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宋丹丹和趙玉吉結婚。
趙玉吉的出現,不僅撫慰的宋丹丹受傷的心靈。
也讓繼子巴圖擁有了完美的童年。
巴圖雖然沒有親生父親英達的愛護,卻得到了趙玉吉的關愛。
如今,宋丹丹和趙玉吉已經走到24年。
兩人一直恩愛,兒子巴圖和女兒趙婷更是好似親姐弟。
1981年,在宋丹丹腦海中的兩件事,初戀和出路。
雖然沒有說過一句話,但是宋丹丹早就在心裡念了無數次「袁剛」。
而為了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宋丹丹更是絞盡腦汁。
當時北京人藝正在招人,總共20人,宋丹丹心想招人還挺多,不如碰碰運氣。
可是到了現場才發現,女性只招5人。
宋丹丹一瞬間想打退堂鼓,但是來都來了,就這麼走,實屬說出去不好聽。
沒辦法,宋丹丹只能硬著頭皮上了考場。
那時候的宋丹丹年紀小,臉上滿滿的膠原蛋白,一笑讓人如沐春風。
但是宋丹丹在考場上早已緊張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宋丹丹沒有才藝展示,便依照考官要求讀了份報紙。
或許是考官比較滿意,又問她有沒有什麼才藝。
「會不會跳舞」。
宋丹丹眼睛一轉,直接來了一套廣播體操。
至此,宋丹丹進入了北京人藝的大門。
等到畢業之際,袁剛因為出國,宋丹丹毫無預料地被結束了初戀。
但是,愛情再次光顧了宋丹丹。
宋丹丹和往常一樣,看劇本,研討劇本,一起排練。
不一樣的是,這次宋丹丹忘記帶水。
雖然是小演員,但是好歹有些許台詞,沒說幾句,宋丹丹覺得非常口渴。
他瞅了瞅,發現一個人桌上放著一瓶水。
她寫了小紙條放了過去,「我能喝下你的水嗎」。
接著,對方便把水推了過去。
這次小小的意外,也讓宋丹丹認識了英達。
那時候,宋丹丹剛出道不久,而英達則是導演。
雖然還未出名,宋丹丹卻被他身上的才華氣息深深吸引。
一來二去,兩人擦出愛的火花,很快就領證結婚。
結了婚之後,宋丹丹的事業更是扶搖直上。
有領導看著本子不錯,急匆匆找到宋丹丹,但是宋丹丹一看是小品,擺手拒絕了。
後來領導又找了幾次,苦口婆心說了半天。
宋丹丹終於答應下來,演出春晚。
「俺叫魏淑芬」讓宋丹丹火遍大江南北。
這之後,宋丹丹便成為了春晚常客。
宋丹丹火了,英達剛開始還很高興,但是時間一長,卻發現變味了。
他發現人們不再叫他“英達”,而是改叫他“宋丹丹的老公”。
一下子變成了宋丹丹背後的男人,英達心裡不平衡。
再加上兩人工作原因,聚少離多,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
而直到《我愛我家》的出現,才讓感情真正出現了紅色危機。
彼時,宋丹丹剛和王朔拍完戲,正好叫上英達一起認識了下。
餐桌上,英達和王朔彷彿遇見了知己,三言兩語間定下了《我愛我家》。
只是中間王朔有事情,便拉去了梁左,梁左拉去了梁歡。
開拍之後,英達像打了雞血一般,非常認真,宋丹丹看他如此非常欣慰。
哪曾想沒多久,便在劇組聽到了英達和梁歡的風言風語。
宋丹丹質問英達,英達卻每次顧左右而言他。
模稜兩可的態度讓宋丹丹生氣,也讓她失望。
兩人就此折磨了一段時間,宋丹丹敗下陣來,她不想聽到劇組的言論,也不想打開通訊全是梁歡的言論。
她向英達提出了離婚。
面對離婚,宋丹丹本來內心還想像著,會有一場奪子大戰。
但是壓根沒有發生。
英達不想撫養孩子巴圖,更不想認他,轉頭離開了宋丹丹。
而相比較於單獨撫養巴圖,朋友的離去更讓宋丹丹傷心。
那時候影視圈還是導演制,一切導演說了算。
英達作為剛剛大火的導演,必然很多追隨者。
這其中就有宋丹丹的無數朋友。
