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晚會上的呂思清,標誌性的微捲頭髮,白襯衣、黑西裝,精湛的演奏水準,魅力四射的演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晚,呂思清攜歐陽娜娜以及涼山交響樂團的一曲《覺醒年代》氣勢磅礴,彷彿讓我們回到了百年前,一群群青年們迎風舉旗,揮灑熱血,用生命點燃革命的火種;百年後,先輩們暢想新中國終於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裡,聽的人是熱血澎湃,彷彿身臨其境,這便是呂思清小提琴演奏的魅力。
這還是那個八歲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11歲進入英國梅紐因音樂學校,17歲獲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19歲考入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隔年轉入茱麗亞音樂學院的魅力少年嗎?不知不覺間,呂思清已經步入了半百之年。或許是因為呂思清一直活躍在舞台上,與我們頻頻相見,所以我們常常忘記了他的年齡。多年來,在中國國家大劇院,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維也納金色大廳,倫敦皇家歌劇院…這些世界頂級音樂殿堂裡,呂思清以他熱情洋溢的演奏以及無可比擬的音樂魅力,征服了全世界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是當今國際樂團最活躍的傑出中國小提琴家之一,被西方媒體讚為一個偉大的天才,一個無與倫比的小提琴家。
他曾與許多頂尖指揮家及許多國際知名樂團合作,也多次受邀參加世界各地頂尖藝術節和音樂節的演出活動,曾與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合作出版過多張個人專輯,也曾受邀為我國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和首腦演出。獲獎更是無數,真像我們說的拿獎拿到手軟。
在這裡我無法一一列舉呂思清一年究竟要參加多少場音樂會和演出,獲得了多少獎項?恐怕我幾頁紙也寫不完,我只知道他不是站在舞台上演出,就是奔赴在演出的路上,他不屬於自己,不屬於家庭,而是屬於整個國家,屬於全世界。那麼,不僅許多人要問如此頻繁的演出,他是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站在呂思清背後的女人是誰?網路上更有人質疑說,音樂家大多感情豐富,放蕩不羈。更有人上網搜尋呂思清結過幾次婚?據我所知,呂思清只結過一次婚,且他們伉儷情深,鍾愛一生,他們的浪漫愛情被世人所稱頌。
呂思清的愛妻羊羊是江西南昌人,她的父親是當地非常有名氣的男中音歌唱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羊羊也受父親的影響,愛上了聲樂表演。 1993年,羊羊的單位舉辦一場《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系列音樂會,邀請呂思清回國演出,這時的羊羊在這個組委會裡面做接待工作,從此與呂思清結緣。呂思清曾作客《中國範兒》,在這個節目中透露,還是呂思清追的羊羊,開始的時候,呂思清請羊羊聽音樂會,羊羊沒有赴約,那麼呂思清說,自己就採用了自己獨特的方法,在台下,為羊羊演奏《愛的歡樂》、《愛的致意》、《梁祝》等曲目,我想呂思清的琴聲,是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的,同樣也贏得了羊羊的芳心。
為了能和呂思清在一起,羊羊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和熱愛的歌唱事業,留在了美國。平時,呂思清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上學,羊羊則在曼哈頓的亨特大學學習,只有周末的時候,呂思清才有時間去看她。 1998年,呂思清從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便和羊羊結了婚。
