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和馬四立好像親兄弟一般,事實上他們是堂兄弟關係,還都是相聲曲藝界知名人物。從血緣關係來看,他們是堂兄弟,馬三立和馬四立他們源於同一個祖父叫馬誠方,馬三立年長馬四立幾歲。在相聲曲藝輩分中,他們也算是同儕中人。
馬三立的爺爺叫馬誠方,生了三子,即:長子馬恩祿、次子馬恩壽、三子馬恩榮,其中長子馬恩祿自幼在天橋隨父作藝,並拜在春長隆門下學相聲後又跟著恩緒,取藝名」德祿」成為有名的」相聲八德「之一;馬誠方的第二個兒子馬恩壽從醫,膝下無兒,他去世後老伴兒無人照看,當時馬三立便接到自家奉養;馬誠方的三子馬恩榮,職業待考,只知道他的子女中有一位相聲藝人,即馬四立。
馬四立繼承了爺爺的藝術說評書,同時他也拜了郭榮起父親郭瑞林為師說相聲。可見那時候郭家和馬家交情還相當不錯,郭榮起師父是馬德祿,馬四立師父是郭瑞林,馬四立同門師兄中比較有名的就是侯一塵。
馬四立娶妻於佑福,也是說相聲的,是女相聲演員的代表人物,馬四立和於佑福夫婦是後來相聲界輩分最高的相聲夫妻。
於佑福出生在相聲家庭,從小接觸相聲,她4歲登台,12歲養家。她是是相聲門」壽」字輩(根據傳統行規,女相聲藝人不入相聲族譜),相聲搭檔有郭瑞林(郭榮起之父)、馬三立等。代表有:《六口人》《家堂令》《報》《黃鶴樓》《搶三本》《八扇屏》《地理圖》《打燈謎》《講衛生》等,常在天津連興茶社說相聲。
於佑福從1937年起在天津河西謙德莊元合茶社同劉寶瑞先生等合作演出,1939年起,同郭瑞林先生(郭榮起先生的父親)合作演出。 1944年起,在天津南市東興市場、連興茶社和閻笑儒、回婉華等同台,亦捧亦逗。
老年間天津著名的東興市場內,最興旺的就是」連興茶社「了。此茶社專演相聲,每天座無虛席。演員中首屈一指的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張壽臣先生,還有太平歌詞演員吉坪三和他的女兒荷花女均在該茶社演出。其他相聲演員有常寶堃、趙佩茹、馬三立、馬四立、郭榮起、朱相臣、劉奎珍、史文漢、閻笑儒、尹壽山、於寶林、耿寶林,以及東興市場內最早的相聲女星於佑福、回味琬華等,說、學、逗、唱,各有所長。
1952年,於佑福進入天津新成立的」相聲改進小組「,1953年在天津和平曲藝雜技團任隊長兼演員,為王家琪老師捧嘩,在勸業場、天外天、燕樂等戲院演出。
於佑福與王家琪
1953年,於佑福拜高德明為師,同年,進入天津市新成立的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於佑福回憶,」相聲隊成立以後,當時的成員有劉文亨、趙心敏、劉玉鳳、王家琪等。那時候我一般專給王家琪捧嘩,有時候也給別人捧嘩。有一次就是給馮寶華捧。給錢。乾脆就不下館子吃飯,就在家裡吃,意思是躲著他,見不著,他也吃不著了。 '人家,在家裡吃!'把底下的觀眾給逗樂了,觀眾都是行家啊。的觀眾都笑了。
當然,我也有忘詞的時候。那次跟郭榮起的父親,也就是郭瑞林老先生一起演出《八扇屏》,我逗他捧。我背著背著忘詞了。這時候捧嘩的也著急啊,他就提醒我,可是,這個是越急越想不起來,提醒也沒用。哎喲,把我急的啊,急得我照著郭老先生的腦袋就打了一扇子,郭老先生跟我也急了'你忘詞了,打我幹嘛啊?'這句話,底下觀眾更樂了。 」
2011年9月18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原生態相聲專場」在天津估衣街的謙祥益文苑舉行,這場演出約請的演員均為年過七旬,經歷過舊社會撂地賣藝的老藝人,其中,就有85歲的於佑福。
這場演出中,於佑福不顧年邁體弱,與江南相聲名宿90歲的張永熙搭檔,共同擔任攢底重任,表演了一段《上海話》,單是她開場的一句定場詩,便要下了一個滿堂彩。
這是於佑福的最後一次登台,2013年於佑福因病在津逝世,享年86歲。
馬四立去世於1949年1月份,這個時間段正是天津解放時期。於是有很多傳聞:有說馬四立是地下黨被軍統特務殺害的,還有說他是軍統特務解放後被鎮壓的。這明顯都是不太可靠的說法。那個時代的相聲藝人都是在社會最底層受欺壓的對象,馬四立要是有這些能耐和身份,馬三立至於被黑惡勢力袁文會他們欺負成那樣嘛。
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馬四立是在天津清和街德源旅館門口被流彈擊中不幸去世的,這個說法來自於馬志明和一些天津老藝人的回憶,相對來說這個就靠譜很多。
於佑福在解放後拜師高德明成為壽字輩相聲藝人,她堅持相聲表演,一直到晚年還堅持演出,她也被天津人尊稱為於老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