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播網紅到搭檔劉詩詩、宋祖兒,是什麼推動了劉宇寧的飛升?

2023-03-14劉詩詩

1月31日,《折腰》官宣劉宇寧為男一號,搭檔宋祖兒。

劉詩詩

「劉宇寧再當男一號」消息飛速傳播,在網友們「為什麼」「憑什麼」「怎麼辦」等一連串的發問中,「劉宇寧網紅轉型演員」一事,已經板上釘釘。

劉宇寧飛升的背後,有路線選擇的正確,有製片結構的重組,也有業界規則的轉變。他的成功固然令人驚嘆,但從業界人口中的現狀看,想要成為下一個劉宇寧,似乎更難了。

一、劉宇寧,極速「飛升」

劉宇寧的成長速度很快。

2018年,他還是《中國音樂告示牌》《蒙面唱將猜猜猜》等音番裡的邊緣角色,四年過去,劉宇寧已經搭配劉濤、劉詩詩、宋祖兒,接連出演男一號。

而和他同期的費啟鳴,在2021年簽約壹心娛樂後才接觸到檸萌、新麗,出演大體量劇集《二十不惑2》《顯微鏡下的大明》。更多的網紅,還是根據自己的優勢,在語言類、時尚類、音樂類綜藝裡闖蕩。

劉詩詩

相較於其他的網紅,劉宇寧的影視轉型,可以用「穩準狠」來形容:19年開始,劉宇寧幾乎一直在有效播劇。

小螢幕起點是《熱血少年》的男二號,《終極筆記》時因「黑瞎子」和劇組直播一戰成名。 《長歌行》里和趙露思的「皓嫣」CP出圈,《說英雄誰是英雄》和導演界網紅李木戈合作,出演人設吃香的「瘋批反派」白愁飛。

同時,他的歌唱事業也有聲有色。光是2022年劉宇寧就演唱了20首影視劇OST,被網友戲稱“愛情保安”,和周深、毛不易並稱OST三巨頭。

但飛升的實績和外界對劉宇寧的評價有些割裂。

劉宇寧搭檔劉詩詩出演《一念關山》的消息釋出後,網路平台一度發起了對劇方的聲討。

這或許因為外界和產業內存在認知的錯位。在大部分人眼中,他似乎還是半路出家的“外行人”,唱歌實力優越,演技還欠點火候。

劇評人駱駝就是「大部分」之一。 “我承認他的粉絲粘性高,但在我的印像裡他還是那個在直播間叫榜一大哥的主播,不足以勝任男主角。”

劉詩詩

半年不到他搭檔宋祖再成男一,駱駝仍舊持相同的態度。 “從今往後他就是男主角的待遇了,但究竟能不能扛劇,演技有沒有進步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劇方花大手筆押注劉宇寧的潛力,在駱駝看來有點孤注一擲。

二、「頂劉」是玄學?

雖然劉宇寧的飛升一直是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從劉宇寧的發展史和市場環境來看,他的成功似乎並不是偶然。

他選擇的角色幾乎都有足夠的複雜性。黑化、亦正亦邪、放蕩不羈、冷面熱心,這樣的人設既能展現存在感為演員吸粉固粉,某種程度上也能用魅力彌補演技的不足。

劉詩詩

其次是他的高流量低風險。

儘管從2018年起劉宇寧的直播粉有所流失,但目前他的短視頻粉絲數仍然在2000萬級別。而比起年紀太過年輕、頻繁陷入塌房爭議的部分偶像,成熟風趣的劉宇寧看起來確實風險更低。

產業環境也給了他一個乘風破浪的機會。

從降本增效、提質減量的市場環境看,更多的經費開始流向製作環節,S級、A級的作品也開始壓縮演員開銷。 大女主角、女性視角劇集,一線女星搭配二、三線男明星的例子並不少見。

製片黃黃直言,一線+二三線的「保一代一」模式,仍舊是目前的主流趨勢。 “但新生代能不能扛起來劇,還有待考察。”

