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江的歌為什麼廣受歡迎?

2023-02-15李雙江

李雙江-中國當代著名男高音歌手、聲樂教育家。他的歌聲不僅浸潤了中國普通百姓的心田,也突顯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融合發展的歷史。

李雙江

從70年代開始,李雙江以《北京頌歌》、《紅星照我去戰鬥》、《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八十抒懷》、《懷念戰友》、《再見吧!媽媽》、《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等一首洋溢著激情、充滿時代特徵且激越向上的歌曲,不僅使之成為專業歌唱領域無可爭議的優秀歌唱家,而且也成為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百姓歌唱家」。

  李雙江的歌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我覺得原因只有兩個字:體驗。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面向。

  1.藝術體驗

1959年,李雙江考上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喻宜萱教授,由此開始了他對專業歌唱藝術的體驗過程,在接受嚴格而係統的歌唱技術訓練的同時,也求教於沈湘、蔣英、郭淑珍等名師,學習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聲樂學派的作品和相關理論知識。

  李雙江一直把體驗、感覺和自己的實踐所得放在首位,將「唱好中國歌」作為其歌唱事業的終極目的。在此基礎上,潛心學習西方美聲唱法的各種技術手段,不斷強化自身的基本功,為探尋中國作品的演唱風格進行各種有益嘗試。

  2.生活體驗

  在一些年輕歌唱者眼裡,重視藝術體驗是他們的主要追求,而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往往被忽略。李雙江卻恰恰是一位非常重視生活體驗的歌唱家。

  1963年,完成了大學學業的李雙江被分配到新疆軍區文工團工作。新疆特殊的人文環境-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也滋養著李雙江的歌唱事業,使其50年的歌唱實踐深深地烙上了民族化的印跡,將“唱好中國歌”作為歌唱事業終身信奉的理念。

  李雙江常把人生體驗所獲得的體驗和感受,直接融入作品的二度創作過程中。如《船工號子》,其中就融入了李雙江來自川江一帶體驗船工生活的實際感受。 《再見吧,媽媽》和《懷念戰友》是李雙江演唱作品中的保留曲目。在1979年到1983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他多次在前線和音樂會上演唱這二首作品。憑藉著長期的軍旅生涯和前線的真實體驗,每次演唱都把這血與火的洗禮中母子告別的牽掛、對犧牲戰友的緬懷、崇敬及戰友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豐富的閱歷與生活體驗,使李雙江在藝術表現與現實生活之間找到了一條融合與轉換的實踐通道,能夠較為準確地把生活體驗與藝術表現完美地結合起來,發掘生活中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和過程,品味生活所帶來的人性中最值得讚美和表現的東西,使其每一次歌唱都給觀念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