無論是失敗的婚姻還是不被認的兒子,或是失去的朋友。
都讓宋丹丹無比傷心,她天天待在房間裡,醒了就哭,哭累了就睡覺。
如此循環。
朋友看她這樣,紛紛打電話,說要幫她介紹對象。
起初,宋丹丹還能在朋友的甜言蜜語中,走出房間。
但相親了幾次後,頓時覺得這並不可靠。
她只能再把自己關在屋子裡。
甚至有一次,宋丹丹還想到了自殺。
正在心情鬱悶之時,朋友倪萍打了電話。
她聽到宋丹丹情緒不對,火速趕到她家,為她做了飯,把她家裡的窗簾拉開。
宋丹丹看著陽光灑進屋子,心情突然莫名地舒暢。
就在這時候,宋丹丹的閨蜜,蘇小明和張暴默再次找到了她。
「最近有個活動,你可以去一下」。
趁著情緒高漲,宋丹丹答應了。
朋友的意思是,在活動上見一下相親男子。
宋丹丹不抱希望,卻在看見對方之後,心動了一下。
高大,而且很有學問的樣子。
而對方見到宋丹丹,心裡也是一驚。
「似乎和電視上有點不一樣,比電視上更漂亮」。
宋丹丹帶著羞澀的表情和對方打了個招呼。
「我叫宋丹丹」。
「我在電視上見過你,我叫趙玉吉」。
宋丹丹聽著趙玉吉的聲音,讓人非常有安全感。
第一次見面,兩人都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之後的幾天,兩人聊天,見面,迅速墜入了愛河。
但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雙方的孩子該怎麼辦。
「我對巴圖肯定會很好」。
這話,宋丹丹聽了心裡很溫暖,但還是打鼓。
「不如改天見一面」。
「可以」。
於是幾天后,宋丹丹帶著兒子巴圖見到了趙玉吉。
巴圖對趙玉吉不討厭,但也絕對說不上好感。
兩人一直保持著微妙的距離。
走了一會,幾人來到泳池,趙玉吉問巴圖,“你會游泳嗎?”
巴圖搖了搖頭。
「沒事我教你」。
趙玉吉帶著巴圖在水下,耐心教他怎麼換氣。
巴圖有些害怕,趙玉吉也不著急,讓他放鬆。
等到巴圖適應了憋氣換氣,趙玉吉又教他游泳的姿勢。
而宋丹丹則在一旁看著,她突然發現,這種名為家庭的溫暖,已經好久沒有出現了。
一天結束後,趙玉吉送母子倆回家。
回到家,巴圖碰了碰媽媽的手,「我覺得趙叔叔人很不錯」。
宋丹丹看了看巴圖,心裡有莫名的感動。
原來真的有人可以接受她,可以接受巴圖。
在一起後,巴圖還是像從前那樣調皮搗蛋。
每次宋丹丹看著巴圖的樣子,都十分生氣。
而最讓宋丹丹生氣的時候,是看到考捲成績的那一刻。
為此,她不知道打了巴圖多少次,每當這時候,趙玉吉就會出來。
攔著巴圖,讓他不挨打。
有一次,巴圖又在學校闖禍了。
原本安靜的美術課,巴圖鬧出不小的動靜,讓任課老師十分生氣,一氣之下找到了班主任。
趙主任聽了生氣,拿起電話就要打宋丹丹。
巴圖見狀,馬上攔下老師,「能不能不打電話,我怕我媽傷心」。
班主任看著巴圖委屈巴巴的笑臉,先讓他出了辦公室。
巴圖放心不下,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讓班導師手下留情。
但在事情的最後,宋丹丹還是知道了這件事。
回到家,巴圖免不了一頓教訓。
趙玉吉回家後知道了這件事,他先跟巴圖聊了一下。
又找到宋丹丹。
趙玉吉說巴圖也有很多優點的,宋丹丹看了他一眼,「學習不好!」。
趙玉吉拿出照片,上面是巴圖的一次作品。
「你看看這個,巴圖還是很有想像力的」。
至此,宋丹丹才仔細打量這幅畫。
她看著看著,突然生出一個念頭,不如把兒子送到國外讀書,專攻美術。
趙玉吉提醒她,先和巴圖商量商量。
巴圖對於國外留學,興奮大於不安,同意了父母的做法。
之後兩人便為找學校的事發起愁來,看了好幾天才確定了國家和學校。
為了讓巴圖能夠在國外快速的適應,宋丹丹堅持要陪他一起。
