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出處是誰說的(原來,明朝真有個逆天改命的「哪吒」)

2024-07-22哪吒

哪吒

這段時間,《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這部電影中最熱的一句台詞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你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的出處嗎?對,就是出自袁了凡撰寫的《了凡四訓》。 哪吒很勵志,但袁了凡的故事比哪吒更勵志。

曾國藩年輕時,就是讀了《了凡四訓》才奮然振作,終成一代大儒。今天我就來講講逆天改命的袁了凡。

{不}1{/否}

哪吒

袁了凡本不叫袁了凡,而是叫袁黃,號學海。

明朝萬歷年間,他出生於浙江嘉善。很小的時候,袁黃的父親就病逝了。母親對他說:“你放棄科考吧,去學醫,學醫能賺錢,還能救濟別人。”

袁黃說:“可是我很想讀書!”

母親說:“學醫是你父親的遺願。”

袁黃只好從命:“那好吧!”

17歲那年,袁黃在慈雲寺擺攤賣草藥。一位老者走過來,躬身說:“你不應該學醫,你是仕途中人。現在改行讀書,明年可以中秀才。”

袁黃不信:“您是誰啊?”

老者說:「我姓孔,乃《邵子神數》傳人。」袁黃騰地一下從地上蹦了起來。邵子,那可是宋朝第一神算子。

袁黃把孔先生帶回家,把他算命給自己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半信半疑,對孔先生說:「那你算算袁黃小時候的事情。」孔先生掐指一算,竟算得分毫不差。

後來,母親將袁黃送進了學館。第二年袁黃一趕考,果然中了秀才:“在縣上考試的排名是第十四名,在市上考試的排名是第七十一名。”

哪吒

{不}2{/否}

哪吒

孔先生曾對袁黃說:「你××年可以考第十九名,××年可以禀生補缺,××年可以提拔當貢生。當貢生後會去四川某縣當縣令,三年半後你會回到家鄉。

對於自己短命無子的命數,袁黃很不喜歡,所以拒絕相信。但他還是把這個命數,一一記了下來。

令人稱奇的是,袁黃以後每次參加考試的結果,竟然都與孔先生所算絲毫不差。但獨獨有一樁事似乎有些不準。

孔先生算命時說:「你補缺稟生後,每月去領俸米時記個數,領到91石5鬥時,

你就會升級,成為貢生。 」

但當袁黃領到70多石的時候,一位姓屠的提學看袁黃品學兼優,便決定提拔他當貢生。袁黃暗喜:“孔先生算得也不全準。”

誰知道,姓屠的提學不久就離開了,代理提學不同意提拔袁黃,於是擱置了決定。再後來,一位姓殷的先生來當了提學,殷提學讀完袁黃的文章後,覺得“見識廣博,思想深刻”,於是立刻將袁黃從秀才提拔為貢生。

而提拔之時,袁黃剛好領俸91石5鬥。

這一下,袁黃徹底相信了:「一個人一生的吉兇禍福、貧富貴賤,都是安排好了的,不能強求。命裡沒有的,怎麼努力都得不到;命裡有的,不用努力,自然就會有。

哪吒

{不}3{/否}

哪吒

袁黃從此唉嘆氣,心如死灰。

當貢生後,他依規定到北京國子監讀書。在北京一年,他整天靜坐,也不讀書了,覺得努力也沒用。

一年後,他轉回南京國子監讀書。未進國子監前,他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與禪師對座一室,三日不眠。禪師暗暗稱奇:如此定力,真是了得。

於是禪師就問袁黃:“凡夫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心中多妄念,你三日沒有妄念,是什麼原因?”

袁黃嘆了一口氣,說:“我一生吉兇禍福,都被孔先生算定了,命由天定,還有什麼好想呢?”

禪師聽後淡淡笑道:“我還以為你是一位豪傑,原來也只是一個凡夫。”

袁黃便問:“此話怎講?”

禪師一揮袍袖,朗聲說:「凡夫因為不能無心,所以被陰陽氣數所束縛。一個人如果誠心竭力、為善不倦,數就拘不得他的命。但是反過來,一個人如果肆無忌憚、怙惡不悛,數也保不住他的命。

袁黃問:“您是說定數也可以逃脫嗎?”