平台在選角上的話語權同樣不能忽略。

製片黃黃告訴搜狐娛樂,中小型製片的選角話語權不大,能完全做主的都是大廠、大公司。尤其是定制,平台意見十分重要。

黃黃透露,平台會根據近三年劇播水平來給演員評級,已經有三部熱劇傍身的劉宇寧算數據很不錯的演員了。

鑑於《說英雄誰是英雄》《天行健》《折腰》均是騰訊視頻自製劇,《一念關山》《安樂傳》等劇的製作方也有騰訊參股,有網友戲稱他為“鵝系藝人”

劉詩詩

劉宇寧的走紅其實顯示的是整個產業「規則」的轉變。 如今許多演員的選擇方向,不再是飾演什麼樣的角色,而是接哪一家公司的戲。

「其實選擇一直是雙向的,在目前的劇集市場,製作公司也在被挑選。把選擇重點簡化,大公司vs小公司,你會選擇哪個呢,肯定是大公司,儘管是配角。如今行業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了。

透透透露,現在大部分演員都只看頭部、要S級甚至S+級的劇本,A級劇遞過去都被打回來。

“我覺得演一部磨練一部,合適最重要,但感覺很多藝人規劃不是這樣,我不是藝人工作室的也不好評判。”

「趨勢就是這樣,新生代的演員其實也不願意向下兼容,都比較挑。有的劇選角出來了網上都說選角不行,為什麼不選大眾推薦的角色,實際​​是可能是演員沒看上。

無論如何,在多方考慮之下,「劉宇寧們」或許就是那個最適合的男一號人選。

三、網紅的歸宿是娛樂圈?

劉宇寧的飛升、前段時間的「演員的網紅感」、「普女普男」等議題,似乎又一次炒熱了老生常談的話題:網紅和明星的界線正在被模糊。

明星網紅化,帶了「搞笑女」「接地氣」的標籤,無數藝人流向MCN、直播、淘寶模特兒等行業。

如今,網紅「闖娛」是否還是好選擇,更值得掂量了。

對想要轉型的網紅們來說,如何維持短影音平台和轉型工作仍是難題。連劉宇寧也曾在直播提到,「接OST有點消耗粉絲」。

更重要的是,在《狂飆》熱度起飛、電影市場回暖、數部S級劇集待播的熱鬧之下,我們不能忽視另一個現象:娛樂圈似乎在經歷著悄無聲息的縮圈。

新演員的誕生是緩慢、波折的。近三年的影視市場,高品質的新人演員寥寥無幾,業界缺失新面孔。在《演員請就位》《演員的誕生》等綜藝中的新人們,似乎也都不難批評。

劉詩詩

在偶像劇賽道裡,「縮圈」的現象尤其明顯。 最直覺的表現,是拆CP混搭極為迅速。 《蒼蘭訣》播完,《寧安如夢》拍完,兩對男女主就分別重組。虞書欣、張凌赫二搭《雲之羽》,白鹿、王鶴棣出演《以愛為營》。

「項目演員搭配都是交叉著來,甚至有種演員不夠用了的感覺。」透透無奈道。

劉詩詩

原來的演員都去哪了? 2022年一則「十八線演員窮到只剩500塊,決定離開娛樂圈」的消息傳出後,揭開了尾部行業人的隱密。

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影視寒冬的連鎖反應。

降本增效之下,無論是平台、劇方、品牌都趨向「高效」和「穩健」的選擇。啟用新人,對大製作專案來說,風險較大,行銷成本也更高。

「如今,選擇逃離娛樂圈的人並不是少數。」經紀人晚晚透露,三年疫情讓很多人選擇離開,降本增效不意味機會的轉移,資源仍然集中於頭部,中尾部趨向飽和且面臨殘酷的淘汰制

而能夠闖出來的新人們,很大一部分都有較好的家庭環境,“殷實的家境至少能支撐他們度過一段入不敷出的日子,少了後顧之憂。”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