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不考大學了,我要開公司!」那年我18歲!
本文4200字,建議關注@國際莊言收藏後閱讀。
80後,高中學歷,高三攢夠10萬,十八歲創立自己的公司,24歲身價過億,32歲帶汽車之家在紐交所上市! 39歲,他又帶著他的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上市,10年三次敲鐘,堪稱「開掛人生」!
這個男人叫李想。
筆者同李想是老鄉,這個比我大兩歲的老鄉儼然成為了80後同齡人的偶像,河北人向來低調、內斂,李想給人的也是這樣一個印象,雖然現在的事業做的風生水起,各路媒體也有過鋪天蓋地的採訪,但是仍然給人的感覺是一個低調的人,諸多的報道和曝光並沒有傳遞給外界一個上市公司掌舵人應該有的“網紅”CEO樣子,比如小米的雷軍和格力的董明珠。
比專家更像用戶,比用戶更像專家的“撰稿人”
李想,1981 年出生在石家莊,他父母都畢業於中央戲曲學院,上初中時,因為喜歡玩電腦遊戲,愛屋及烏地喜歡上了電腦,中學六年,他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給了計算機和互聯網, 「它們就是為我而發明的。」李想曾經說到。
國中三年, 李想收集了所有能得到的電腦知識方面的雜誌、報紙、書籍, 所有的IT雜誌他基本上都會一本不落全買了。曾經為了一本「聽說不錯」的專業 電腦雜誌, 拿著地圖, 跑遍石家 莊市所有的郵局去找。
這個過程中李想累積了大量的電腦知識,開始大量的給《電腦商情報》、《電腦發燒友》等電腦報刊、雜誌投稿,內容主要是電腦的選擇購買、配件的選購、應用技巧等等,李想的語文和歷史學的不錯,很有編輯天賦,很快李想的稿費就漲到了當時的最高級別,千字三百元,母親接到的稿費單子摞成一疊,送給李想做評測的軟體和硬體越來越多,稿件的互動也相當頻繁,比專家更像用戶,比用戶更像專家,成為李想獨特的寫作風格。
拆解8000多的攢機,順便打了個假
國中升中,李想考上了不錯的高中,其父母為獎勵他,花費8000多元為其攢了一台當時的高配置電腦,這樣的價格即便放到現在也屬於“高價攢機”,卻當天就被李想「大卸八塊」零件堆了一地,在其父親的詢問下,又很快復原了電腦,在拆解的過程中,還發現其中一個組件是翻新的,當李想拿著配件找到銷售商時,銷售商非常驚訝,在當時台式機剛興起的年代,一個毛頭小子居然能識別出翻新件,銷售商立刻來了興趣,開高價讓李想為他打工,李想拒絕了,只收了幾百元賠償和新配件回家了。
除了撰稿,1999年高中時期的李想,18歲,在燕趙資訊港網站開辦了個人主頁—《顯卡之家》 專門介紹電腦硬體知識。 在當時DIY流行的時代,這類評測和硬體搭配文章很快就迎合了電腦愛好者們的需求。
大多數個人網站 ,一般在清晨才更新頁面,李想為了搶時效 , 常常凌晨4點爬起來完成更新。 他做得很用心,以至於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網站訪問量日均過萬,嗅到流量紅利的廣告商開始給李想的網站投錢做廣告,在那個石家莊工薪平均收入剛剛過千的時期,李想的網站廣告收入已經達到穩定的6,000元多元每月。
「高中時代,已經有晶片級的廠商找我做評測了,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想找個工作非常容易。」——李想
一年下來,稿費加上網站的廣告收入,李想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幾萬元,數倍於其父母當時的年收入。
放棄高考
考進大學讀個好專業,畢業後去一個好雜誌當編輯 ,拿上兩三千元的收入 ,這是李想最初的理想 。當李想做了自己的網站,每個月有六千多元的收入之後, 「 我發現,即使上了大學,我也很可能找不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了。 」 還在上高三的李想決定放棄高考,用存下來的10萬元創業。
幾天后,他又給了我們一個意外說:「不考大學,要辦公司。」我清楚他當時的學習方向不在課堂,但就是這樣,只要他認真複習一周,考一般的大學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聽了他的理由敘述,雖然心裡還是有些想不通,但是還是尊重了他的選擇! ——李想的父親 李憲法
