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終結者 宋太祖趙匡胤

2024-11-18趙匡胤

時代背景

從安史之亂起,中華大地就陷入了藩鎮割據,唐肅宗為了平叛給予了地方勢力很大的權力,各地節度使有兵權、立法權、財權,名義上承認著大唐的中央政權,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王國,大唐靠著江南地區大運河的輸血又延續了一百多年。

趙匡胤

隨著黃巢起義江南的藩鎮遭受重創,大唐的財政收入主要的是江南的藩鎮,失去了財政收入,大唐的中央軍和神策軍很快衰敗,中央再也無法控制地方,為了對抗黃巢給予了地方將領財權、兵權、立法權等,地方很快就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為了對抗黃巢中央也效法郭子儀借兵回紇,任用了沙陀族李克用、黨項族拓跋思恭等少數民族平叛,李克用成為了河東節度使,此時黃巢敗局已定,他的左膀右臂朱溫馬上上調轉槍頭指向黃巢,加速了黃巢的滅亡,黃巢雖滅,地方藩鎮獨立稱霸,儼然是戰國時代,唐帝成為了傀儡。

趙匡胤

此時天下二雄李克用和朱溫稱霸天下,朱溫擊敗了李克用,獨霸河南地區,907年廢掉了唐帝稱帝,史稱後梁。

趙匡胤

李克用雖死他的有位兒子李存勗,被朱溫稱為生子不如李亞子,李克用留給兒子三支箭,一滅幽州劉仁恭、二滅契丹、三滅朱溫,李存勗923年滅後梁,滅掉了前蜀,南平內附,馬楚稱臣。

趙匡胤後唐莊宗李存勗

可惜李存勗和唐玄宗一樣的人物,前面明君,後面昏君,喜歡戲子女色,自己唱戲,戲稱李天下,很快死於內亂,在位四年就慘死,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繼承了皇位,在他女婿幫助下得以即位,而他的女婿叫做石敬瑭,在五代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皇帝的大將往往成為下一位皇位的繼承人,石敬瑭的手下是劉知遠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手下郭威是後周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948年加入了郭威的軍中,可見站好隊很重要。

趙匡胤

李嗣源在位時期是五代時期比較平穩的時期,但他去世後他的養子李從珂繼承皇位,由於他的皇位也是搶來的,天天就猜忌石敬瑤,這小子要反,這小子看到要反,石敬瑭一看再不反小命沒了,可是自己也乾不過李從珂,於是想辦法找了個爹。

趙匡胤石敬瑭

此時的北方契丹民族趁著中原大亂建立了契丹帝國,(耶律德光滅後晉入主中原才把國號該為遼此時叫契丹),找了大靠山契丹,此時是遼太宗耶律德光比石敬瑤小十歲,為了當皇帝石敬瑤什麼也不顧了,向契丹稱臣並且認耶律德光當爹。

趙匡胤耶律德光

割讓燕雲十六州,耶律德光一看還有這樣的好事呢,馬上就答應了,在耶律德光的幫助下石敬瑭成為皇帝(史稱'兒皇帝'),燕雲十六州是傳統漢地,失去燕雲十六州中原政權無險可守,從後晉、後漢、後周到大宋屢次被遼攻入中原就是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在山西和河北北部有著延綿不斷的燕山山脈,面積達十萬平方公里。

趙匡胤

但因為此地漢地,大遼加速了漢化,遼國有大致分為三塊,第一就是草原祖地,第二塊就是渤海國(大唐中後期)粟末靺鞨族建立的國家漢化已久,第三塊是燕雲十六州佔了遼一半以上人口,幽州也上升為遼南京,北京建都始於遼。

趙匡胤統一南方

趙匡胤正是出生在這個時候,趙匡胤生於923年後唐天成二年,他家是官宦世家從曾祖就一直在做官,他的父親趙弘殷在後唐任禁軍指揮使,他家隨著王朝變遷家道中落,趙匡胤到了19歲時只能自謀生路,在外漂泊,但此等亂世給了他一個機會,後晉太祖石敬瑤死後,他的養子石重貴覺得自己是中原大國為什麼要屈居於契丹,不再向契丹稱臣,耶律德光一怒之下,打到了開封,改國號為大遼,可是契丹兵劫掠百姓,不得人心,紛紛遊擊擊殺契丹兵,契丹兵越來少,耶律德光一看不行啊,再不走我就成為光桿司令了,再加上中原太熱了,不如草原涼快於是返回大遼,結果途中生病,趁此時機劉知遠起兵光復了中原947年建立了後漢,郭威在此立下大功得到重用。

趙匡胤

950年漂泊在外的趙匡胤加入了郭威軍中當了一名小兵,他的人生就此改變,在此趙匡胤見識一場黃旗加身,郭威謊稱契丹來襲調兵平叛,結果半夜手下的大將把黃旗子給他披上,就此郭威成為了後週皇帝,他沒想到趙匡胤十年之後如法砲制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由於這次行動趙匡胤表現的很出色,他被郭威提拔到中央禁軍任職,此後郭威死後柴榮即為,趙匡胤繼續得到任用,在高平之戰趙榮襤大勝北漢,被提拔殿前都虞侯,殿前司和侍衛司是後週的核心中央軍。

