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復簡介(「古文探奇」童趣|沈復)

2022-11-25沈復

☀ 中國好詩詞,風雅頌古今!中國好詩詞打造最純粹的詩詞分享平台!品讀、鑑賞經典詩詞歌賦,分享、交流精緻原創文學。不一樣的文學閱讀經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歡迎各位關注,同時也歡迎各位投稿!

童趣

沈復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為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作者簡介

沈復 (1763年—1832年),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傑出的文學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十九歲入幕,此後四十餘年流轉於全國各地。後到蘇州從事酒業。

他與妻子陳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後,他到四川充當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著有自傳作品《浮生六記》六卷(後佚兩卷),影響甚大,1936年林語堂曾將這部作品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

一種平常的景像或事物,透過想像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又奇特。童趣, 即兒童的情趣。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卷六第二章。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敘事散文。圍繞的是「物外之趣」。

其主要特徵是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兒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深厚,人變成熟、穩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計了,童趣也就蕩然無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兒童最可寶貴的財富。

一種平常的景像或事物,透過想像和聯想,會變成美麗而又奇特的東西,《童趣》告訴我們要善於觀察,並要善於思考,善於思考,讓童年的樂趣,重返其中。同時,要熱愛大自然,善於發現大自然中的美。

溫馨提示 中國好詩詞

非常感謝您關注@中國好詩詞!如果您有好的詩詞、散文、小說等原創作品,請直接回覆微信或發送郵件到:274158273@qq.com進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個人簡歷、照片及個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實姓名等特別要求),同時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或想法,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好詩詞 歡迎訂閱

如果您覺得文章值得分享,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朋友圈

中國好詩詞,風雅頌古今!

請關注@中國好詩詞,微訊號:qq27415827

猜你喜歡