他們的婚禮以現代人的標準,那就可用「寒酸」兩個字來形容,他們的婚禮除了一個必須的證婚人,甚至都沒有準備互贈的婚戒,後來他們想再好好的辦一次婚禮,但是因為整天的忙於演出,所以始終沒有機會。但是這些羊羊並不在乎,她覺得沒有什麼比情投意合,和心愛的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結婚的程序也沒有多重要。
婚後的羊羊,一個曼哈頓畢業的音樂碩士,主動放棄了當歌唱家的夢想。幫呂思清打理一些演出事物,處理生活的瑣事,在呂思清的心目中,羊羊近乎完美。處理事物,條理清晰,淡定從容。用藝術家的眼光,對色彩的精準把握,將家收拾得舒適美觀。用她的愛和真誠將家變成了一個可以停靠的港灣。她長袖善舞,竭盡全力的去做好妻子、媽媽、媳婦、女兒的角色,讓呂思清能夠心無旁騖的去追求自己的事業。
所以這讓呂思清感到非常的愧疚,呂思清說:「如果羊羊沒有遇到我,一定會是個出色的歌唱家。如果還有下輩子,我希望他還做我的妻子,只是我們兩個來個角色互換,她來當事業有成的那方,而我在家裡做他堅強的後盾」。許以來生,呂思清對妻子的愛與深情可見一斑。
在呂思清的心目中,愛情和藝術一樣,都不需要放蕩不羈,需要的是專注和負責任。他雖然已經星光熠熠,但卻始終愛著妻子愛家。呂思清把這一切都歸咎於有一個好太太,他說羊羊是他生命裡上天對他的恩賜,有了她,才使自己更加的熱愛生活,變得更有責任感和愛心。而羊羊卻心甘情願的幾十年如一日的做呂思清背後的女人,伉儷情深,令人羨慕。
2004年,呂思清攜愛妻羊羊共同出版了《鍾愛一生—呂思清羊羊伉儷專輯》。在這張專輯中,呂思清使用的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18世紀意大利名琴“維尼亞夫斯基”傾情演奏,而羊羊用歌聲與愛人琴瑟相合,令經典的旋律煥發出全新的魅力。很好的詮釋了鍾愛一生的主題,這正是他們浪漫愛情的真實寫照,羊羊就是呂思清鍾愛一生的女人。
深情如呂思清,他不僅將自己的愛給了妻子羊羊,更給了他鍾愛一生的事業。即使是現在步入半百之年,除了演出,呂思清更是把更多的心思傾注在音樂的普及和傳承中。呂思清認為:能與音樂為伴,是人生的一種幸福,但是茫茫人海中,幾千萬人的城市,有多少人有時間、有能力來到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於是,呂思清就用公益演出的形式,把音樂帶進城市的每個角落,送往更多人的身邊。他常說的一句話是「走出去」。這個在殿堂級的音樂廳,收穫無數樂迷的掌聲、鮮花與歡呼的大音樂家,不顧旅途的勞頓,走進雄安新區,走進農村,只要觀眾想見他,想听他的音樂,他都會帶著自己價值不斐的名琴,欣然前往。在社區、醫院、學校甚至是建設工地的食堂,在臨時搭建的簡陋的舞台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那優美的琴聲。
寫到這裡,已經是深夜,望著眼前為了寫這篇文章而蒐集的呂思清的厚厚的一本材料,我從最初的激動到惶恐。我努力的想把一個有血有肉鮮活的真實的呂思清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可是我水平有限,我沒有生花的妙筆,寫不盡呂思清的十萬分之一。我反覆的聽我喜歡的呂思清的經典名作《梁祝》、《我愛你,中國》《天鵝》、《沉思》等,他那時而舒緩、時而激昂的天籟般的樂曲,每每讓我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無法自拔。我想一步步的走進呂思清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示一個多面的呂思清。他是台上那個魅力四射,星光熠熠的大藝術家;他是家裡那個對妻子深情款款、鍾愛一生的好丈夫;他是那個平時溫和對兩個兒子練琴,卻十分嚴格的好父親;他是那個不計名利,專注於古典音樂的傳承和對下一代傾心培養的音樂人;他是那個《嚮往的生活》里平易近人,笑容可掬的大哥哥……不管是哪一面的你,我們永遠愛你!
就寫到這裡,如果說我們在網路上聽呂思清演奏得樂曲不過癮,那麼,10月2號,不妨到上海九棵樹吧。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有一場呂思清的音樂會,讓咱們來一場現場版的視聽盛宴,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