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烈簡介湖北武漢市近代名人簡介(二)

2023-01-21劉光烈

惲代英(1895年8月12日-1931年4月29日),原籍江蘇武進,生於湖北武昌。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在學生時代積極參與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後來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主任,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1931年4月29日,被殺害於江蘇南京,享年36歲。

劉光烈

項英(1898年5月-1941年3月24日),原名項德隆,湖北江夏(今武漢市江夏區)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黨和紅軍早期的領導人之一,新四軍的創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抗日名將。 192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1930年期間,曾任湖北省總工會黨團書記、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 1931年後,任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職。紅軍主力長徵後,在贛粵邊堅持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 1941年1月,在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殺害。

劉光烈

張廣才(1900年~1970年4月8日),湖北黃陝人。 1928年參加革命活動,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秋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北軍區副政委,兼中南軍區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政委。 1955年任武漢軍區副政委。同年獲頒少將軍銜,曾獲第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及一級解放勳章。

劉光烈

童陸生(1901年-2001年2月27日),湖北黃陝(今武漢市黃陂區)人。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隔年參加湖北黃安暴動。 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與了北伐戰爭,參與領導發動了鄂西革命委員會公安暴動,參加了西北抗日救國總會,參與了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後率部參與了華北抗戰的忻口戰役。歷任中央軍委四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事出版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院務部副部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劉光烈

彭善(1901年-2000年),中國國民黨將領,字楚珩,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橫店街百花村彭鬱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二期畢業。素以嚴厲驍勇見稱,人稱」拼命三郎」。淞滬會戰中,率部參加寶山、羅店、瀏河一線的防守。羅店三度失守,帶領敢死隊勇猛衝殺,終又奪回陣地。此後,他又在著名的武漢會戰中兩立戰功。抗戰勝利後,調任國民黨武漢警備區副總司令、總司令。但在1947年的武漢大學「六一」慘案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後被改任」中央訓練團」中將副教育長、中將參議等。曾經一度旅居美國,晚年堅決反對”台獨”,主張祖國和平統一。

劉光烈

劉光烈(1901年~1927年12月5日),湖北黃陝人。 1924年,經惲代英介紹,投筆從戎,赴廣州黃埔軍校第二期輜重科學習。在校期間,曾參與討伐新軍閥的東江、惠州、淡水等戰役。 1925年黃埔軍校畢業後,到葉挺獨立團第五連任連長。 1926年調任國民政府兵站總署第七站站長,隨軍北伐。 「七一五」後,隨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轉戰於閩粵一帶。之後由汕頭潛回家鄉,奉命擔任黃岡縣農民自衛軍參謀,協同潘忠汝、吳光浩等人組織」黃麻起義「。 1927年12月5日,起義軍被國民黨十二軍教導師包圍於黃安(今紅安)城,在突圍戰鬥中,劉光烈英勇戰鬥,壯烈犧牲。

劉光烈

朱鼎卿(1902年-1982年),湖北新洲人。 1925年畢業於雲南講武堂。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軍長、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三兵團司令。 1949年12月在成都附近起義。後任解放軍西南軍區司令部高級參議,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湖北省委第四屆副主任委員。是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2年病逝。

劉光烈

李偉森(1903年一1931年2月7日),湖北武昌(今武漢市武昌區)人,左聯五烈士之一,為五烈士中唯一沒加入左聯之人。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日日新聞》總編輯。參加二七大罷工。 1924年赴蘇聯學習。 1925年回國,曾任共青團廣東區委宣傳部長、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團中央宣傳部長、團中央南方局書記等職。 1928年夏主編《上海報》,5月任蘇準會上海辦事處負責人。 1931年1月17日在東方旅社被捕,1931年2月7日被國民政府處死於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內廣場,享年28歲。

劉光烈

熊伯濤(1904年-1975年10月21日),原名熊華軒,別名熊漢奎,湖北省武漢市黃陝區人。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寧都起義,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紅軍長徵,東徵、西徵戰役,遼沈、平津、衡寶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軍委公安部隊副參謀長、北京衛戍區副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副司令、第二砲兵顧問等職。 1955年獲頒少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劉光烈

蔡樹藩(1905年-1958年10月17日),字子煥,湖北省漢陽縣人。 1922年參與工人運動,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赴蘇聯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大學、勞動大學及列寧學院就讀。 1931年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第九軍團,第三十軍政委,陝北蘇維埃政府內政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太行局常委,晉察冀軍區、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建國後,從軍隊轉入地方工作,歷任全國總工會執委、西南辦事處主任,中共西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員,1954年調任國家體委副主任兼黨組副書記。

劉光烈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來補充。喜歡就按讚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