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名|陸遊:一生壯志無處展,臨了仍懷愛國心

2024-12-01陸遊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

陸遊陸游(網絡圖)

01.

陸遊此生有幾大特點,區別與其他宋朝文人騷客。

令人羨慕的才華,其一生勤於作詩,自言自語「六十年間萬首詩」而今流傳於世的也有九千三百多首。

令人敬仰的品質,他對國家始終矢志不渝,忠心不二,愛國貫穿了他的一生,無論是鮮衣怒馬的少年還是雞皮鶴髮的老翁,他都不忘愛國的初心。

就連臨了之時,也不忘囑咐兒孫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他受時代的陶蓉又努力陶蓉時代,一心懷報國願,恆久仍懷愛國情。

令人羨慕的高壽,陸游一生活到85歲,是實實在在的高齡老人,他能活到如此歲數,除了他的養生之道,更得益於他“八十可憐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心態。

令人羨慕的愛情,在宋朝愛情詩的淡泊,套板中,陸遊的愛情詩生動且富有靈魂。

親身經歷的淒苦情話為他的創作提供源泉,真實而具體,他與唐琬共同譜寫的愛情詩篇歷來被傳為千古佳話。

他的一生是悲歌也是壯歌,他從未放棄自己,也從未放棄國家,始終如一。得誌時,就丹心報國;不得誌之時,就看書,賞梅,遊山,練書法,記美夢,更有酒這個老朋友與他做伴。

路遊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是詩與酒的一生。

陸遊陸游兒時(網絡來源)

02

在風雨之夜驚濤駭浪之上,淮河一艘船上誕生了一名嬰兒,父親為他起名遊,字務觀,取於《孔子·仲尼》裡面一句話,務外遊務內觀,希望他能內外兼修。

他出生於1125年,金國滅遼,接著發生靖康之難,北宋王朝陽風雨飄搖。

他曾作“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棄厭竄”可以從中窺得其童年的動盪與不安,東躲西藏的生活也埋下了陸游心中抗金復國的火種。 逃難時是什麼情景呢?夜裡一聽到敵人的馬叫就摸黑趕緊跑,每人懷裡都揣一個乾餅,通常幾十天都不生火做飯,實在是民不聊生。

陸遊從小天資聰穎,愛書成癡,對詩文的喜愛更甚,20幾歲的他被鄉人譽為“小李白”

束髮之年,作為陶淵明,諸葛亮等大神的超級粉絲,陸游也懷著他的雄心壯志,古代要實現此理想唯科舉一路。

16歲的他已經飽讀詩書,想要去那科舉場上試上一試,去臨安應試之時,與同行夥伴暢飲歡談著,“酒酣耳頰熱,意氣蓋九州。”

少年的實力終有欠缺,第一次科舉沒能如他所願。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20歲的他在元宵會上遇見了讓他刻骨銘心的愛情。

他與唐琬情投意合,互相愛慕,陸家用一根家傳鳳釵作為婚嫁信物,為陸遊訂下這門婚事。

沒成想,首先不同意的竟然是自己的母親,陸母希望自家兒子能考取功名,遂棒打鴛鴦,以耽擱兒子考取功名為由拆散這樁婚事。

母命難違,陸游忍著心痛,一紙休書,兩人各走一邊,一別兩寬。

陸游的愛情就此落幕,於王氏生兒育女。

唐琬的愛情也就此而亡,另嫁夫君。

陸遊陸游唐琬(網絡來源)

03

也許是為了離開這個傷心地,也許是不願見到傷心人。

陸遊再婚後就離開了家鄉,開始遊歷四方。

小時候埋下的種子發芽了,心懷復國宏願,他馬不停蹄的奮鬥著,其赤子之心,日月可昭。

為此,他連夜苦讀,“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勤練劍術“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廣結良緣,“少時酒隱東海濱,結交盡是英豪人。”

這些為他的人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為厚積薄發積累經驗。

從他身上,我們不僅能學到他的英豪,更應該學會他的樂觀,處於逆境之時,不妨換個角度,換個方向,終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也會豁然開朗。

陸遊陸遊雕塑(網路來源)

04

遊歷十年歸來,恰逢其會,陸遊與唐琬不期而遇,人如當年人,只嘆時光太吝嗇,捨不得留給陸遊一個迴轉。

春光無限好,他們在十年後在次相遇已經物是人非,甚至就連擁抱都找不到合宜的理由,從前的白月光,如今已嫁作他人妻,淺戡低唱。

唐琬嫁與趙士程,陸遊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

趙士程對陸游表現的很慷慨大方,命人送給陸游一壺酒,這壺酒大概是他此生中喝的最不是滋味的。

多少愛都只能藏於詩句中,沒於文字間,路遊藉著醉意作了首《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唐琬如此和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唐琬回去之後,沒過多久便抑鬱而終,可嘆世道,偏叫癡情人相離。

死的是人,也是情,而活著的人,是懷念,也是悔恨,一切覆水難收。

陸遊只好收拾破爛的心情,透過仕途來圓報效家國夢。

陸遊釵鳳圖(網路來源)