趙匡胤

柴榮是一代雄主,南攻南唐拿下了南唐十六州,向西南攻取後蜀三州,北伐契丹取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三州,可惜此時柴榮此時已經重病在身不久去世。

趙匡胤

趙匡胤在柴榮南徵北戰中得到歷練和成長羽翼已豐滿,在軍中結識了幾位核心將領結為以設施兄弟,自己也當上了殿前都點檢,成為殿前司的一把手,此時的皇帝是年僅六歲的柴宗訓,趙匡胤偽造了契丹出兵的假象,出兵抵擋契丹,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即位皇帝。

趙匡胤

開創了大宋三百年基業,他善待後周宗室,穩定了朝堂局勢,又杯酒釋兵權,讓自己的結義兄弟告老還鄉,享受富貴,並把自己的姐姐妹妹和女兒嫁給他們進行籠絡。

趙匡胤

此時擺在趙匡胤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平定天下,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呢,為此他徹夜難眠,在一天風雪交加的夜裡他去了趙普家裡商量對策。

趙匡胤趙匡胤登基時北宋的疆域

定下了先南後北的策略,南方各國分裂實力較弱,而且南方富廬,攻下南方可為將來統一北方輸血,制定了先攻取巴蜀、廣南、江南,在北伐北漢和契丹,北宋很容易就滅掉了南平、後蜀、南漢,南方最強大的是南唐國土面積達六十萬平方公里,宋太祖希望和平解決,南唐皇帝李煜只想割據,上表自稱江南國主希望能放他一馬,趙匡胤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乎!決定發兵南唐,南唐國力雄厚又是南方第一大國勢力不可小覷,為此宋太祖做了周密的部署,採取了離間計除去了南唐大將林仁肇,又獲取看長江測繪圖,準備了上千艘戰艦,在西元974年發兵南唐,同時讓吳越國在東面牽制南唐,一部分宋軍在南面從江西進攻南唐,不到兩個月,南唐滅亡,吳越國四年後在宋太宗時期納土歸宋,南方基本平定。

趙匡胤統一後的北宋

北宋國策重文輕武

由於五代十國時期的軍人政府,導致國家紛亂,宋太祖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使得各路節度使進京,剝奪了他們的兵權,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制定了知縣、知府不得在一個地方任職超過三年避免形成割據勢力,在州郡設立通判,地位低於知州,不過通判有個特權是監督知州,兩方容易產生矛盾互相牽制。

並且剝奪了各地財權,收歸中央避免了地方依靠財力養兵自重,弱枝強幹加強了中央的控制。為了集權他還削弱宰相的權力,以前的宰相可以和君主坐著議事,到了宋朝宰相只能站著和君主議事,降低了自己的地位,放寬科舉只要有文化無論貴賤都可以參加科舉,這大大增強了上下級直接的流動鞏固了皇權。

趙匡胤

太祖去世之謎

宋太祖完成了南方基本統一,準備對北方用兵時突然去世成為歷史之謎,一直流傳的說法是他被他的弟弟趙光義用玉斧子殺死。

趙匡胤

這一直是歷史之謎。有個傳說是他的母親杜太后跟他說知道你為什麼有,因為後周是孤兒寡母,你才有機會,為了穩定你要傳位給你弟弟。趙匡胤去世時他的長子趙德昭此時25歲,正當年,因此有人猜測趙匡胤要立他為太子,趙光義一看登基無望趁此殺了他大哥,他的侄子三年後突然死亡說是嚇死的,另一個侄子趙德芳說是撐死的,從這篡改的史書中可以看出趙匡胤很有可能是死於他弟弟之手,還有就是趙匡胤生前要遷都西安和洛陽,此時的開封府尹是他的弟弟趙光義,掌握著開封各個勢力,趙匡胤想要擺脫這個勢力因此想要遷都,可惜最後沒有成功,從趙光義豋位後,不久害死了自己的三弟趙廷美來看,他很有可能害死了太祖,如果太祖還在可能會收復燕雲十六州,打通河西走廊可惜沒有如果。

這首歌說盡了宋太祖短短的五十年,可惜斧聲燭影突然過世,壯志未酬啊,幽雲之地再也沒有回來。

烽火燃,五十年,

陳橋驛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

杯酒之間銷兵權。

南征北守定宏圖,

玉斧一揮指大渡。

十四萬人齊解甲,

金陵王氣黯然去。

還一個,

盛世繁華,文煌武烈。

懷仁厚,復江南,

滿腔熱血圖幽燕。

誰料想,

燭影搖,斧聲亂,

壯志未竟人已遠。

人已遠,回首看,

回首看你身後的江山。

紛擾擾劍影刀光寒,

韶華成殤笙歌散。

你默默無言

無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