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個人檔案:大齡出演偶像劇男主角,有點東山再起的意思了

2024-04-11林更新

1988年出生的林更新,之前在《新遊記》看到他,主持人問怎麼就答應參加這檔綜藝,他的回答過於直白:真的沒什麼活兒,叫我我就來了。

我們常常會用一些定義,像是影視圈、文藝圈、娛樂圈,在泛娛樂化的當下,我們常常看到數據、流量、當紅、頂流這樣的詞彙被貼在不同的藝人身上,林更新曾經自己一個標籤“九億少女的夢”,媒體問他怎麼想的,他說:當時,就有點不要臉了唄。

林更新現在的微博簡介還是:帥裂蒼穹。但他的認證是:演員林更新。

這次追劇《請叫我總監》算是偶然,畢竟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有點畏懼感,這個故事明明很俗氣,換誰都能演,2021年開機湊到了林更新和譚松韻,也沒覺得會是一部期待值很高的偶像劇,再加上播出平台以及藝人本身的宣傳並不多,直接導致差點錯過。

喜歡林更新的朋友不少,很多人還在叫他“小新”,從路人的角度看他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遠離了作品,無法用作品和角色跟觀眾對話,他就會成為一個“藝人”,而不是“演員”,關於他身上的緋聞或者八卦我們暫且放在一邊,入行十幾年的演員,能夠讓他回到觀眾視線的路徑,依然是作品。

我記得在那部《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是在2020年11月份播出的,林更新在微博上沒少宣傳這部劇,看得出他很在意,有一種交出作業等待評價和回饋的感覺。

我們對一部劇的期待,很多時候是在被動接受訊息,例如投資方如何強勢,例如創作團隊如何厲害,例如演員如何能拉動數據或人氣,類似《山海情》、《人世間》、 《巡迴檢察組》這樣的優秀劇目,面對的是龐大的受眾,而言情劇的受眾本身就是受限的,因此《請叫我總監》只能說是讓看劇的人不太失望的作品,但它確實沒有“火”。

偶像劇是不是好看,其實是真的要看演員顏值的,譚松韻是一個有觀眾緣的女演員,長得不驚艷,但是原生態、比實際年齡年輕,表演也很自然,對於她來說詮釋一個職場女性不算難,能夠詮釋出角色的成長與變化。

林更新的顏值出現在這部劇中,我只能說剛剛好,很合適,有時候看到他的抬頭紋或者表情紋,包括明顯走勢向下的眼角,還有點“美人遲暮”的唏噓,包括台詞的咬字方式,我反思過,是因為看過他早期的作品,所以評價的時候對他的要求也會更高一些,畢竟他是演員,不是明星。

第一場戲就是角色在罵人,我的感覺是這個操著東北口音腰板不直的傻大個子兒難道就是那個總裁?多少有點質疑了,但是在看到最後一集的時候,我發現我找到了林更新曾經打動我的那部分,有些鬆弛的輪廓上彷彿還是2011年見到的眉清目秀的新人。

再說說“營業”的問題,傳統的劇宣互動現在已經被換成了“營業”,演情侶的藝人在劇播期間要互動,要連麥,要一起上綜藝(如果劇比較火),表現出私下兩個人之間也有很多粉紅色的浪漫泡泡,讓觀眾從劇中角色嗑到真人,直接上頭,帶動收視率,或者說演員也可以接到一些情侶代言,這種合作就是“營業”,至於他們究竟是真的關係好,還是假的,那觀眾就不知道了。

我們就像劇中最後一場次裡的吃瓜群眾,圍觀著主演談情說愛,摀著嘴跳腳,好甜啊,嗑到真的了,但其實這是一場戲。

但是在這部劇播出時,林更新和譚松韻並沒有去“營業”,為什麼?我認為身為入行十多年的演員,不需要為了這一點點流量或話題去販賣自己的真實。大家喜歡角色就感謝,但現實中,我們就是一起拍了一部劇的同事關係。

回顧這部劇,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他們划船的那場戲:

陸既明:我最欣賞你的一點就是,你對我沒有任何非分之想,你繼續保持。

寧樂:真有意思,我還擔心你對我有非分之想。

陸既明在劇中每次大喊「你有病吧」的時候,我都覺得這或許是小新的本色時刻。包括他對自己的這一點盲目的自信。

演員沒有年齡焦慮或年齡門檻嗎?無論男女演員,其實都有的,投資方會拿著劇本選人,這個角色年齡大約多少歲,單單這條線就會讓很多演員失去機會,一直在古偶、言情、偶像劇中打轉的年輕演員,都太需要進入真正的人生劇。

顯而易見,他不年輕了,顯而易見,他想回歸到演員軌道,這跟劇中陸既明再次創業成功是不是有點現實的參照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