趙玉吉也想去,但是宋丹丹說工作事情繁忙,便讓他留在了家裡。
巴圖出國後,宋丹丹和趙玉吉也常聯絡他。
問一下學校怎麼樣,問一下天氣怎麼樣。
問一下吃飯怎麼樣,問一下朋友怎麼樣。
這讓巴圖雖然在國外留學,但仍感受到父母的恩情。
巴圖這邊因為年紀小,接受繼父趙玉吉還算快。
那麼趙玉吉的女兒那邊,便是一個大問題。
趙玉吉和宋丹丹結婚的時候,女兒趙婷已經進入青春期。
趙玉吉開車接宋丹丹和趙婷,宋丹丹自然而然做到副駕駛上。
趙婷只能坐在後面一排。
等兩人剛坐下,趙婷依然沒有問好的意思。
「你還不叫宋丹丹阿姨?」
趙玉吉出來打圓場,但是趙婷依然沒有說話。
只是在幾秒後,一字一頓的說出,「宋丹丹」。
趙玉吉看出女兒和宋丹丹的不和諧。
私下也找女兒聊過不少次,或許是聊得多了,趙婷慢慢接受了宋丹丹。
有一次宋丹丹讓孩子們進屋去玩,趙婷卻遲遲沒有進屋,反而轉向了洗手間。
宋丹丹心裡納悶,上前去敲門,「趙婷你怎麼了」。
等待時間的流逝永遠是最慢的,就在宋丹丹再次敲門之前。
裡面傳來趙婷的聲音「媽咪」。
這是趙婷第一次叫宋丹丹,媽咪。
這讓宋丹丹非常激動,也讓趙玉吉心裡長呼一口氣。
巴圖在國外,趙婷忙於工作,家裡只剩下宋丹丹和趙玉吉兩人。
有時候晚上,宋丹丹也會和趙玉吉跑步。
被人認出來,也會打個招呼,絲毫沒有明星架子。
正當宋丹丹被甜蜜中忘了悲傷之時,英達卻再發言。
無論是英達在節目上不認巴圖。
還是英達在選擇中放棄了巴圖,這勾起了宋丹丹悲痛往事。
有一次英達被問到上太空,會帶什麼東西。
英達回答「書,cd和小兒子的照片」。
這讓宋丹丹無比氣憤,但是和她的氣憤相比,巴圖似乎並不在意這些。
趙玉吉的存在給了巴圖沒有遺憾的童年。
這讓他懂得了豁達和寬容。
成年的時候,巴圖偶然翻找到一本筆記。
那是她的班導師送給他的,筆記裡,記述著巴圖在學校裡的大事小事雞毛事。
看著班導師的筆跡,他才發覺小時候,竟是這麼不懂事。
父母對自己是如此的寬容。
他想了想,回到了母校,找到了班導師進行告解。
這讓班主任意料不到,畢竟,能在之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中還記得學校的老師。
其實也是一種懷念。
回到國內後,巴圖和母親宋丹丹一起演戲。
巴圖也做起跨界藝人,在舞台上唱歌。
他是唱給母親,也是唱給父親趙玉吉。
正是趙玉吉的存在,讓他收穫了父愛。
而在愛的沐浴下,巴圖也晉升為父親。
巴圖的妻子是圈內人士,名叫王博谷。
兩人早早就生下了孩子,在月子中心,巴圖的父母和王博谷的父母都在現場。
從兒子成為父親,巴圖也會像父親一樣,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
而2021年10月,巴圖和妻子現身醫院,他陪同妻子做二胎的檢查。
不過雖然有身孕,巴圖的妻子還是在努力帶貨。
而巴圖在演藝圈裡,不只沒有緋聞,也沒有不好的新聞纏身。
另一邊女兒趙婷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小成功,執導的影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如今的這一切,是宋丹丹的努力得來的,也是趙玉吉的付出得來的。
在宋丹丹最悲傷的時候,趙玉吉的出現安撫了她的情傷。
雖然是閃婚,兩人卻互相用愛支撐著走到了今天。
而巴圖,在生父那裡得不到的愛,趙玉吉絲毫不吝嗇。
把他如親生孩子一樣對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愛和付出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