而從事藝術工作的父母比較開明, 一向看重李想獨立思考的能力,並沒有表示反對。
幾年以後,很多家長問李想:“如果想讓孩子從事IT行業,應該上哪所大學?”,這就尷尬了,李想本人也沒上過大學,1999年高考那年,他騎自行車去拿聯邦軟體雜誌贈送的IBM網頁製作軟體,經過學校門口,僅是路過。
在風口,創辦PCPOP“泡泡網”
2000年春節過後,憑藉「顯卡之家」賺到的十幾萬,李想說服大學畢業後到深圳打工的樊錚回到石家莊,把兩個人的網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網。
樊錚
「 樊和李是因為各自網站在當地流量的競爭而認識,『第一和第二交替的樣子」。那時,生於1977年的樊錚是河北科技大學電腦系大三的學生,而1981年出生的李想讀高三。
「當時考慮要把這個東西做得更加正規一點, 所以做了一個域名叫PCPOP。慢慢我們的客戶和用戶都喜歡管我們叫'泡泡', 所以我們當時跟著社區一起改名叫'泡泡'了。
2001年,李想把泡泡網的總部遷到了北京林業大學旁邊的一個民房內,正式進行商業運作,“因為北京的中關村勉強算是中國的“矽谷”,在靠近這裡的地方創業,更容易成功,況且泡泡網的客戶大部分在北京,這樣更靠近用戶。
最大的一次危機
2003年,李想的公司遇到了危機, 李想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當時,泡泡網有一半的編輯要辭職,因為網站全是靠編輯來運作的,如果走了一半,那網站基本上就沒辦法運作了。李想非常著急,立刻給要辭職的編輯打電話,一個一個地打。但他們卻異口同聲地告訴他,已經去找競爭對手報到了,而且條件很好。
第二天李想到了公司,只剩下幾個領導,大家一起開會討論,決定馬上招人,一個一個帶。大概一週左右的時間,整個網站的運作終於恢復正常了。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傳:泡泡死定了,李想沒戲了,甚至說整個公司只剩下李想一個人了。幸運的是泡泡網度過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度過這次危機後,泡泡網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從最初幾千元的進帳到一億以上身價,時間不過四年。
這一年,李想才 24 歲,泡泡網已經是中文 IT 垂直網站領跑者之一。
事實證明:李想選擇放棄上大學是一個正確的決斷,上大學意味著自己不可能全身心地再投入到網站的日常工作中, 網站初步積聚的人氣和優勢,也可能會被4年的大學生活完全消耗掉。
更重要的是李想的選擇也把握住了時機-PCPOP能夠崛起,本身與時機也有著很大的關 系 。 由於1999年正值網路高潮, 創業的環境相對比較寬鬆,無疑地加大了自己的成功幾率。 事實上 ,4年後的互聯網由於激烈競爭和大環境的不景氣, 一個個人網站已經不存在異軍突起的可能。
不得不驚嘆當時的李想對市場情勢有著敏銳的判斷力。
創辦“汽車之家”
李想的愛好總是圍著目標轉 , “ 我的愛好有三方面 : 一方面是書和雜誌,一方面是數字產品、另一方面是汽車 。 ” 這基本上涵蓋了李想生活的重心 。
2004 年底,愛車的李想帶著 10 個人創造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汽車社區。 2005年,汽車之家上線。
當初成立汽車頻道的時候,連同李想在內的4名成員甚至連駕照都沒有。但李想覺得做泡泡網即使做得累死了也做不到第一,而做老二、老三的感覺非常不爽,而如果做了第一,就可以改變很多行業內的規則。幾年後,當汽車之家成為同類網站中的老大之時,不僅當初那個讓汽車之家的銷售人員等了幾個小時卻只給了3分鐘時間的汽車客戶一年投了一千多萬的廣告,很多行業內的規則也的確在悄悄改變。
「以前汽車類網站做試駕的報導都是一週之後才出文章,而汽車之家要求當天就出評測。現在所有的汽車網站幾乎都是這樣了。」李想說別人想做100分的事情,他只要踏實實做好60分就足夠了,所以他要求編輯365天都要每天按時更新,每篇文章都要配有圖片,甚至文章、段落之間的空行、轉折都要求一致。
