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最牛最神秘的墨家學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2024-12-24墨子

其言必信,其行也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 ”這是《史記》在《遊俠列傳》中形容的一個比較牛也比較神秘的學派。而且他們這樣的武士道德精神,被後來的日本人學了去,變成他們的武士道。

墨子

這就是墨家學派,它跟儒家同樣是當時的顯學,而且還是儒家最大的反對者。馮友蘭先生在《哲學簡史》指出:孔子對古代文明的態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則對古代文明持批判態度;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養的君子,墨子則是一位充滿戰鬥精神的佈道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就很神秘,《史記》沒有涉及他的生平與身世,只知道他姓墨名翟,主要思想就在《墨子》一書,共有53章。墨家是個嚴密的組織,而且還可以單獨軍事行動。墨家這種組織的首領叫「鉅子」(大師),也就是帶頭大哥,他對下面人有生殺大權。

墨子

墨子也是這個組織的第一位“鉅子”,在《墨子•公輸》裡就記載墨子與公輸般攻防對演,最後公輸般不肯認輸,想殺了他。他就對楚王說:我可以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300多人也聚集在宋國城下,隨時會拿著我設計的武器攻打楚軍。

墨子

當然,這絕對不是他們自吹自擂,《淮南子》裡的《泰族訓》就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湯蹈刃,死不旋踵。 這真是一幫有理論有信仰的死士,他們與一般的遊俠不同。他們從不主動作戰,完全是防禦,止戰止侵略是他們的政治主張。那麼他們具體的理論主張是什麼呢?

墨子

首先,他們對儒家提出批判,“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一是儒家不相信天鬼,讓“天鬼”不悅;二是儒家主張厚葬,尤其是守喪三年,浪費太多人力財力;三是儒家“盛為聲樂以淫愚民”,結果只是少數貴族奢侈享受;四是儒家主張宿命論,造成民眾怠惰順命。毫無疑問,這四條直擊儒家要害。現在看來,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頗。

其次,墨家對孔子的仁義中心思想雖沒有反對,但是他在基礎之上提出兼愛。他反對儒家的推己及人,他認為人就是自己,要無分別心。 儒家認為要把朋友看成如同自己,把朋友的父母看成自己的父母,這在墨子看來是荒謬的,因為根本上是做不到的。在墨子看來,我們應當像關心自己那樣關心朋友和朋友的父母。

墨子

最後,墨子認為實行兼愛是濟世利人的唯一道路,那麼,怎麼才能讓人兼愛呢,人為何要兼愛呢?墨家認為:「夫愛人,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這句話通俗地來說,就是我愛人人,人人愛我,如此一來,如果這一主張實現的話,那好像進入大同社會了。但是,這樣看來就像是投資,目的性也太強了。所以,墨子為讓人們兼愛,他還特別採用了超前的手段,比如宗教和政治的教誨。

墨子

在《墨子》書中《天志》篇和《明鬼》篇裡,他說這個世上是有神的,神愛世人,神要世人彼此相愛。神平時監督世人的言行,特別是君主的言行。凡是不遵行神意的人,就會受到降災處罰;凡是遵行神意的人,就會報以好運。也就是說,神獎賞兼愛之人,懲罰有分別心之人。

很容易理解,墨子明鬼神目的是讓人相信鬼神的存在,是讓人們兼愛非攻。墨家的主張慈悲、博愛、和平,正合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世界三大宗教的真諦,現在看來墨家也太偉大了。但光靠鬼神的恫嚇還不行,為使民眾實行兼愛,不僅要有宗教的規範,還要有政治手段。

墨子

墨子生在諸侯混戰的戰國時期,他從內心嚮往有一個絕對權威的君主來統治大眾,結束當時那個混亂的局面。這個國君是順應民眾的意願而產生的,但“上同而不下比”。也就是民眾對國君要事事同意,而不要跟隨下面的人。

如此看來,依照墨子的主張,這樣建立的國家必然是一個極權主義國家。墨子把「俠」的職業道德發展到政治理論,強調集體紀律和集體的服從。它反映的是當時墨子那個時代政治混亂的局面,使許多人傾向中央集權,認為即便是專制,也比混亂好。所以,中國歷來有分久必合之歷史規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華文明5000年,有的君主信奉法家,有的信奉道家,更多的信奉儒家,但卻沒有一家信奉墨家,這是何故呢?如果我們要以墨家的學派主張治國,那國家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方留言討論交流,以上內容出自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簡史》,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