禪師說:“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袁黃跪求:“請師傅教我擺脫命數之法。”

禪師拿了一本《功過格》遞給他:「每晚將一天的存心行事,反省檢點,按格記功過。每至月底,總結一次,將功抵過,多餘的就可作為善行了。

哪吒

{不}4{/否}

哪吒

拜託禪師,袁黃回到家裡,跪在佛前懺悔,並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

那一天,袁黃將自己的號改為「了凡」。 “將凡夫之見,一掃而光,是為了凡。”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謹慎,“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後,袁了凡到禮部參加科考。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應考第三名,“結果沒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一名。”

接下來,孔先生算的命又失靈了,孔先生沒算到袁了凡會考中舉人,哪知秋天鄉試,他竟然中了舉人。 “雲谷禪師說:命運是可以改造的。這話我更加相信了。”

十年後,袁了凡完成了三千善事。他又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再行三千善事,希望能得子嗣。

僅僅過了一年,袁了凡便夢想成真,夫人順利產下一子,起名天啟。袁了凡做善事從此更用心,每天至少「日行一善」。

僅僅兩年,三千善事又已完成。他再次做了疏文,立誓行善一萬件,希望能遂進士之願。

三年之後,袁了凡竟然真的中了進士,很快,吏部就補他去做了寶坻縣縣令。一上任,袁了凡便備了一個小冊子:“我將這本小冊子取名為‘治心篇’。害怕自己做官心起邪念,因此要治心。”

每天早晨起來,坐堂審案時,袁了凡便將《治心篇》交給看門的人,將其所行善事惡事,不管大小,一一記錄。到了晚上,他再翻閱記錄,閉門治心。

哪吒

{不}5{/不}

哪吒

袁了凡雖然堅持日行一善,但夫人卻整天愁眉苦臉:“你許諾做一萬件善事,可衙門裡沒什麼善事可做,什麼時候才做得完啊?”

那天晚上,袁了凡做了一個夢。夢裡遇到一位天神,他對天神說:“我很慚愧,一萬件善事很難完成。”

天神說:“現在寶坻百姓過得很艱苦,你只要給他們減糧減稅,便足以抵一萬件善事了。”

第二天,袁了凡便立即去考察實情。寶坻縣的田,每畝要收銀兩分三厘七毫。袁了凡了解百姓賦稅後,覺得應下調至一分四厘六毫。於是上書朝廷,懇請減免賦稅以充實民力。

朝廷同意其請求,並取締了各種額外攤派。全縣百姓為此雀躍歡呼,鼓掌相慶。此舉,在明代歷史上稱為「減糧善政」。

當時寶坻常鬧水災,袁了凡便興修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壩抵擋水患侵襲。他也親自帶領百姓沿著海岸堤壩種植柳樹,將連綿不斷的海堤變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400年前的寶坻,多是一文不值的鹽鹼地。地裡只適合生長水稗草和蘆葦。但袁了凡竟然異想天開:改造鹽鹼地種水稻。挖溝通河,調埂作田,引進良種……三年實踐,他竟然真的種出了黃澄澄的稻子。

隨後,袁了凡又帶領百姓進行了一系列農業試驗,並編寫了天津地區第一部農業專著《寶坻勸農書》。 「自從來了袁知縣,寶坻生活變了天。」寶坻百姓,逢人就誇袁了凡。

1588年,是袁了凡53歲之年。孔先生算命-他會死於此年八月初十。

八月初十這天終於來了,八月初十這天又終於走了。 “我無病無痛,竟然一點事都沒有。”

哪吒

{不}6{/不}

哪吒

1592年,了凡又被提升為兵部主事。當時日本正侵占朝鮮,朝鮮請求大明出兵支援。兵部右侍郎宋應昌舉薦袁了凡為軍中參贊,協同提督李如松領兵東徵,擊潰倭寇。

李如鬆對倭寇謊稱出使朝鮮是來封貢的,倭寇信以為真,李如松乘其不備,不宣而戰,於平壤大敗倭寇。

平壤之戰,李如松割敵首級報功,袁了凡堅決反對,兩人發生爭吵,李如鬆一怒之下,獨自引兵東去。

倭寇賊心不死,多次反攻,都被袁了凡擊潰。而李如鬆打了勝仗後,驕傲輕敵,被日寇擊敗。李如松想推卸責任,遂以十項罪名彈劾袁了凡。

朝廷不明真相,讓袁了凡停職返鄉。盡心盡職,卻遭如此“待遇”,袁了凡嘴上不說,心裡還是覺得很冤屈。

但沒想到朝鮮王竟奏報朝廷,說明了原委。袁了凡因禍得福,被追授為「尚寶司少卿」。此時,袁了凡年事已高,於是他決定回鄉養老。

頤養天年中,他覺得自己一生甚是傳奇,便決定將抗爭宿命的經歷寫下來,訓誡後人。於是袁了凡寫了四篇文章:《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他將四篇文章命名為「戒子文」。後因廣為流傳,大家稱之為《了凡四訓》。

哪吒

{不}7{/不}

哪吒

130年後,一名叫曾國藩的青年,讀罷《了凡四訓》後,豁然驚醒。

遂將自己的號改為「滌化生」。 「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曾國藩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曾國藩也模仿《了凡四訓》寫了一本家書,即名動四海的《曾國藩家書》,兩者被後世尊為“一書一訓”,影響了很多很多中國人。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間;

好山好穴世間有,不是其人尋不見。

我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

待到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 」

袁了凡這樣告誡子孫: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不是風水、不是星宿、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

人生是一段程序,你怎麼寫,它就怎麼運作。

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說:「沒有人能定義你是誰,除了你自己。」

「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是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