05

同樣是臨安城,陸遊參加第三次科舉考試,實際上,本次考試第一名早已內定,但主考官陳子茂還是頂著巨大壓力將陸遊的考卷列為第一,此時他已有29歲。

當狀元的桂冠近在眼前時,陸遊以為他這次能夠蟾宮折桂,沒想到還是名落孫山。

一切的起因從秦檜開始,他是當朝宰相,其孫子秦塤與陸遊是同一屆考生,而秦檜也早就“打點”過主考官,理應讓秦塤做第一,沒想到陳子茂是個頭鐵的,不怕秦檜的威壓就擅自改了結果。

一切壓力就來到了陸游身上,自此陸游就遭秦檜惦記,仕途極為不順,次年,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游。

1158年,陸游33歲,初入仕途。這時秦檜已經去世兩年。他宣揚北伐抗金,收復失地,主張未被採納,反而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罷免回鄉。

命運在一次的作弄了他,但陸游卻沒有自暴自棄,風景如何,全靠心情來襯托。

陸遊的心情就極其好,儘管被罷免,他還是讀書,寫詩,飲酒,閒逛,看兒童騎竹馬放紙鳶,日子過的,那叫一個舒坦!

這次陸遊回到了江南水鄉,不禁感慨,詩意大發,留下了一首《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面對如此純樸的民風,如此美味的民間菜餚,他瞬間就把官場的失意忘的一干二淨,讓陸游生出在此終老的想法。

生活總不能如願以償,一邊是粗茶淡飯,柴米油鹽,一邊是仕途宦達,收復失地,兩相矛盾,陸游一時不知該如何選擇。

46歲的他,入蜀為官。

住在南鄭,他投筆從戎,以「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姿態生活半年,半年太匆匆,他無法真正與敵人短兵相接,卻又太長久,讓他的詩風都有了極大的改變,變成了創作性極強的寫實主義。

朝廷的不作為讓他有心報國,卻無力施展,只能寄情於山水,忘情於美酒。

陸遊遊山西村(網路來源)

06

1180年,當他再次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遣回鄉時,他有些看清局勢了。

看清了,又如何?

自己只能躲在這鄉間躬耕田野,讀詩喝酒,鋤草聽鐘,終歸是自己力量太小,不能力挽狂瀾啊!

有時他也會趁著酒勁,提筆疾書,藉此抒發洩鬱鬱不得志的遺憾…

大多數時候他還是過的很悠閒的,既然改變不了,那就盡量讓自己過的開心些,國治不好,不能把家也丟了。

其實,他心中還是有期待的,期待著朝廷能有一日清醒,召他回去,寶刀出鞘,所以他得把身體養好,要不然到時國家無人可用。

閒居五年重新出仕,又在臨安這個老地方,一場春雨就勾出了他的孤寂,他想家了,於是做出了這首《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面對繁華的京城沒有歸屬感,身處鬧世卻像獨自一人,他感覺天似乎變長了,嘆息著往日的不如意,無比委屈。

他,本就是為抗金而生,卻從未正面殺過敵。

陸遊臨安春雨初霽(網路來源)

07

那個時代懷有愛國心的不再少數,但陸游卻是他們的另類,許多人起初有著陸游般的赤心,但是在絕望下,那赤心也不再閃爍,只有陸游,儘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還是堅持抗金,終身不渝!

他不是能偏安一隅的文弱書生,而是準備隨時殺敵報國的備選將軍,他抓住每一次的上書機會,陳述利弊,想要點醒當權者。

但生活仍在作弄他,抗敵的主張還未被接納,又因為愛國詩篇觸怒當權者。

1190年,他又一次被罷免回鄉,他又過回了那之前的生活,那令人討厭的生活。

失眠的夜裡,他踩著月光,獨自垂釣,又漫行回去;熱鬧的鄉民中,總有一道身影是陸遊,也總有一句天下事是從陸遊嘴中評論出。

行至暮年,人似殘燭,忽明忽暗,若隱若現,身體已經不允許再去想殺敵了。

陸遊只能在夢中體驗殺敵了,那晚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騎著戰馬,收復失地。

醒來後,為了不讓夢消散與腦中,他立馬找來紙筆記下《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未完成的願望,夢中完成了…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網絡來源)

08

年老了,往事種種就會頻頻出現在腦海中,他無處寄託的心又遷往已故的唐琬身上。

不能浴血奮戰,抗金復國是國恨,而對唐琬的愛而不得,則是家思。

陸游證明了,時間不會抹除愛情,只會增添愛意。

所以,陸游晚年寫了很多詩懷念與唐琬的朝朝暮暮。

無論是“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還是“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亦或是“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複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都是陸游對唐琬的眷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漫漫一生,卻來不及愛一個人。

1210年,陸遊逝世,帶著未實現的復國夢,走向了唐琬,享年85歲。

一生坦坦蕩蕩,一生赤子心

一生曲折沉浮,一生樂觀豁達

一生抱負遠大,一生癡情難忘

這就是集俠骨與柔腸於一身的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