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這個偉大的發明使得千里之遙的人透過電話,天涯馬上近在咫尺。電話的發明人到底是誰呢?多年來人們為之爭執不休,有的說是貝爾,有的說是梅烏奇,看看這篇文章,你們自己定奪吧?
假如問周圍的人,電話的發明者是誰時,可能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那還不簡單,不就是貝爾嗎?
可是英國《衛報》2002年6月17日一篇報道,讓我們知道貝爾並不是電話的真正的發明人,報道說:「昨天歷史學家和意大利裔美國人終於使美國國會承認,電話的發明者是一位貧窮的佛羅倫斯移民,而不是亞歷山大·格雷尼姆·貝爾。
這則報道不啻於石破天驚。默默無聞的機械天才安東尼奧·梅烏奇,在他去世113年後,歷史最終還是做出了公正的判斷,認定他是現代通訊之父。
眾議院這次表決使梅烏奇的家鄉感到歡欣鼓舞,他們說貝爾終於被趕下了電話發明人的位子:這個背信棄義的蘇格蘭人因為剽竊別人成果名利雙收,歷史實在太不公平了。
眾議院表決稱:梅烏奇的一生是非凡的,也是充滿了悲劇色彩的。他1860年就在紐約展示了“電話”,這使他無可爭議地成為了電話的發明者,而貝爾通過想方設法搞到梅烏奇研究和展示的材料後,在16年後獲得了專利。
一百多年來,許多書籍、電影以及其他媒體都在對貝爾的發明大加讚揚,這使得了解真相的人感到憤憤不平。
梅烏奇生於1808年,曾在佛羅倫薩藝術院學習機械工程,並在擔任佩爾戈拉劇院的舞台設計時設計了一種幫助人們通話的原始裝置。這種裝置是他要發明的電話的雛形。
19世紀30年代,梅烏奇移居古巴,在研究如何用電擊法治症期間,他發現聲音能以電脈衝的形式人類穿過銅絲。梅烏奇感覺到這其中肯定會有重大的科學發現,後來也就是在1850年,他移居紐約附近的斯塔藤島,開始專心研究這項技術。
在研究的過程中,梅烏奇遇到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移居紐約不久,他的妻子埃斯特癱瘓了,梅烏奇為了照顧癱瘓的妻子,做了一個裝置,把妻子的臥室和他的工作間連接起來,這樣他就在研究的同時,又能聽到妻子的聲音,這裝置也就是早期的電話。 1860年他公開展示了這項裝置,紐約的義大利語報報導了這一消息。
研究經費不夠,梅烏奇一直想辦法尋找經費。由於他不會說英語,所以他無法爭取到美國那些大公司的支持,後來他又在一次事故中被燒傷,研究需要經費,醫治疾病需要經費,再加上他的妻子癱瘓,梅烏奇當時簡直貧困到了極點,最後他在埃斯特以6美元的價格將他的電話裝置賣給了一家舊貨店。
後來在經濟狀況稍好一點的時候,梅烏奇又開始了裝置的研究,不過他對這一裝置進行了更為複雜的設計:一個圓柱體形式的裝置,裡面有一個感應器。這項技術非常先進,幾十年後被用於長途通訊。
梅烏奇因為拿不出250美元的「有聲電報機」申請專利費,所以1871年他提交了一份為期一年的可更新等待專利通知,3年後,因為拮据,他甚至連專利更新通知所需的10美元都拿不出來。
他把材料寄給西方聯合電報公司,那裡並沒有給他任何答复,甚至連見面都沒有安排。 1874年,他請求西方聯合電報公司將他的資料寄回來,但被告知資料已經遺失了。
兩年後,曾經與梅烏奇共用過一間實驗室的貝爾申請了電話專利,與西方聯合電報公司訂了一項非常賺錢的合同,並成為了電話的發明人。梅烏奇對於貝爾申請電話發明的專利非常的氣憤,他把貝爾起訴到了法院,最高法院同意審查本案,並提出對貝爾以詐欺罪指控。然而就在官司要打贏的時候,1889年,梅烏奇因為貧窮和疾病去世了,訴訟也就停止了。
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雖然無法知道當年的梅烏奇生活窘迫的情況,但是我們仍然為他的甘於清貧的精神所感動。對今天的人來說,電話的發明人不論是貝爾還是梅烏奇,意義都不是很大,因為不論是誰的發明,我們對他都很感激,尤其是梅烏奇,他那坎坷的一生更是讓我們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