不怯場,人越多他越興奮。
天長日久,他發現越是尖銳的語言,越是絕對的表達越能贏得關注和認同。
於是,他的演講風格越來越強勢,越來越尖銳,用詞也越來越大膽。
講台上的他氣勢如虹,宛若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似乎手一揮,就能攻城拔寨。
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國外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和自己善於傳播的特點,在2001年,創造了一門叫做「性格色彩」的理論。
實事求是地說,這種理論說不上高深,在某種意義上也不是獨創。
但將複雜的心理學簡化成容易推薦容易為大眾接受的可以量化的測驗。
並利用自己擅長的演講到處介紹。
很快,就讓這理論如火如荼地推廣開來。
他也從一位金牌講師華麗轉身,成為知名心理學導師。
到處巡演,講課,一時間在這個領域也是絕對的紅人。
每年他的全國演講能達到200多場,這還是他拒絕了無數邀約的結果。
可以說,每一年一開始,他一年的工作就排滿了。
這種盛況一直持續了10年未見衰退。
2009年,江蘇衛視籌辦《非誠勿擾》。
此時,39歲的孟非已經是台裡穩重,口碑很好地主持人了。
35歲的樂嘉更是聞名全國的心理學講師。
兩個人彷彿天選之子般,在各自領域沉浸10年都有小成之後,在《非誠勿擾》相聚。
因為節目類型新穎,《非誠勿擾》的開局極佳,推出就是王炸。
更讓人驚訝的是,該節目在推出幾個月後收視不僅沒有下滑,反而節慶高升。
這其中很大一部要得益於樂嘉和孟非風格的反差。
孟非醇厚中正,是標準的廣播範,學術風,說話基本上都是真知灼見,毫無紕漏,讓人聽了不由得連連點頭。
樂嘉跳脫尖銳,個人風格濃厚,說話不加掩飾,觀點尖銳,用詞有時候甚至刻薄,觀點頗具爭議性。
這看似水火不容的風格卻奇妙的在節目中融為一體。
兩人在觀點上的互捧連拆台也成了節目的亮點。
可以說,在當時的主持人裡,他們的合作效果是最出色的。
稱之為黃金搭檔並不為過。
但問題也出在這。
《非誠勿擾》是一檔相親節目,總的來說是服務。
主持人也好,特邀點評也好,本質上是為節目中的男女嘉賓穿針引線,是配角。
孟非很習慣這樣的方式。
但樂嘉不習慣,他一直是主角。
在台上他不僅經常性的搶男女嘉賓的風頭,連孟非的圓場也多次遭到他的搶白。
隨著節目越來越紅,樂嘉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
也出現了經常性的喧賓奪主。
對嘉賓惡語相向,成了常事,很多時候他的點評已經帶有人身攻擊的意味了。
最過激的莫過於他還強抱女嘉賓,讓女嘉賓強行比較他和孟非孰高孰低。
到了後期,兩人的分歧肉眼可見的不可彌合。
但看得出,兩人也在努力調整。
不過,從2012年孟非發出那條動態之後,大部分都知道裂痕無法縫合了。
果然,樂嘉隨即回覆了:“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輕我騙我賤我,如何處之?”
孟非也再次回覆:“我還是討厭沒有分寸和自以為是的人,生活中舞台上都一樣。”
兩人在社群媒體上你來我往了一番。
2013年,樂嘉退出非誠勿擾。
03、都回不去了
兩人剛分開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影響。
樂嘉繼續上節目,因為沒了人給他把關,他更放飛自我,但爭議也更大。
在《超級演說家》他喝醉酒失態,和其他主持人難以相處。
公開批評電視台。
甚至還有強吻女主持人的事情發生。
口碑急轉直下,在紅火了幾個月後,就在螢幕上銷聲匿跡,重回講師行業。
但行情也大不如前。
《非誠勿擾》在樂嘉走了之後,也走馬燈似的換了許多嘉賓。
但無論是黃磊或佟大為,包括現在的嘉賓都四平八穩。
宛若另一個孟非。
到現在,收視和當初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而孟非之後也積極努力,製作了不少其他節目。
如同類型相同的《新相親大會》,但效果一般。
參加《令人心動的offer》,他的颱風和總結都很好。
可謂金句頻出。
但相較之下,他更像是正襟危坐的老師,而不是和年輕人在一起主持。
所以,他全場高能量的輸出被大家認為過於冷靜,沒有代入感。
更像是在做時事點評。
最後在主持了四期之後,他主動選擇離開。
現在除了幾檔老節目之外,孟非並沒有太大的動作了。
反倒是開始出現在各種婚禮上做主持。
這在他的巔峰時期是不能想像的。
據悉出場費是12萬。
而樂嘉的曝光形式就更匪夷所思。
他2019年送女兒去少林寺引出一波話題。
沉寂了一陣子之後,2022年頻繁出擊。
但最近他在平台上吐槽,在美國已經淪落到要去相親,還被別人嫌棄的地步了。
一會兒曬健身照。
也偶爾帶貨。
賣書賣牙膏。
但無論如何,是回不到當初的舞台了。
04、誰錯了呢?
其實,樂嘉和孟非是難得的風格相反,但能配合無間的搭檔。
樂嘉無疑是有才華,能吃苦還懂行銷的。
但他持才傲物,為人偏激,很多時候有些急功近利。
對搭檔不尊重,過於在意自己的利益。
說到底,成就他的是才華,但也是才華讓他跌了跟頭。
在舞台上,孟非的話雖然少,但卻是真正的定海神針。
有他在,樂嘉的發揮有了邊界,才能為更多的人接受。
而也是因為有了樂嘉,孟非的中正和規矩才顯得睿智清醒。
他們一起成就了這個節目。
但遺憾的是,只合作了三年,這對搭檔就分道揚鑣。
就當時的節點來說,似乎誰都沒有錯。
才進入螢幕的樂嘉急於求成,想盡快成名,想更紅,想為後續鋪路。
站在他的角度上來說,可以理解。
但站在節目的角度上來說,他的做法有些不妥。
孟非對樂嘉的友誼也是有的。
但身為老牌主持人,他必須把控節目效果。
嚴格控場是必要的。
這種矛盾和他們私人無關,這種分歧也無法迴避。
所以,最後導致了這對搭檔的「分手」。
但現在在想想,他們似乎都沒有大錯。
只是在那個時間節點,必須那樣做而已。
至於樂嘉之後的自我放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