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稱帝后,其弟趙匡義為避諱而改名為“趙光義”。相傳在趙匡胤去世的當晚,曾召時任開封府尹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獨自酌酒對飲,商議國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時而又見趙匡胤手持玉斧戳地,“嚓嚓”的斧聲清晰可聞。
兩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才告辭出來,之後趙匡胤便睡下了。然而隔天凌晨,突然傳出趙匡胤的死訊,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將趙光義請了來。
宋太宗即位後第一個年號錢——太平通寶
皇后心知不妙,只好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給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皇后這樣說,也就表示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兩天后,趙光義登基為帝。
趙匡胤以50歲的盛年逝世,而且是突然死去,本就容易令人起疑。再加上趙光義在趙匡胤死的當晚與之單獨相處,又搶在趙德芳之前登基,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
為了顯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趙光義拋出了其母杜太后的遺命,即所謂的「金匱之盟」。說是杜太后在臨終之際,曾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杜太後當時問趙匡胤何以能得天下,趙匡胤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蔭。太后卻說:「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給幼子,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匡義,匡義再傳美,匡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是社稷之幸。
宋太宗年號錢——淳化通寶
“金匱之盟”到底有沒有,至今沒有定論,但就杜太后的這番話來分析,卻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趙匡胤兄弟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趙匡胤每次出征,都讓趙光義留守都城,軍國大事也都和這個弟弟共同決策。一次趙光義生病,趙匡胤不但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燒艾草為弟弟治病,並且在自己身上試驗,觀察藥效。
宋太宗最後一個年號錢-至道通寶(真書,草書)
關於趙光義繼位的猜疑和各種傳說暫時被壓制下去了,但這個繼位的陰影卻始終困著趙光義,而且他也不想按照“金匱之盟”把弟弟趙光美立為繼承人,再由光美傳回太之子。為此,趙光義絞盡腦汁,逼死了弟弟和侄兒,想達到傳位給兒子的目的,可令他想到的是,自己的長子也在這場明爭暗鬥中被逼瘋了。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後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這項特殊的繼承結果對大宋朝的政治有著非常重要
的影響,趙光義最大功勞就是結束了南北朝動盪時期,徹底統一了國家,鞏固了北宋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