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皇帝是怎樣從鰲拜手中奪回政權的

2025-01-01康熙

康熙帝登基時只有八歲。他的父親順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大臣輔政。在這四人中,索尼資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紀大了,不太願意管事。遏必隆雖屢立戰功,但生性平庸,遇事隨聲附和。蘇克薩哈出身正白旗,本來依附多爾袞。多爾袞死後,他馬上站出來告發多爾袞的罪狀,因此也受到順治帝的重用,但滿朝文武都不太喜歡他。鰲拜驍勇善戰,軍功赫赫,曾在攻打明朝軍隊以及李自成、張獻忠的戰鬥中立下大功,備受皇太極器重。但在順治帝的遺命中,鰲拜只能排在索尼和蘇克薩哈的後面,心裡非常不高興。

康熙帝年紀尚幼,朝政主要由以鰲拜為首的兩黃旗(正黃旗與鑲黃旗)官員把持。兩黃旗與兩白旗(正白旗與鑲白旗)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利益衝突。起因還要追溯到清太宗皇太極去世。當時,兩黃旗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兩白旗擁立皇太極弟弟多爾袞,相爭不下。正在此時,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滅亡,對於滿族人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於是,雙方各自作出讓步,豪格和多爾袞誰也不稱帝,大家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但兩黃旗與兩白旗之間積怨甚深。

後來,多爾袞執政時明顯偏袒兩白旗,圈地時將肥沃的土地給了正白旗,引起兩黃旗貴族的不滿。如今鰲拜大權在握,便提出要按照旗的順序來重新分配土地,這樣肥沃的土地就應該分給正黃旗。然而距離圈地已經過去二十年,重新換地的話可能會引發社會動盪不安,很多大臣表示反對。在輔政大臣中,屬於正白旗的蘇克薩哈堅決反對,但其他兩位大臣都代表兩黃旗的利益,支持鰲拜。雖然最後沒有換成,但輔政大臣之間的矛盾已經難以調和。

康熙

由於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位大臣旗幟鮮明地反對黃、白旗換地,鰲拜非常憤怒,一定要將他們置之死地。康熙帝出面,不希望殺大臣。但輔政大臣中,索尼和遏必隆支持鰲拜,蘇克薩哈見這種場面,雖然反對但也不好做聲,於是保持沉默。這樣,三位大臣被處死。

這件事過後,康熙帝意識到,四位輔政大臣都是守舊勢力的代表。再加上他們懷念關外的生活,始終不覺得北京才是大清朝的首都,動不動就說要回老家去,這非常不利於清政權對全國的統治。要想親政,就必須搬掉輔政大臣。而在四位大臣中,實力最雄厚、野心最大的是鰲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