在沒有任何推廣費用的情況下,汽車之家憑藉中立客觀的內容以及在資料庫、實拍圖片等方面的創新,用不到一年時間,進入國內汽車網站訪問量前五名。內容驅動模式為汽車之家節省了大量流量購買成本。
2008年,汽車之家流量超過所有汽車垂直類網站,成為業界第一。
2013 年 12 月,李想帶領汽車之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身價 1.52 億美元。
進軍汽車製造,10年間實現3次IPO上市
“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刺激的?”
抱著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念頭,早已財務自由的李想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當前市值超過 100 億美金的汽車之家,義無反顧地砸錢造車,硬把自己逼成財務不自由。
2015 年 6 月 30 日突然宣布卸任汽車之家總裁,第二天,李想就宣布成立新能源造車公司“車和家”,對於造車,他已經迫不及待。
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任性,實際上,任性可能刻在他的基因上。只要看到機會,李想就會捨棄一切衝進去。這麼些年過去了,我們還是能看到那個毫不猶豫就輟學創業的年輕人的影子。
2015 年 6 月創辦車和家後,李想推出 2 純電動低速車 SEV,由於車輛定位和沒有合法生產生產資質,SEV 宣布失敗。
2018 年 10 月,車和家發布智慧電動車品牌“理想智造”,並宣布將於2018 年 10 月 18 日正式發布首款沒有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理想智造 ONE;
同年 12 月,李想花 6.5 億元收購重慶力帆汽車,取得造車資格。
2019 年 3 月,理想智造更名為理想。
2019年4月10日,理想汽車旗下首款車型理想 ONE上市,採用增程式技術方案,透過搭載大容量電池組和增程發電系統的動力組合來解決現階段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焦慮。
2020 年 7 月 11 日,理想汽車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上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說明書,股票代號為“LI”,隨後上市!隨後半年時間裡,股價如坐火箭一樣上漲,一躍成為國內市值前 5 名的汽車製造商。
2021 年 8 月 12 日,理想汽車以股票代號 2015 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上市首日 118 港元 / 股,總市值 2,382.19億港元。李想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雙重上市之旅。自此,李想在 10 年之間實現了三次 IPO,成就自己的輝煌夢想!
從創立到 IPO,理想汽車只花了 5年又 29 天,再一次證明李想是個無比出色的產品經理。
39 歲的他完成了理想汽車的兩次上市。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正如他自己所說,人生因為痛苦而改變,因為受益而堅持。
李想沒接受過象牙塔內的高等教育,但卻能領導從高等學府走出的畢業生;李想沒學過經濟管理,但在現實的摸爬滾打中成長為優秀的公司領導人。
我從一個不斷前進,有時候主動,有時候被動的人,變成了一個徹底主動的人。我認為所有和我有關的一切,都是我的責任;無論是個好結果還是個壞結果,都是我要承擔的責任。無論多麼糟糕的事情,我首先要接受它,為這個事負責,然後再去改變它,透過自己的成長去改變。我覺得這是我創業以來最大的改變。
最後:附上當年的80後新銳領袖,他們是我的榜樣!
歡迎關注@國際莊言#石家莊身邊事##李想##理想汽車##我要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